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餓了也看哭了!湖北廚師執著學做地道天津煎餅餜子,只為了這批人

2020-03-13   珠海網警巡查執法

周克賢又一次拎著煎餅餜子來到了鶴峰縣中心醫院,看門保安認出了他,這次只是例行檢查登記,沒有過多阻攔。

天津醫療隊的陳玉良聽到消息後,有些猶豫。

去接,不好意思,因為周師傅不肯收錢,白吃白拿不是天津爺們兒的風格。

不接,於心不忍,為了讓天津醫療隊吃到家鄉味兒,周師傅幾經改良製作工藝,不理不睬寒了周師傅的心……


吃一口煎餅餜子 想家了


來恩施之前,陳玉良對它幾乎一無所知。轉眼,和恩施的結緣即將「滿月」。陳玉良是靜海區中醫院內科一名中醫醫師。

「我想去湖北,那邊太需要醫生了。」陳玉良和妻子的話像是請求更像是命令。妻子並不知道,他已經向單位遞交了請戰書。

妻子和陳玉良是醫學院同學,作為學醫者妻子支持他上前線,作為家人更多的是擔憂。但妻子知道,一旦陳玉良認定了,就改變不了他的決定。

2月12日,陳玉良跟隨天津援助恩施醫療隊出征。117名成員分成9個組,對恩施不同地區進行援助。

天津醫療隊在鶴峰(中間為陳玉良)

陳玉良和另外9名隊員援助鶴峰縣,陳玉良和幾名醫生對接鶴峰縣中心醫院,其它幾人對接當地疾控中心。

鶴峰縣比較偏遠,距離恩施市中心約150公里路。

考慮到路途輾轉,出發前陳玉良除了必備的日用品之外,沒有帶吃的喝的。

到達鶴峰後,陳玉良得知,當地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有12人,還有很多疑似病例和發熱患者等待排查。

天津醫療隊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施治,中醫藥參與率達到了100%,作為中醫醫師,陳玉良每天在全套防護的情況下,工作8個小時以上,體力消耗是平時的兩三倍。

天津醫療隊在鶴峰抗擊疫情(左二為陳玉良)

鶴峰地區飲食偏辛辣,儘管陳玉良的妻子是四川人,平時在家吃的也都是「弱化版」的川菜。到達鶴峰頭一天,辣椒、泡椒、花椒等猛料一起招呼,陳玉良和其它幾名隊員有些招架不住了。

轉天,駐地廚師特地做了麵食和清淡食物給醫療隊。幾天後,一名叫周克賢的年輕人拎著一兜吃的來到醫療隊駐地。

陳玉良接到通知下樓領吃的,他以為是接收物資,沒想到眼前就一個小伙子,打開兜兒,一股濃郁的煎餅味兒撲鼻而來。

周師傅給天津醫療隊送煎餅餜子(右一為陳玉良)

