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讀一萬遍《道德經》的話,只能說,必有心得。怕只怕,特意這麼問的人,大多是讀不上幾遍的,遑論一萬遍了。我為啥這麼說呢?因為,讀書不是這麼一個讀法呀。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古人有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說得有沒有道理?是不是打我的臉呢?嗯,俺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不過,各有各的話頭兒,大儒孟子也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也就是說,但凡是古人說的話或者寫的字,也不一定都對。
必須承認,熟讀是讀書的方法之一,不過,僅僅靠閱讀次數的累積,也是有可能徒勞無功的。讀百遍,是混個臉熟;接下來,消化吸收,加上揣摩思考,才能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也才能提出讀者自己的獨特見解。
《道德經》號稱五千言,現今留下來了幾個版本,大約都是五千字出頭吧。比如,你選河上公的版本,還是選王弼的版本,還是選馬王堆出土的新的舊版本呢?這是其一。
然後,那些動輒萬言的訓詁和注釋你看不看?估計,憑你的號稱讀萬遍的志向,這些先哲們的心得,你是不應該視而不見的吧?這是其二。
接著,你應該可以拿出一點自己的獨特見解了。當然,這些見解是不是高明,還需要方家和時間的檢驗。假設真有些許可取之處的話,那麼,說已經略曉其意,恐怕不算過分。
與此同時,我們不能神話《道德經》;同樣,也不能神話其他的曠世經典。《道德經》是道家哲學的基礎文獻,中國人都應該對它有所了解。不過,說它一字頂一萬字,卻是故弄玄虛。
怎麼才叫作通曉其意呢?我看,作為讀者,通過閱讀和理解,能夠對自己有所啟發,就很好啦。學無止境,通曉,對於許多人,哪怕真是讀萬遍,也是不可能達成的目標。
《道德經》值得人們反覆咀嚼,是不是讀萬遍根本不重要,這辛苦活兒,也不是普通讀者應該乾的事情。靜下心來,讀進去,哪怕只是一遍,哪怕只是略有所得,已經足矣。那些妄稱讀萬遍的,其實,還沒真正入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