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人對社會有什麼貢獻?
這些年來,不斷有人問我:你天天坐在家裡看書喝茶,啥事都不幹,對國家有何貢獻,對社會有何價值?
這些問我的人,有來自身邊的朋友,也有來自網上的朋友。他們問我這樣的問題其實並無惡意,與其說在問我,實際是在問他們自己,因為他們對自己作為股民身份的價值產生了懷疑,對於這樣的懷疑,我感同身受,因為我曾經也這樣懷疑過自己。
當你每天看著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為上下班而奔波,而你,每天呆在家裡,好像啥事都不用干,你突然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很虛幻,不真實。在這樣虛幻的日子中,我開始了我的投資生涯。剛開始賺錢很少,還要瞞著家人說自己在單位上班,就好像地下工作者一樣,身份還不能曝光。後來慢慢做大了,身邊有些人就開始譏諷了,說我對社會沒價值,因為他們覺得我賺錢太輕鬆了,賺的都是意外財,而他們每天上班,賺的才是踏踏實實的錢,對社會才有價值,才有貢獻。
那麼作為一個普通人,對社會到底有何價值,作為一個普通的股民,對國家到底有何貢獻?
記得有一次,我參加一個團隊旅遊,路上大家一起吃冰激凌,吃完後大家都把包裝袋扔在馬路上,只有我拿著包裝袋,一直走了十幾分鐘,才找到一個垃圾桶仍進去。一個女的問我,你幹嘛這麼死板,你看路上很多垃圾,大家都是這麼乾的,你一個人遵守規則,環境也不會因此變好。我和她說了我的觀念,她很生氣的走了,團隊里其他成員也開始和我保持距離了,因為我一個人堅守規則,反而會顯得他們好像沒素質一樣,讓他們大家都有點不自在。
確實如此,馬路上我多仍一片垃圾,對整個環保事業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每個仍垃圾的人都是用這個旗幟來說服自己沒錯。但談到為社會做貢獻,他們就當仁不讓了,哪怕只是一個保安,天天呆在一平方米的保安室里玩玩手機,也會認為自己為社會主義安保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沒有一滴水會認為洪水是自己造成的,但每個人都覺得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自己的貢獻。
我常常思考,作為個人,我對社會有什麼貢獻?答案是幾乎沒有貢獻,一個人對社會的影響太小了,根本談不上貢獻這兩個字,我們每個人都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大海少了你這一滴水,不會有任何影響,但是大海不能沒有水,水的力量來自群體。
我是一個普通的股民,中國資本市場少了我這一個股民不會有任何影響,但如果所有的股民都沒有了,資本市場還如何運轉,市場經濟還如何運轉?這影響就大了。你干其他行業也一樣,缺你一個社會照樣運轉,但不能缺所有人。
我要說的是:和其他行業一樣,你是股市的一員,你就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就在貢獻你的價值。
但為什麼炒股人的價值普遍得不到社會的認同,甚至連自己都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呢?
