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既要朝九晚五,也要浪跡天涯

2019-09-08     劉潤商學

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蕉皮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551篇原創文章

旅行的意義,不是尋找相似,而是收穫不同。

帶著洞察之眼、懷著反觀之心,沐浴在巨大的不同之中,回來的,才可能是一個更好的自己。

眼中有不同,是眼界;心中有不同,是胸懷。而只有走出去,才有機會見識這些不同。

人生,既要朝九晚五,也要浪跡天涯。

前段時間,在「商業進化論·問道全球」的第八站,我和24位隊員一起,探訪了我一直身不能至、心嚮往之的埃及。

在對埃及的探索中,我收穫了很多新的認知:

比如:金字塔是不是外星人的陰謀?

比如:為什麼古埃及人發明了數學?

比如:為什麼曾經如此耀眼的古埃及文明,今天黯淡無光?

很有啟發,與大家分享一下。


1

「無知」

導致了「陰謀論」

在網際網路上,一直有人討論:金字塔,到底是不是外星人造的?

最早的金字塔,大約距今4750年。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所以幾乎是我們有史之前,古埃及人已經能造金字塔了。

開玩笑的吧,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這一定是外星人造的。

甚至有人說,這就是外星人的一個陰謀!

真的是這樣嗎?

這次我去埃及「實地調研」,考察結果讓我大吃一驚,讓我確信偉大的金字塔,就是偉大的古埃及人建造的。

因為金字塔,是一點一點演化出來的。

4750年前的「階梯金字塔」,是埃及第一座金字塔。比4600年前的,最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還早150年。

在古埃及第三任法老左賽爾之前,人們葬於地下。左賽爾覺得,我地位比眾人高,所以葬得也要比眾人高。

於是,他就在地面上搭建了一個大平台,覺得不夠,又壘了一層,又壘了一層,又壘了一層……最後一共建了6層階梯平台,當作自己的陵墓。

這個大平台,視覺效果很像今天的金字塔,所以也被稱為「階梯金字塔」。這是整個埃及金字塔文化的由來。

埃及總共有103座金字塔,其中首都開羅有11座,包括最著名的胡夫,哈弗拉,蒙卡拉(爺父孫)3座,和老婆們的8座。

但是胡夫一家三代在開羅建造11座金字塔之前,胡夫的爸爸斯尼夫魯,已經在郊區練手,不懼失敗好幾回了。

他造的第一座金字塔,很小,不成樣子,宣告失敗。

第二座金字塔,從下往上建的時候,發現角度沒有控制好……傾角不小心設計成了52°左右,最後收攏不起來,尷尬……

怎麼辦?只好把角度調小,彎一點,才勉強合得起來。

所以這座金字塔的外觀,一點都不「平滑」,看起來甚至有點像個蒙古包……換句話說,這就是個「殘次品」。這座金字塔,也被叫做「彎曲金字塔」。

第三次挑戰,這位兄弟吸取了前兩次的失敗經驗,把傾角設計為45°,四面往上蓋,終於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座結構合理的金字塔——紅色金字塔。

所以從曾祖父到孫子,這一家四代人,把畢生都奉獻給了金字塔事業,把金字塔越造越好。

我想,這就是古代的,「大步慢跑,用生命疊代」吧。

所以金字塔是一點一點演化來的,不是外星人一夜之間造出來的。

為什麼有人覺得這是外星人的一場陰謀?

也許因為掌握的信息不足夠多,以為世界上每一座金字塔,都那麼完美吧。

「無知」,導致了「陰謀論」。


2

理論

應該是「接地氣」的

談到數學,臉色驟變,不知道多少人,曾經被數學深深地傷害。

高考後報志願,只要不學數學,都可以都可以。

其實數學的緣起,非常有意思。

你知道今天應用最廣泛的十進位是誰發明的嗎?是古埃及人,還是古巴比倫人,還是古印度人,還是古中國人?

是古埃及人。為了計數,要數東西。

為什麼是十進位?

因為人有十根手指。

十根手指不夠數,用完了怎麼辦?

古埃及人發明了特殊的符號,比如用一個倒U型表示「10」,用一根手指表示「10000」。他們的標記,長這個樣子:

學會計數,就能計算。法老能計算出土地良田的數量,施政是要「苛捐雜稅」,還是「輕徭薄賦」。

數學,和生活相關,和治國相連。

那古巴比倫人呢?

古巴比倫人,是十二進位和六十進位。

啊?人最容易想到的工具不是手嗎?他們應該一樣是十進位才對啊。

是的,古巴比倫人也用手。只是用的方式不同。

你可以試試。與大拇指捏合的4根手指,共有12個指節。(用大拇指,數另外四根手指的指節,一共12個)

十二進位,也代表著月份、節氣、星座……

那六十進位呢?

