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地方,讓劉若英十六年念念不忘?

2019-10-02     走著瞧旅行

作者 | 黑白灰

責任編輯 | 柚 子

什麼地方,讓劉若英去過一次就念念不忘?

是烏鎮。

今年夏天,奶茶再回烏鎮,而這已經是她第四次到烏鎮了。

2003年,電視劇《似水流年》上映,劉若英初遇烏鎮,便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

於她而言,烏鎮像是經久未見的舊友,又似乎是多年未回的老家。

自從來過,心就未曾離開。

如今,奶茶已回歸家庭,漸漸淡出大家的視線。

但她卻從未忘記與烏鎮的約定,多年後再次回歸為舊友撐場打廣告。

匆匆幾十載,從過去的孑然一身,到如今的人妻人母,奶茶多了一份淡然穩重。

宣傳片中的她自在、悠閒,時間如靜止了一般,任由其醉在江南水鄉里。

漫步於熟悉的青石板路上,耐心與遇見的每一個街坊鄰居打招呼,陪孩子們一起嬉笑玩樂。

在重歸烏鎮的奶茶身上,我們看到不要急著去過慢生活,要真的去慢生活。

清晨的烏鎮,有生活本來的樣子

這次拍宣傳片,奶茶特地留在烏鎮住上了幾日。

每天早晨,她和當地居民一樣,迎著第一縷陽光,慢跑在西柵小道上。

與相遇街坊互道一句早安,逛一逛早上的集市,喝上一碗小米粥,再到熟悉的早餐店買一個新鮮、脆熱的蘿蔔絲餅。

遠離了娛樂圈的紛擾,她感慨:我最喜歡清晨的烏鎮,因為這裡有生活本來的樣子。

清早,昨日的熱鬧成了一場遠去的夢,小鎮里儘是洗盡鉛華後婉約的靜謐。

放眼望去,河道上漫起的薄薄霧氣,夾雜著早起人家的裊裊炊煙,淡淡的籠罩在小鎮的上方。

若是靠近河邊,朦朧中,有時還隱約聽得到穿鎮而過的潺潺水聲。

沉睡的小鎮醒了,第一抹斜陽落在石橋、流水、兩岸的木屋上,漸漸叫醒了睡夢中的人家。

那些送貨的烏篷船,打開水閣通往河道的木柵,划水而去。

河兩邊的居民也有條不紊的,為新的一天做準備。

此時站在小鎮任意一座石橋上,都可以看著晨光從西市河盡頭鋪陳開來,安靜而又美好。

這就是烏鎮的早晨,沒有都市的車水馬龍,有的只是生活的煙火。

難怪有人感嘆:烏鎮的早上,有一種讓人感動的寧靜感。

在第六屆烏鎮戲劇節新聞發布會上,主持人史航也講到:

只有來到了烏鎮才有這種感覺,就是餘生皆假期。

如史航所說,寧靜的烏鎮,是很多人度假的首選場所。

其實說到底,見了太多人造的良辰美景,經歷了生命的波瀾。

最美的不過就是人間煙火,最愛的也還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在烏鎮,看見大地原來的樣子

四回烏鎮,這次的奶茶,像一個離家多年的孩子,經歷了疲憊,回到家享受生活。

就像她在短片中說的:我是真的把烏鎮當成了自己的家。

在都市生活了太久,奶茶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塊地,能吃上自己種的菜。

沒有在烏鎮生活前,覺得這個夢想很遙遠。

可在烏村生活後,才知道原來這裡可以短暫的完成一下夢想。

明媚的上午,她和當地的居民一起下地,採摘想吃的蔬菜。然後自己煮,不到一小時就上桌了。

除了自己做菜,奶茶還帶著孩子到果園,尋找成熟的瓜果,在田園中,感受自然的生機。

有時候累了,就在田邊的小路上坐會兒,隨手還能采上幾株蒲公英,讓它在手中飛落……

拍攝完短片,奶茶說:

我覺得烏村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旅遊的地方,有時間,我一定要帶自己的孩子過來玩。

在她的微博下,有人看了短片,這樣評論到:

生活就是一屋兩人三餐四季,希望不久的將來帶著男朋友去看看真正的自然、吃一口真正的綠色食物。

什麼樣的地方,讓劉若英十六年念念不忘?