首先在於炒股的人大部分都是在「炒」,整天被漲跌牽著鼻子走,長期虧損,還戒不了,背負著巨大的思想和精神壓力,還不敢和家人說。股市能暴露出自己所有人性上的缺點,讓你痴迷,貪婪,痛苦,負罪,迷失。讓你充滿的挫敗感,你肯定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其實還是有價值的,因為你為券商貢獻了利潤,為國家貢獻了稅收,為資本市場貢獻了流動性,為股市贏家貢獻了收益,這貢獻非常的大啊!這批人占股市的大多數,他們是資本市場的基礎群眾,其實每個行業都有這麼一批占大多數的基礎群眾,他們的貢獻是最大的,但收益是最少的。只是在其他行業,你想從基礎群眾爬到上層,需要很多門檻,而股市是公平的,能不能賺錢完全靠你自己,你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你再有背景關係也沒用,這也是我喜歡股市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在於投資收益不是固定的。你上班,每個月都有固定工資拿,感覺好像很踏實,日子過得很充實。而投資,經常是牛短熊長,幾年不漲,幾年不賺錢都是家常便飯,當你幾年不賺錢的時候,你很容易懷疑自己,懷疑自己乾的事情沒有意義,在虛度人生,最後上升到對社會沒有貢獻的高度。
其實股市這一行是最公平的,完全靠知識智慧賺錢,在股市裡,只要你做了錯誤的事情,絕對會付出代價。股市不會容忍任何想不勞而獲的人,也不會憐憫任何窮困潦倒的人。股市,以絕對的公平獎勵那些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的人,以持續的虧損來懲罰那些不自知卻自以為是的人。
相反,在其他行業,那些老老實實幹活的人卻得到不重用,那些善於偷奸耍滑,投機取巧的人往往賺的更多,有些人八面玲瓏,攀附上級,以權謀私,完全是社會,是公司的蛀蟲,但在外人看來,他們混的很好,是成功人士。連最基層的員工也一樣,那些偷懶耍滑的和那些拚命幹活的拿一樣的工資。如果你在上班,哪怕是在一個單位尸位素餐,混吃等死,你也不會懷疑自己的價值,因為你在上班,在過正常人的日子。但是你在家裡炒股,哪怕每天都很努力,也會懷疑自己,因為你沒上班,和大多數人不一樣,這不正常。
其實價值貢獻這玩意就是人類為自己的自私行為找的一面旗幟,讓你覺得自己是在干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人類做什麼事情都擅長於打一面正義偉大的旗幟,無論是政治,軍事,經濟,都是這樣。
人類制度的設計就是讓自私來促進發展,市場經濟為什麼比計劃經濟有優勢?就是因為市場經濟最大的發揮了人類的自私性,每個公司在市場裡拼殺,都是為了讓自己活下來,讓自己賺更多的錢,每個人都在想辦法讓自己獲勝,把對手乾死。到最後一個行業往往99%的公司都破產了,只有少數幾家存活下來壟斷了整個行業,這個過程是多麼的殘酷和血腥,但是整個行業進步了,整個社會進步了。
其實每個人做事情的初衷都是為了自己,正是因為每個人在為自己的利益而奮鬥,最後才促進了整個社會的進步。如果社會的進步是靠人類的無私心理來取得的,這個社會早就崩潰了。
所以我經常思考,作為個人,如何為社會貢獻價值,是像雷鋒一樣嗎?社會需要雷鋒,但不可能每個人都是雷鋒。我認為一個人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就是做好自己,因為社會是由每個單一的人組成的,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社會啥問題都沒有,每個人都不亂扔垃圾,環境立馬改善,每個人都遵守交通規則,路上哪有那麼多事故?
在我看來絕大多數的股友並不明白什麼是投資。他們腦中的投資僅是百度上的定義式的和直覺式的,缺少真正的思考。
我先用一句話拋出一個投資的概念——投資就是在不確定性條件下進行的以獲利為目的行為。
如果你不認可這句話,那麼我這一篇文章你讀完了也是白讀。因為你會認為我在胡說。
我在這裡先假定你認可了我上面的這條投資的定義。所以我接著講:
投資並不是根據清清楚楚的事實來進行推理和交易,投資是根據規則和邏輯進行交易的。