還有另一隻手,還有5根手指,再數一遍。所以12*5=60

六十進位,也代表著分鐘、秒鐘……

充分利用雙手的古巴比倫人,能數的東西,比古埃及人更多。

那古中國人呢?為什麼是十六進位(半斤八兩)?

因為秦朝李斯統一度量衡,把「天下公平」四個字拆開,正好16劃。所以規定天下以16為制。

所以說,從計數到計算,從數字到數學,最早都源於生活現實的需求。並非憑空創造。

這是從生產實踐中,抽象出來的理論。是「接地氣」的理論。

而脫離實踐的理論,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古人在幾千年前,就回答了困擾著現代人的問題:「為什麼聽了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3

環境

決定生死

為什麼人類文明的源頭,如此璀璨而耀眼的古埃及文明,最後走向衰落,黯淡無光?

在埃及,我們請了一位歷史學家,和我們分享了古埃及文明的興亡史。

一句話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都是環境,決定生死。

我說給你聽。

幾乎所有的古文明,不論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還是古中國,都誕生在北緯30°——北緯60°的北溫帶區間。

為什麼是北溫帶?為什麼南邊不行?為什麼熱帶不行?

南半球,大部分是海。

那熱帶呢?

在熱帶生活的古人類,基本是按「天」為單位計算。

什麼意思?

熱帶氣候一年四季沒有太大差別,動物植物非常豐富,生活在那個地方的人,不用擔心被餓死。

吃飽,睡足,把每天過好。至於明天的事,明天再說。所以生活在熱帶的古人類,基本過著採集和狩獵的生活。

可是生活在溫帶,就有明顯的四季,如果沒有「規劃」,肯定熬不過冬天。

必須想點辦法,對抗四季,和飢餓作鬥爭。

為了不餓死,人們想到了耕種。要想種東西,就必須有水源。

這也是為什麼,四大古文明都有自己的「母親河」:

古埃及的尼羅河、古巴比倫的兩河、古印度的恆河、古中國的長江黃河。

而想要更好更快地種東西,就要發明工具,所以科技開始發展。科技發展,文明出現。

環境,造就了文明。危機,倒逼出文明。

回到開始的問題,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就慢慢衰落了呢?

還是因為環境。

這是埃及地圖:

埃及的西邊,是撒哈拉沙漠,最高溫度57.7°C,是僅次於南極洲的第二大荒漠,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

埃及的北邊,是地中海,一片汪洋。

埃及的東邊,是紅海,同樣望不到頭。

所以埃及是三面包圍,三面隔絕,三面屏障。

這種地形,外人根本進不來,適合抵禦外敵。因此古埃及也就不用怎麼發展軍事,專心創造燦爛輝煌的文化就行。

不像我們中國,幅員遼闊,常年打仗。幾千年來,又是突厥,又是匈奴,又是蠻夷……邊疆從來就沒有安寧過。

我們一直被推著往前走,但古埃及人民,過得一直比較逍遙快活。

可是突然有一天,外界文明的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攻克屏障,衝殺過來時,古埃及的人民,幾乎毫無招架之力。

在下面這幅「文明演化圖」中,從下到上,縱軸是4000年的人類文明史。橫軸是各大文明,在不同時期,對人類的影響。

可以看見,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文明,是埃及文明。

但是埃及文明後來慢慢融入了羅馬等文明,消亡衰落了。

當然,當然,這只是這名歷史學家的一家之言。歷史總是不停被人解釋,歷史也無法被重新驗證,這只是一些新的視角,讓我們打開眼界,有更多啟發。

但這至少說明一個道理:

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僅僅對一個人,一家公司,甚至對一個國家,一個文明的命運影響,都是巨大的。

那些讓我們生活得很好的東西,可能同時是阻止我們走向更加優秀的絆腳石。

而那些殺不死我們的,終將使我們更強大。

在這幅圖中,只有一支文明,最右邊橙色豎條的中華文明,流傳至今。

我們的輝煌,在整個世界的歷程中,大約只占10%。我們渺小,我們也驕傲。


最後的話

旅行的意義,不是尋找相似,而是感受不同。

當你能看到、理解、接受、包容越多的不同,你的眼界就越廣、智慧就越深、格局就越大。

所以我們說:沒有「觀世界」,哪有「世界觀」。

看過了宇宙,覺得自己太渺小。了解過歷史,覺得今天太美好。去了趟埃及,覺得世界太美妙。

帶著洞察之眼、懷著反觀之心,沐浴在巨大的不同之中,回來的,才可能是一個更好的自己。

人生就在朝九晚五和浪跡天涯之間,不停切換。

感恩。也期待再次出發。

我欠埃及的一張機票,終於還上了!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jdHyG4BMH2_cNUgvP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