大地有靈,萬物有情。

只不過遠離自然太久了,很多人可能都忘記了大地應有的模樣。

但在烏鎮,我們還能看到網絡外的自然,還可以尋到大地原來的樣子。


烏鎮的夜晚,江南里的天堂

你如果不是真的在烏鎮有一個清晨或者一個夜晚,就沒有辦法感覺到你好像住在一個霧蒙蒙的水鄉。

在新宣傳片中,奶茶這樣講到。

確實如她所說,在烏鎮,一天最美的時候是清晨和夜晚。

與早晨的寧靜不一樣,烏鎮的夜晚很熱鬧,但難得的是這種熱鬧並不喧譁。

夕陽西照,遊人散盡。

小河裡是緩緩歸來的烏篷船,河兩邊的人家,也停下了一天工作,閒聊起來。

等到夜幕降臨,漫天繁星和河岸上盞盞明燈的光亮互映在水中,傾灑到兩邊的小橋、古街上。

走在或明或暗的石板路上,耳邊不時傳來把酒言歡聲,和船夫搖擼的聲音。

仿佛置身於夢幻,令人沉醉。

若此時正好是正月半,入夜時還能看到小鎮居民,三五結伴提著燈籠,連續的走過多座橋,為新一年祛病除災。

沒有一點點嘈雜,每一個人都是自在、舒適的狀態。

夜越來越深,河兩岸稀落的人逐漸離去。

熱鬧少了,撩人的夜色下,人們逐漸進入了夢鄉。

《大地山河》中,茅盾曾描述過故鄉的夜晚:

人家的後門外就是河,現在後門口那就是水閣的門,午夜夢回,可以聽到擼聲唉乃,飄然而過。

這就是烏鎮的夜晚,熱鬧而又安靜,宛如江南里的天堂。

烏鎮的過去與未來,只需要一個轉身

拍攝宣傳片時,遇上烏鎮藝術展,奶茶特意停留了幾天。後來趕上古鎮嘉年華,她更是加入了遊玩的隊伍。

一瞬間,好像又回到了那個童真、純樸的年代。


與古鎮初遇時,她33歲。


而如今四回烏鎮,奶茶49歲了。

什麼樣的地方,讓劉若英十六年念念不忘?

歲月的歷練,讓她更加自信、睿智。

和奶茶一樣,遙遠的古鎮經歷過十幾年的沉澱,不僅沒有失色,反而顯得更有韻味。

這些年來,不少古鎮都在重建中失去了原樣,但烏鎮西柵卻依舊保留著清代江南水鄉的建築格局

一條河流穿街而過,兩岸房屋排列,長廊蔽日,小橋相連。

除了保持烏鎮原有色彩,一代代「烏鎮人」又不斷的為小鎮注入了生機。

2013年,黃磊重歸烏鎮,與賴聲川、孟京輝以及陳向宏共同發起了烏鎮戲劇節。

6年時間,戲劇節成了一個國際性藝術盛事。

許多人都感嘆到:

烏鎮戲劇節才是烏鎮的魂兒,這是江南水鄉別於其它水鄉古鎮的地方。

這兩年,烏鎮還連續舉辦了國際藝術邀請展,並且被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選定為永久會址……

電視劇《似水年華》中,黃磊飾演的文曾經在寫給英的信中這樣說過:

在烏鎮這個地方時間慢。

人們計算日子不用天,也不用周,而是用年,因為這個地方即使一年過去,也沒有什麼變化。

是的,烏鎮很慢。


這個地方的許多物件,已綿延數千年。

但烏鎮也很快,她隨時都在煥發著新的活力。

在古老的小鎮,從過去到未來,只需要一個轉身。


人生,有時不如烏鎮一夜

曾經有人問烏鎮掌門人陳向宏:你建的是從前的古鎮麼?

他回答:我其實是做了一個你心目中的烏鎮,符合現代人想像出來的烏鎮。

現代的質感下,千載歷史給小鎮注入了文化的底蘊,舒適、寧逸的生活狀態,是一種綿延不斷的傳承。

在這裡,人們想的不是順應大流,追逐慢生活的形式,而是以一種舒服的方式去過好自己的生活。

新宣傳片中,奶茶也表示:這次介紹烏鎮,我更希望大家去住上一兩天。

與其在鬧市中苦苦的追求「慢」,莫不如放下執念,和當地居民一起真切的生活幾天。

烏鎮著名的藝術家木心,在《素履之往》中,寫道:有時,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淵明。

但陶淵明太遠,烏鎮離我們很近。

回不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但至少還能去烏鎮,在江南水鄉中體味生活本來的樣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R_WjG0BMH2_cNUgR59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