因為投資中從本質上是無法得到完全的信息的,因此你必須按著假設的前提進行推理和思考,而不是真正的完全的事實。比如昨晚在群中爭論的關於中聯重科的事件問題。事實是怎麼樣,我們無法猜測,也無須猜測,在交易中重要的是按著規則來行事,而不是按著「事實」來行事。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看不到「事實」。比如巴菲特投資中石油時,他只能根據年報進行分析中石油的前景,即便去調研,可能調研回來的人得出的結果也未必完全一致。他必須相信財務報表,他必須按著「規則」假定這個報表是真實的。然後他根據這個報表進行分析和推理再決定是否購入中石油。因為世上沒有任何人能得到完全的信息,即便公司董事長也時常不能確定自己明年的業績到底會如何。如果你不信任財務報表,不信任會計事務所。那你還能信任什麼呢?即便其中有的事務所肯定會造假,但是在沒有發現明顯證據前你還是要必須相信它。因為你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
炒短線有炒短線的規則,炒長線有長線的依據,但這些可能都不一定是你所看到的「事實」。
炒短線的規則是追熱點,即羊群效應。你要想短線上賺錢,你必須看大家買什麼,大家認為什麼好——這就是規則。
而大家看好的東西很多都不一定是事實。有時即便你很清楚事實是怎麼回事,你也要無視事實才能賺到錢。
眼見為實,在炒股中沒有多大用處的。「規則」才是炒股最應信任的東西。
因為你永遠有看不到或看不清的地方。即便你能看清眼前的事實,你也看不清與它相糾結的直接的間接的各種複雜聯繫。
只有「規則」才最接近「事實」。
比如你姓王,但是有人質疑。於是你就拿出身份證來。可是那個人說,你這麼王姓可能在你父親那裡就是假的。於是就需要找你父親來對質。但是誰又能證明你父親沒有造假呢?只能是找你爺爺。可是誰能證明你爺爺沒有說慌呢?只能找你太爺爺。這樣找下去,即使這些人都活著也無法證明你到底姓什麼。因為這證明是窮盡的。要想證明你信王,你最終必須的找出一個公認的無可懷疑的證據來,但這個是達不到的。你只能假定某個人或某一環節是真實的,才能終結這無窮無盡的證明。
再舉個例子:足球比賽的判罰必須最終要相信裁判的,即便裁判的判罰可能是錯的。但這是個使比賽能進行下去的「規則」,如果不這樣,比賽就踢不下去了。
在證券投資中會經常出現很多似是而非的問題或模糊矛盾的問題,經常是搞不清真相的。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投資?必須要按著規則來投資,你必須要相信規則,即使它有可能也會搞錯。因為你的所做要符合大數法則,而這個規則就是大數法則的實際應用。
再回到巴菲特。巴菲特興致勃勃的看著財務報表,他可能不知道裡面有的數據是造假的,但是他寧願選擇相信。因為他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他的邏輯是大多數的報表是真實的,大多數的公司是誠信的。他的信仰是世界經濟會越來越好。如果不是思考這樣的話,他為什麼要做長期投資呢?
其實巴菲特的價值分析與技術分析並無本質上的區別:
1 二者都要先假定一個真實有效的規則
比如趨勢派要假定股價會沿著趨勢運行,巴菲特要假定公司發展未來不會發生重大變化
2 二者都不具備真正的「預測」功能
技術分析看到是現在的趨勢和指標,巴菲特看到的也是現在的公司經營數據,二者都沒有千里眼能真正的看到未來。二者進行的其實都是一種概論預測而已。
3 二者其實都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技術分析的參數選取是有一定主觀性的,基本面分析的估值也是有明顯的主觀色彩的。正如不同的技術分析者會選用不同的參數,不同的價值投資者也會採用不同的估值方式。不同的價值投資大師對同一家公司的估值會相差的驚人。估值其實是一種藝術,並不是什麼科學。技術分析也是如此。
4 二者本質上都是一種技術模式
說技術分析是技術人們易於接受,其實價值投資的方法也是一種技術活。看懂財務報表難道不是技術嗎?通過財務報表舉一反三提出質疑和思考難道不是技術嗎?都是可以進行一定量化的技術。
5 二者都可能會預測錯誤並止損
技術分析進行止損,大家都認可。可是價值投資者也會止損,有很多人就不知道了。事實上巴菲特等價值投資大師不止一次的看錯股票並進行過止損,當然價值投資的止損幅度將會是巨大的。
為什麼巴菲特能取得重大成功而技術分析者則鮮有發大財的呢?
