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與王世襄
和王先生在一起 不聊收藏
由於年輕時酷愛古家具,馬未都結識了王先生,
但見面聊的凈是家長里短的平常事,
聊專業都是一句半句的,全靠心領神會。
那些日子,王先生給他的感覺是文物傷著他了,
少說為佳。
一進他家,門的牆上貼著他親筆寫的告示:
按上級指示,不給來人鑑定,免開尊口云云。
每次登門,馬未都會把這句話仔細在心裡念一遍,
不提文物,
只欣賞他老人家的書法。
和王老在山西閒逛的日子
有一年,馬未都陪王先生去山西閒逛,
說閒逛還是有點兒目的,
那時山西剛剛開始刮古董之風,
當地並沒人收藏,來的都是遠道的和尚。
山西人有貿易傳統,當地許多人都以此為生,
四處搜羅,就地變錢。
在平遙的一個村裡,
過一個小河一樣的乾溝,
年輕的馬未都到跟前都猶豫了一下,
王先生卻健步如飛,45度陡坡一下一上,
讓小王先生40多歲的馬未都汗顏不已。
那次,在一個農民家中,
馬未都發現炕頭上有一本
被農民翻得髒兮兮的大書——《明式家具珍賞》,
他拽了一下王先生的衣角,
示意王先生看炕頭上那本書。
王先生無動於衷,
兩眼直勾勾地看著一對烏木南官帽椅,
悄悄和他口語:「少見!」
奇怪的是那家主人一老一少,
老頭兒臥床不起,乾咳不停,
問他話沒一句禮貌回答;
少婦忙於做飯,刷鍋點火,讓屋內狼煙四起。
他們只好悻悻離去。
出了門他安慰王先生說:
「您那本書是全村最貴的書。」
王先生卻說:「這對烏木椅早看見就可入書。」
大師的關注點,果然非同一般。
拍下王先生的舊藏
雖然早年與王先生熟,
但馬未都從未想過能擁有他的藏品。
王先生有一個明代犀皮漆圓盒,
他每次拿出讓馬未都看時
都是一副愛不釋手的樣子,
馬未都回憶:當時我連摸的勇氣都沒有。
明代犀皮漆圓盒
王先生告訴他,
這個圓盒已收入到《中國古代漆器》、
《中國美術全集》等著作中了,
這可是「天下第一」的漆器,
非常難得一見,一副炫耀的表情。
後來才知道,
犀皮漆製品不是一般人家裡能有的貴重物品,
很多古代名著中提到過,
都是出自一些上流社會的官員、名仕家中。
2003年王世襄先生的藏品《儷松居長物》專拍,
這件「天下第一」正是其中的拍品之一,
因為世人對其了解不深,所以價格並不很高。
馬未都恭敬地將其收藏,
沒讓機會從手中溜走。
從第一次見到這文物,
到真正擁有,
時間過去了30年,
這漆盒拿在手裡,除了覺得沉甸甸的,
馬先生心中也是一陣唏噓。
至今,這漆盒在觀復博物館展出,
以代表對王先生的懷念。
如果你也對犀皮漆技藝有興趣,
不妨識別下圖中的二維碼,
進入「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頭條號,
我們有一期專門講犀皮漆拜盒的小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