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米芝蓮 | 周末不講車

2020-12-05     至強汽車情報站

原標題:空中米芝蓮 | 周末不講車

在肺炎疫情下一嘗飛行滋味,有人選擇游飛機河,哪怕是飛機餐亦能分拆成為一門生意,讓人「貼地」回味飛行的日子。有些人會批評今天的飛機餐是「劣食」,但在泛美航空 (Pan Am)的年代,飛機餐卻可以代表美味。

有人會特意購買飛機餐,喜愛飛機餐並不足為奇。英國利物浦希望大學歷史副教授 Bryce Evans 接受《每日電訊報》訪問,承認自己一直對飛機餐相當感興趣。Evans 的新書《Food and Avi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 The Pan American Ideal》,便講述創立於1927年,並於1991年倒閉的泛美航空,如何在航空業的黃金時期里,同時開創影響整個航空界的飛機餐黃金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五六十年代是航空業的黃金時期,頭等艙的貴客會在機上吃七打扒 (chateaubriand steak)和法式焗龍蝦 (lobster thermidor)。但當經濟艙成為新興事物,航空公司要在同業間脫穎而出,飛機餐便成為吸引乘客的戰場。美國當年最知名的航空公司,非全球知名度僅次於可口可樂的泛美航空莫屬。泛美的經濟艙菜單上,更會有釀山雞 (stuffed guinea hen)等菜色。

Evans 形容,泛美航空在芸芸航空公司中,引領了飛機餐潮流。「有賴於冷凍技術的發展,泛美率先採用今日人們熟悉的預製冷凍食品用作飛機餐。」不過,泛美的預製冷凍食品並非普通出品,其與巴黎著名餐廳 Maxim’s 合作,由後者烹煮紅酒燉雞等菜色,再由機艙服務員在機上為乘客重新加熱米芝蓮星級美食。

Evans 進一步指,泛美甚至比美國已故名廚 Julia Child 更早「向美國民眾大力推薦法國美食」。「同期,儘管未及70至80年代的程度,但普羅大眾已能輕易乘坐航班出行。我認為美國人的用餐形式,在這段時間開始傾向法式飲食。

泛美的送餐服務亦與別不同,即使是經濟艙,今天看來卻頗有頭等艙的享受。當年,泛美空中服務員會像餐廳服務一樣,將食物放到托盤上,再向乘客奉上。經濟艙餐膳上也會用上陶瓷調味料瓶 、名牌餐具及玻璃器皿。直至標誌黃金時代終結的波音747客機在1960年代末出現,客艙通道變得狹窄,空中服務員難有足夠空間獨立為食物裝盤及送餐,泛美才開始改用餐車送餐。

巨大的波音747客機,迎來更普及的飛行時代。但 Evans 提醒,747客機的面世令飛行變得更容易,卻同時導致飛機餐質素下降。雖然仍有部分航空公司願意為經濟艙乘客供應得體的食物,但 Evans 認為:「今天的乘客想在機上享用像當年釀山雞級別的美食,恐怕得多花很多錢。

(撰文: HugoSze @ CUP媒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VmPNHYBjdFTv4tA0yT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