原因很複雜。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巴菲特了解投資的規則並知道自己價值投資方法的弱點並能給給予一定的補正。而絕大多數的技術分析者並不懂炒股的規則更不知道自己交易方法的弱點,並不了解投資的本質。當然就很難成功。
懂得了投資的規則即大道自然可以無往而不勝。就如《道德經》所言: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絕大多數人並不了解投資的原理,要麼盲目崇拜巴菲特,要麼膜拜什麼波浪理論或纏論。好像二者必須要二選一,要進行占隊一樣。其實投資很簡單——在不確定性的條件下,按著大數法則下的規則做正確的選擇而已。在這個層面看,技術分析與價值投資並無本質上的區別。
有個人提出交易方法的學習要因人而異。看似好像很正確。但是達到這點要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要懂得什麼是投資。投資的原理不會因人而異,投資的本質不會因人而異。如果投資的最基本法則都不懂卻大談什麼交易方法因人而異是不是個笑話?就如寫毛筆字連最基本的筆法都沒練好,卻硬要練出自己的風格來,你說是不是扯淡。
無論是你用任何交易的方法包括價值分析都必須先理解投資就是在不確定性的條件下做正確的選擇。如果這都不理解,你的交易技術就如「天外飛仙」一樣漂亮也無法做到真正的投資成功。
牢記這9張思維導圖,你就是贏家!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統計分析
7、選股方法
8、板塊輪動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注意:導圖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圖片,這裡會被壓縮了)
投資上有兩種悲哀:第一,總是試圖用一種投資方法去解決所有問題、解釋所有現象,唯我獨尊容不得其它人和方法;第二,總試圖找到一個完美的投資方法,意識不到得失的必然,於是左顧右盼患得患失。第一種人成為了偏執狂稍不如意就批判市場以真理自居,第二種人變成牆頭草永遠都不能堅定一次。
成功的投資人通常具有良好的戰略視野,他們更願意思考那些對長期未來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問題。而普通人正好相反,某天的一個大漲馬上就可以讓他們激動萬分而無視了整體結果上的失敗。當一個人考慮的是10年周期的問題,他就會擁有未來。若只習慣考慮明天的問題,他註定只能收穫昨天的延續。在股市上賺來的錢,要麼是靠智力要麼是靠毅力,想賺大錢基本上要兼顧智力和毅力;在股市上虧掉的錢,要麼是因為小聰明要麼是因為小性子,兼顧小聰明和小性子可以成功虧掉最多的錢。
從基本功到方法論再到品性和思維方式,是從「術」到「道」的過程。但不幸的是,很多人盲目崇拜「道」而輕視「術」,卻不知真正的道是來自術的積累和從量變到質變的自然過程。沒有厚實的基本功和系統的方法論而誇誇其談所謂的「哲學、藝術、品格」,靠漂亮話和唱高調博眼球,實乃不學無術和投機取巧。經驗並不必然轉化為理論,零散的知識點並不必然上升為系統整合。但缺乏起碼的根基和知識積澱,所謂的「投資哲學」只能是個笑話。「大道至簡」和「大道相通」具有邏輯上的合理性,因為高度抽象後的大道理就那麼幾條,「術」的差別卻很大因為非常細緻。所以真正困擾人的,是從術到道的組合提煉過程。
投資最常見的悲哀有三種:高位接炸藥包,草率扔掉大牛股,地上白給的寶石不知道撿。三種悲哀的共同點都是一樣的:不明白投資獲利的基本規律,不知道如何分析企業價值,不理解市場定價的基本原理。只要這三大認知還存在重大的空白點,那麼這種悲哀的繼續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從策略上而言,對於劇烈的偏離完全視而不見可能不是一個很聰明的選擇,特別是當這種情況出現在倉位非常集中的情況時更是如此。當然這可能容易錯過幾十倍的神話,但也能避免孤注一擲的風險。這取捨之間的度,與投資的基本預期、風險與利潤的選擇,機會成本等都有關。
由於股票的市場定價是市場群體性預期與情緒綜合決定的,所以即便是在個股研究上非常出色的投資人,也總是面臨超預期波動的衝擊。對此投資所能做的選擇,可能要麼利用(資金和體系優勢),要麼認錯(發現自己對企業的判斷出現重大失誤),要麼忍受(失去了利用的能力但不覺得自己犯錯),別無它法。
