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的病例越來越多,個人防護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外,消毒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話題。
冠狀病毒屬於有包膜的親脂類病毒。就目前的認知來說,它也是最容易殺滅的微生物。
用什麼能殺滅病毒?「含氯消毒劑」都有什麼?往身上噴酒精可以消毒嗎?……
今天,丁香醫生幫你好理一理。你要的答案,這篇文章全都有。
不是所有的消毒液都有用 要選對成分,注意濃度
我們把這類使用醫用酒精、消毒劑的方法稱為化學消毒法。不過對於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來說,並不是所有的化學消毒法都可以殺死它。
有效:醫用酒精
使用時要注意:75% 濃度的效果最佳。不要把酒精大量噴洒在嬰幼兒和成人身體上,防止酒精過敏;注意明火,防止火災。
70~75% 濃度的酒精棉片或酒精,不但可以殺死病毒,而且還便宜。
酒精濃度為 70% 的酒精棉片
圖片來源:網絡
如果酒精濃度過高(例如 90%),需要在使用前稀釋至 75% 左右,否則無法有效殺滅病毒。
操作方法:直接使用。手機、遙控器、電腦鍵盤和各種電器開關、按鈕都可以用它來消毒。
有人問了:如果買不到怎麼辦?
這裡提供一個應急辦法:75% 以上濃度的白酒也可以用作物體表面的消毒,但效果肯定沒有醫用酒精好。
強調一下:這是應急的一招,不可長期使用。
有效:含氯消毒劑
注意,不是名字里含有「氯」字,就是含氯消毒消毒劑。
含氯消毒劑指的是溶於水能產生次氯酸鈉的消毒劑。但「氯二甲酚」「對氯間二甲苯酚」雖然名字里都有氯,但其實屬於酚類消毒液。
在日常生活中, 84 消毒液、漂白粉、含氯消毒粉或含氯泡騰片等都屬於含氯消毒劑。直接稀釋後裝在塑料容器里就可以在進行消毒殺菌。
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看看商品包裝和有效成分。
名字里有「氯」,但它不是含氯消毒劑
圖片來源:網絡
雖然含氯消毒劑的殺菌滅病毒能力強,但刺激性也強。
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避開皮膚和口鼻。請遵守以下步驟:
易流行及大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預防與控制世衛組織臨時指南
最後再提醒一下:
含氯消毒劑不能和潔廁靈同時使用,容易產生有毒氣體;也不推薦和酒精同時使用,消毒效果可能減弱甚至可能產生有毒氣體;儲存應在低溫、陰涼處和兒童觸摸不到的地方;如有必要,要先使用清潔劑,然後在使用漂白劑消毒之前應對其徹底沖洗。
有效:過氧化物類消毒劑
過氧化物類消毒劑適用範圍比較廣,其中二氧化氯、過氧化氫、過氧乙酸這三類是代表物質。一定要在稀釋後使用。
過氧化物類消毒劑殺毒效果好,是一類安全、綠色環保型消毒劑。
不過大多數過氧化物類消毒劑不穩定,長期使用對人和動物眼睛、呼吸黏膜等會有損傷。如果使用,最好選擇商業配置的消毒劑。
圖片來源:網絡
沒用:酚類消毒劑和季銨鹽類消毒劑
這兩類比較常見的是氯二甲酚(PCMX)、苯扎氯銨(BZK)。
根據 UTD 資料顯示:已表明醫院以及家庭中常用的一些抗菌/消毒溶液對冠狀病毒無效,包括氯二甲酚、苯扎氯銨以及西曲溴銨/氯己定等。
注意,雖然名字里有「氯」,但它們真的不是「含氯消毒劑」啊。
圖片來源:UpToDate 臨床顧問
再次提醒,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商品包裝上的有效成分!
加熱和紫外線消毒,哪個更靠譜?這兩種方法屬於物理消毒法,但紫外線消毒並不靠譜。
加熱,有效
對於耐熱物品,比如餐具、玩具、奶瓶等小物件,煮沸超過 30 分鐘或蒸汽蒸 5 分鐘就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
紫外線消毒,有效但不推薦
天然的紫外線是太陽光,但由於太陽的照射溫度不能達到 56 ℃ ,且日照紫外線的強度達不到紫外線燈的強度,所以曬太陽不能殺滅病毒。
但曬曬被子、曬曬衣服還是推薦的,因為紫外線會讓病毒存活時間更短、更脆弱。
有人說了,紫外線燈可以嗎?
強度足夠的紫外線強度是可以殺滅病毒的,但操作時請注意安全,嚴格遵守產品說明書;開放紫外線燈時,人與寵物需迴避,以免眼睛和皮膚受傷;
在紫外線消毒會存在死角,購買產品時可以選擇多燈管的產品,以減少死角。
紫外線照射時,也可能產生臭氧,因此事後需要適當通風,散去臭氧。
新型冠狀病毒期間,家裡如何做好消毒防護?如果家裡和小區沒有確診的人,不用在家居消毒上特別費心。
因為目前尚無病毒可以隨空氣遠距離傳播的確切證據。
換句話說,確診病患不太可能將病毒傳播到很遠的地方。因此,對於獨門獨院的房屋,只要做到人員進出時做好病毒防控,即可有效防控此次疫情。
另外注意如果拿外賣收快遞,可能發生接觸傳播,可以簡單對快遞和外賣的包裝做一下消毒,噴點酒精就好。
如果家裡有居家隔離的人或曾接觸過疑似患者,就需要嚴格消毒。
消毒前需要做好基礎的清潔工作,然後準備好:
* 所有消毒用品都需要遠離小朋友。
具體可以採取這些措施:
目前,廣州市疾控中心在疫情監測中發現:一名確診患者家中門把手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這是廣州首次在外環境中發現。
在這裡,丁香醫生還是要囉嗦一句:要注意手衛生,一定要認真洗手,做好日常清潔。
期待有一天,疫情患者的數字都將化為零,每個人的生活與前路,也會再次灑滿陽光。
願這一天早點到來。(作者: DingXiangYiSheng 丁香醫生)
本文經由 第三軍醫大學呼吸學碩士 蔣永源、劍橋大學病毒學助理研究員 韓越、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醫師 林逸驍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