「這地方怎麼會有煎餅餜子?」陳玉良納悶。看著陳玉良的疑惑,周克賢笑著說:「是我做的,嘗嘗習慣不?像不像天津味兒?」

「他是剛從天津趕過來支援的廚師?或者是常年在當地做生意的天津人?」陳玉良心裡更加疑惑,可聽周克賢的口音,又不像天津人。

好奇心還是抵不過舌尖上的美味兒,咬了一口,餜箅兒的酥脆,雜糧、蔥花、辣椒的香味兒接連刺激著味蕾最薄弱的神經,不到兩分鐘一套煎餅餜子就下肚了。

平時甭管是小區樓下還是單位門口,煎餅攤再普通不過,陳玉良從沒覺得煎餅有什麼特別之處。

如今,一口家鄉味兒,勾起了他對家的想念。


為一罐腐乳跑了三家超市

看著陳玉良吃煎餅的樣子,周克賢打心眼裡高興,可他更想讓陳玉良「挑刺」。

駐地食堂為天津醫療隊改善清淡伙食的消息傳到周克賢耳朵里,他猜到是因為天津醫療隊不習慣當地飲食的辛辣,駐地食堂才特意改變的。

於是周克賢想著,為天津醫療隊做煎餅餜子送過去。畢竟他做的是恩施版的煎餅餜子,不知道天津人是否吃得慣。

喝了口熱水,嘴裡咂摸咂摸遺漏的碎蔥花,陳玉良告訴周克賢,天津煎餅餜子麵糊鬆軟,有綠豆面的,餜子鬆軟,餜箅兒酥脆,有王致和牌醬豆腐調味兒,而且辣椒沒恩施的勁兒足。

陳玉良的話,周克賢記在心裡了,回到家,他又上網查了查,正宗的天津煎餅餜子麵糊鬆軟,並且以綠豆面為主,調料沒那麼多,餜子、餜箅兒兼有。

今年33歲的周克賢和妻子趙龍芳在鶴峰賣了8年煎餅餜子,夫妻倆的小店在當地頗有名氣。

當年周克賢跟隨一名陝西師傅學習了攤煎餅餜子的手藝,麵糊比較粘稠,攤出來煎餅比較硬,但有嚼頭。

由於炸餜子技藝比炸餜箅兒複雜,因此周克賢的煎餅餜子,只保留了餜箅兒。

配料上,周克賢結合恩施當地的口味,加入了烤腸、生菜、黃瓜、肉鬆、芝麻、辣椒醬、干辣椒等佐料,這和天津版的還是有不少區別。

放在平時,周克賢改良成天津版煎餅餜子的做法並不難,可眼下整個縣城的菜市場都沒有營業,購物只能去僅有的幾家超市。

為了買最新鮮的蔬菜,周克賢在超市開門前就到了,蔬菜和甜麵醬很快就買好了,可王致和牌醬豆腐超市卻沒有,恩施當地的腐乳大都是香辣的,醬香型的很少見。

為了一罐腐乳,周克賢跑了三家超市才買到。

幾天後,周克賢再次來到天津醫療隊駐地,帶來了改良版的煎餅餜子。這次煎餅鬆軟了許多,少放了辣椒,加入了醬豆腐。

陳玉良覺得這次的味道和天津版的更接近了。


接與不接都犯難

周克賢還想聽聽意見,繼續改良,可陳玉良覺得已經很麻煩周師傅了,如果自己提了意見,他肯定還會繼續送過來。

陳玉良和同事想著微信付款,可周克賢說什麼也不肯收。

陳玉良並不知道周克賢為了一罐腐乳跑了三家超市;不知道周克賢以比平時高一倍的價格購買來原材料;更不知道周克賢特地向居委會申請開門營業,一天只做10套煎餅餜子。為了讓天津醫療隊吃上熱騰騰的煎餅餜子,周克賢特地騎摩托車送貨。

第二次吃煎餅餜子,陳玉良和同事沒有當著周克賢的面全都吃完,也沒有提出意見,只是再三感謝周師傅,周克賢以為自己做的不好吃。

在陳玉良看來,並非不好吃,一方面,他是不想讓周師傅破費;另一方面是怕給周師傅添麻煩,何況一路上有感染的風險。

來鶴峰以後,當地的群眾非常熱情,有群眾將自家所有老母雞送到了駐地食堂,有人送來了幾百斤豬肉,蔬菜、水果,就連被褥和保暖內衣都送來了。

陳玉良和同事被感動著,更被激勵著,他們實在不忍心再給當地群眾添麻煩。

不過,這些話陳玉良和同事都沒法向周克賢說出口,只能不停地說感謝的話。

陳玉良和同事的舉動,把周克賢也弄糊塗了,他一門心思放在改良煎餅餜子的口味上,於是回到家再次上網查詢重新製作。

幾天前,周克賢再次來到駐地,此時的陳玉良不知如何是好,接與不接都犯難。

這次周克賢還專門帶來了現磨豆漿,他在網上看到,天津人將煎餅餜子和豆漿作為最佳搭配,配上豆漿或許更有天津味兒。

陳玉良沒有理由拒絕,他也坦誠和周克賢說出了心裡的顧慮。

天津醫療隊在鶴峰抗擊疫情

周克賢卻覺得,天津醫療隊遠離家鄉援助鶴峰抗擊疫情,給了鶴峰人很大的幫助。做幾套煎餅餜子希望他們嘗到家鄉的味道,也是一名鶴峰人對天津醫療隊的謝意。

「我知道做的和天津當地的還有差距,我會繼續改良,只要他們在鶴峰一天,只要他們喜歡吃,我就免費給他們送來。」周克賢說。

(來源:津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