市場往往喜歡挑選一些特別勇敢而又幸運的人,對他們非常配合自己的舞蹈頒發閃亮的獎章。這些人佩戴著獎章接受眾人的膜拜和喝彩,得意洋洋而信心百倍。然而如果我們看看歷史上這些勇士勳章獲得者的下場,卻發現他們絕大多數都最終被市場扔進了垃圾箱。勇敢+幸運+追捧,這是市場的詛咒而非祝福。
股票有雙擊和雙殺,投資人自身一樣有。很多默默無聞的人靠著某個或者某年的經典戰績,業績飛升而人氣暴漲,這其實就是一個雙擊的過程。本身這無疑是件幸運的好事,但如果由此被讚譽綁架最終只會自己把自己騙了,那時慘烈的雙殺幾乎不可避免。投資的劇情里新鮮的橋段不多,主角換得勤而已。商業世界的一個鐵律就是:凡超額收益,必具有高深壁壘。這一顛簸不破的真理,不會因為我們是做股票投資的、也不會因為我們選擇的投資風格不同而改變。
成功的投資必然是困難的,長期要想獲得超額收益更是難上加難,它會對所有的風格都一視同仁。只不過,不同的投資風格和策略難在不同的地方而已。我有時候想,最可憐但又無可救藥的人是怎樣的?不學無術?懶惰?愚蠢?其實都不是,而是不識好歹。不夠聰明可以用勤奮彌補,懶惰和不學無術若有貴人相助也可。不識好歹就麻煩了,本來是害你的人當做恩人,明明是幫你卻被當做敵人,這輩子還有好嗎?重點來了,股市裡這樣的人可真心不少。
投資就像是在一片最熟悉的土地上周而復始的耕作,旅行卻是到處尋找不同的風景和體會不同的生活。用恆定保守原則下投資賺的錢,去不斷實現新奇的旅程,該是多美好的人生?但如果做反了:總是用各種新奇的招數在股市碰運氣找快感,卻最終既沒賺到錢還被綁死在電腦前,那又是多麼可悲?
無知、浮躁和自負,可能是投資中最危險的三個弱點。但比這三個單項更麻煩的是復合型的危險,比如無知+自負就升級為了愚蠢,無知+浮躁就淪為了賭徒,而三者皆中就是典型的「愚蠢的賭徒」。由此可知,持續學習、戒驕戒躁、擁有自知之明並且誠實面對自己,是避免成為愚蠢賭徒的必要前提。
驅動著人們去做加法(效率最優化)甚至乘法(加槓桿的效率最優化)的根本,其實是一顆貪婪而浮躁的心。當然世界上有天才,但賭自己會是天才這種小機率事件卻不明智。然而人們寧願追逐不明覺厲的美夢,也懶得去思考投資最本質的規律和最質樸的方法。
「輸得起」看起來是一種低姿態,實際上卻很不容易做到。真正輸得起的,要麼是足夠年輕要麼是具有足夠雄厚的資源後備。在投資中這往往是個悖論,越輸得起的心態就越好,行為越不容易跑偏;反而越輸不起的就越想賭把大的儘快翻身。無法跳躍這個心理陷阱,就很難真正形成投資意識。
股民很難賺錢的原因是賺錢的機會實在太多,而不是相反。當越是關注別人賺了多少錢時,你的錢就越難賺,你越感覺自己的股票難賺錢,你的操作就真的會越來越不賺錢。就像有一種寵物叫「別人家的寵物」,也總有一種股票叫「別人家的股票」,當你看在了眼裡,也就輸在了心裡。
股票屬於高度博弈的交易市場,要想做好,必須不斷進階,不斷超越自己。我把觀察過的股票高手們的交易過程,再結合自己的經驗,總結了股票投資進階的四個階段,與大家共勉。
1、初級摸索階段:全面學習,謹慎前行
股民相對於股民的一個比較大的區別是,股民開始入市時都很謹慎,雖然之前沒有做過股票,但都知道股票風險大。然而,很多交易新手其實並不知道風險大在哪裡。事實求是地講,很多進入股票市場的選手都是很優秀的人,喜歡挑戰自我。通常來說,買書自學可能是最普遍的學習股票的方式。有部分想更多了解股票的人還去參加了股票從業考試,可謂用心良苦。充分的準備肯定比不準備要強很多,至少在心態上會有很大幫助。在對股票有了一定的了解後,便可以進入開戶交易階段。
2、試錯摸索階段: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和習慣
這個階段每個人的情況差異較大。激進的投資者可能膽子大了起來,加重倉位。但由於自身交易水平和心理素質還不夠成熟,這樣的帳戶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虧損,甚至短期內被淘汰,導致投資者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做股票從一開始一定要降低預期。很多人的心態是追求短期暴利、快速獲利,然而具備這個能力不僅需要多年的訓練,而且還需要行情、運氣等綜合因素的配合,絕對不應該是一個新手一開戶就去追求的事情。心態過於急躁,容易使一個系統交易者不能很好地去執行自己的交易計劃,何況是還沒有建立自己系統的人。一開始,你的投資顧問或者和股票相關的朋友會給你很多建議,你都會吸收,但在這個階段你應該試著尋找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及交易周期。如果在股票上不能很順暢地做日內短線,那麼也許不會發現在股票中這個模式很順手。做股票交易可以從日內短線入手,或者從波段趨勢入手,嘗試建立自己的模式。但不管怎樣,依然需要很多試錯訓練,尤其是盤後的不斷總結。
