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19年只剩下最後一個月了。期末考試早的地方,只剩下不到一個月的複習時間了。
期末考試前,一位母親寫給孩子的一段話,道出了我們想說,卻可能說不好的心裡話。
距期末考試只剩一個月!你只管努力,成績會是你最好的反饋
常感時光匆匆,轉眼日曆又翻到了期末的季節。
每天看著你為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潛心複習,為即將塵埃落定的成績憂心忡忡,媽媽心裡有三分不忍,三分急躁,還有三分糾結。
尤其是看到你忙亂無序的狀態,一籌莫展的無奈,提起考試又期待又害怕的神態,媽媽有幾句話一直遊蕩在嘴邊,今天寫出來給你看看。
01 期末前的緊張和辛苦是不可避免的
期末複習辛苦嗎?
當然,之前用來睡懶覺的周末早晨,你竟然也早早爬起來背古文、背單詞。
聽著你感冒未好而有些沙啞的聲音,媽媽只能把「歇會吧」這種疼惜你的話咽回去,轉身為你熬一小鍋梨水。
如你所見,那些平時學習進度滴水不漏的學霸們,期末複習時尚且毫不放鬆,更不要說平時成績平平的你們。
你們要戰勝的,可不僅僅是班裡其他的幾十名同窗,而是大腦的遺忘規律,是平時學習時忽視的知識點、錯過的小方法。
這些不花點心思、不用點氣力,是不可能完成的。
有一句豪情滿懷的話: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到什麼程度?
經過階段性的複習,你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緊張密集的學習會讓你打通哪些學習的路徑,然後醍醐灌頂呢?
你哪些習慣和方法沒有用好,需要完善再完善?
踏實做下來準備一場期末考試吧,不談辛苦,不計付出,只是不斷突破不斷改進,然後,成績會給你最好的反饋。
02 平時偷的懶,考試啪啪打你臉
期末是對你一個學期學習情況的總結,從你這幾天做的卷子來看,你表現出明顯的左支右絀,顧東不顧西。
尋找原因,刨除粗心,你似乎並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平時的學習中有什麼問題。
可是你知道嗎?這偏偏反映了你平時基礎的不紮實。
老師讓記住5個單詞,你只記住了4個,那一個就會在某次作業或考試中跳出來,成為攔路虎;
老師要你熟練運用某個解題技巧,你卻把熟練套用公式當成終極目標。最後,這個難點就會在某個關鍵時刻改頭換面出現,打你個措手不及。
平時偷的懶,考試時一起找你討還,你只好拿出一分、再拿出一分,喂飽了平時的懶散,虧待了自己試卷上的分數。
所以,期末複習期間,有錯誤及時改,有問題當時消,千萬別讓此時偷的懶,在考試時變成打臉的巴掌。
03 父母在意的不是分數,而是會反思的你
孩子,上次因為期中成績,你曾問過我:
媽媽,你為什麼這麼看重這個冷冰冰的數字?有時候感覺你對成績的關注,超過了對我的關注。
我理解你的委屈,因為我做學生時,也曾像你一樣懷疑:難道學生的價值就剩下考試考得好了嗎?要是考得不好,就代表什麼都不對不行了嗎?
現在媽媽已經完全想明白,並且想要告訴你,成績當然不是評價你的唯一方式和絕對標準。
爸爸媽媽和老師最希望的是,透過這些冷冰冰的成績和數字,
看看你的學習目標是否已經明確,
看看你的學習興趣是否日益濃厚,
看看你的學習意志是否堅韌剛強,
看看你的學習基礎是否牢固紮實,
看看你的學習方法是否正確有效……
而這些對於正處在學習階段的你來講,太重要了。
我們希望你會反思,能進步,不花費無用的功夫,不陷入「偽勤奮」的陷阱。
歸根到底,我們在乎的不是那個數字,而是想幫你成為更好的自己,磨鍊出足以應對未來的生存能力。
爸爸媽媽還想告訴你:
我們不是看不到你的其他方面的優點。
只是期末這個階段,我們都集中在學業複習這件事情上了,所以更多說到的、叮囑的都是有關於學習的。
你的寬容、負責、活潑,我們依然愛,只是暫時沒有當面告訴你。
03 期末衝刺激情澎湃,寒假才玩得更嗨
這個期末考試的吸引人之處,還在於它的後面藏著一個長長的假期,和那個讓人興奮的春節。
想想過年的相聚,冰天雪地中玩耍,收不完的紅包,簡直不要太幸福了。
假期有假期的幸福,平時有平時的開心,千萬不要因為幻想假期的美好而忽略了眼下的快樂。
如果你細細品味就會發現:辛苦的期末考前衝刺,其實魅力無限。
一個知識點剛學的時候一直似懂非懂,趁著這個機會一舉拿下,那種成就感讓人痴迷;
平時學習的各個知識點散落一地,趁著這個機會串一串、做成體系構成圖,他們之間奇妙的聯繫,會讓你有恍然大悟之感;
之前一直聽在耳邊、沒有機會、也沒有興趣實踐的方法,此時拿來試一試,突然發現意外地適合自己。
學習樂趣就在於消滅一個個未知,攀上一個個高台。而你一旦開啟這個旅程,其中的暢快淋漓必讓你不願捨棄。
我的孩子,總是學習啊學習,可能太乏味;可總是玩啊玩的,也未免太荒廢。
期末認真一下吧,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正視問題,直面挑戰,最差的結果也就是和沒努力一樣,可是卻比不行動多了成功的可能。
劍已佩妥,考場也是江湖。酒尚餘溫,人生沒有退路。
孩子,只管耕耘,不執著於成績,以最好的心態複習,以最好的狀態考試,這已經足夠。
媽媽希望你記住:你只管努力,成績會給你最好的反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bEOGm8BMH2_cNUgVY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