1996年,吳倩蓮通過銀河映像的第一部電影,摘掉了「花瓶」的帽子

2019-12-18     麥克瘋說電影

作為香港电影後工業化時代的重要文化符號,銀河映像電影公司的成立,為九十年代低迷的香港影壇注入了新的活力。

談到「銀河映像」,相信很多人都會提及那部驚艷的開山之作——《一個字頭的誕生》。但其實在此之前,銀河映像還曾製作過《攝氏32度》、《最後判決》兩部電影。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便是銀河映像的首部電影,1996年的《攝氏32度》。

故事講述了阿晴(吳倩蓮)是個冷酷的殺手,她的體溫要比常人低5度(「攝氏32度」的片名也由此而來),而她也沒有身份,沒有任何照片,沒有朋友以及固定的住所。

她喜歡用望遠鏡偷看麵店老闆阿朗(劉青雲),每當她覺得疲憊時,她都會去朗的麵店吃面。

阿晴也總是會在固定的時間去找中間人梅姐(黃莎莉),聽候後者的安排。梅姐常告訴她:殺手最重要的是命,不能有任何過去。

而阿朗是從江湖中隱退的麵店老闆,他閱人無數,也看透了人情世故。他已經習慣每到午夜時分便點亮一盞燈,為阿晴煮最後一碗面。

而他也喜歡跟阿晴一起盪鞦韆,在雨後滑水,還帶她看新店鋪的棉花糖機器……對於阿晴而言,和阿朗相處的時光,能夠讓自己感到無比的放鬆,愉悅。

在一次行動當中,阿晴殺死了崔(韓在碩飾)的老闆,崔惱羞成怒,決定展開報復,當然,他也在此過程之中斷送了自己的婚姻與未來。

經過調查,崔找到了梅姐,在其威逼利誘下,梅姐將阿晴出賣,導致後者受傷。最後,梅姐也在車禍中身亡。

梅姐的死與崔對自己無休止的追殺,讓阿晴意識到殺手是自己的宿命,無法改變。

為了讓阿朗留住性命,阿晴開槍將他的腿部打傷。但阿朗受傷之後,仍不忘駕車來救阿晴離開。

影片最後,阿晴和阿朗雙雙中槍而亡。而崔眼見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選擇了自盡。

本片的故事情節雖然並不複雜,但男女主角的愛情部分卻足以讓人回味良久:所謂愛情,就是兩個相似的人在一起抱團取暖。而阿晴和阿朗,本質上是一種人——阿晴是個渴望感情的冷血殺手,而阿朗是個退隱的江湖人物,他們被彼此深深吸引,仿佛看到了自己,所以才會愛得那樣深沉。不管是阿晴打傷阿朗的腿,還是阿朗受傷後的捨命相救,都是源自於愛。

儘管最後阿晴沒能和阿朗一起遠走高飛,回歸普通人的生活,但對於她這樣的殺手而言,能和喜歡的人一起死在車裡也是一種幸福。

影片最讓人覺得驚艷的,莫過於吳倩蓮飾演的阿晴。出道以來,吳倩蓮一直給人以一種溫婉賢淑的印象,甚至一度被人們冠上了「花瓶」的帽子,但在片中她卻呈現出了一個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形象——這一次她扮演的這個女殺手,既有冷血殘忍的一面,也有溫柔多情的一面,這種人物性格的複雜與多樣性,再加上在吳倩蓮精準的詮釋下,最終使得這個角色在片中十分出彩。

崔這個人物在影片中段登場,他眼神里透出的殺氣與極端偏執的處事方式讓人不寒而慄。飾演該角色的是韓國演員韓在碩,當時的他還是個新人,只出演過《墮落天使》等幾部影視作品。儘管他在本片中戲份不多,但他出眾的外形,與角色本身自帶的戲劇張力,同樣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部《攝氏32度》以清冷的色調,傾斜而壓抑的構圖,大量的面部特寫,微妙的情感處理及對宿命論的探討,標誌著銀河映像作品風格的成型。

儘管本片由銀河映像團隊打造,不過片頭卻並沒有打上我們所熟悉的銀河標誌,這主要是因為當時他們並未取得本片的主導權,拍攝資金也大多來自韓國。

影片當時在香港公映之後,僅獲得了262萬港元票房,位居同年香港本土電影票房榜單第50名(當年的票房冠軍是斬獲5751.8萬港元的《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但時隔多年再看這部電影,除了驚嘆於吳倩蓮顛覆式的演出外,也再次被這個殺手和普通人之間的愛情故事所打動。(麥克瘋說電影·張利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q42GG8BMH2_cNUg23I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