這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因人而異,有的人花很多年時間在這個階段,有的人停留止步在這個階段。這個階段是股票交易中的一個挑戰期,有志於成為職業股票交易選手的朋友,通常在這個階段花費了4~5年的時間。
在這個階段,無論你的交易業績怎樣,但至少應該培養以下幾個方面的深度認識和一定的能力。第一,對股票品種方向運行邏輯的認知和把握,不管是技術層面的還是基本面層面的,或者是兩者的結合。第二,對交易工具熟練運用的能力。第三,對交易中各個級別周期的判斷及具體買賣點的把握能力。第四,建立適合自己的資金管理模式。以上幾點都是建立自己交易系統和計劃的基本要素,如果不能把這些要素結合起來,那麼後面的交易之路是無法走下去的。
3、交易系統修行階段:完善改進交易,在行情波動中修行
度過了前兩個階段,股票交易可以說基本入道了,但能走多遠、攀登多高,除要有正確的方式外,就要看個人的造化了。其實這個階段是沒有時間限制的,可以說只要你在市場中交易,個人修煉就是永恆的主題。因為我們應該不斷完善對人性的修煉,對自己交易系統的修煉。這裡提到的「交易系統」,是一個比較廣義的概念,包括機械系統模式、主觀系統模式、各種量化對沖套利模型等。系統的類型無須分出高下,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的就是最好的。另外,組建交易團隊和個人交易面臨的問題肯定是不一樣的。股票交易中不能完全排除人的因素,系統的創建者是交易者本身,因為系統交易的是交易者的思想和觀點。
這個階段是股票博弈中最為開放的一個階段,之前交易者沒有自己的交易武器,現在有裝備了,可以直接對抗了。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越來越強大,成為股票高手、持續的贏家,實現了相當程度的財務獨立和自由;也有交易者依然被淘汰。所以,並不是說交易者度過了上一個摸索階段,在這個階段就一定可以持續生存下去。沒有任何一種交易系統模式可以完美應對市場中的所有行情,任何系統都有其適應的階段和缺陷,很可能去年讓你大幅度盈利的交易模式,在今年一兩個月內就造成持續虧損。這種情況其實每個成熟的交易者都會遇到,而且會重複出現。我們很難完全規避虧損和帳戶的回撤,更多的是在不順利時適當停止交易,或者通過資金管理控制回撤幅度,讓自己在市場中能夠生存下來。所以,僅僅有一套在技術層面的交易體系肯定是不夠的。
4、永恆的進階:沒有終點,只有過程
在這個階段建立交易信念,甚至是信仰,這比完善交易技術更重要。其實最後真正的交易系統就是交易者本身,交易者是交易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追求的穩定盈利也即持續盈利的能力,這不是一個結果,而始終是一個過程,只要你沒有退出市場,這個過程就會持續下去。從無限的時間維度來看,也許最終我們都會被市場打敗。但在人生有限的時間周期內,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很高的交易水準,並持續為自己創造可觀的利潤。通過對技術系統的熟練應用,對基本面的不斷深入研究和理解,對市場的認識也在逐漸加深,這些都有助於交易心態的成熟和磨練。交易者在帳戶不利的情況下還能創出新高的業績,可能就是依靠其內在強大的信念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伴隨痛苦、糾結等情緒。所以,我們既要用心做好自己的交易,又不要太過執著於交易目標,畢竟交易獲利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目標。另外,每個交易者的目標也是不同的,有的人追求長期盈利,比如持續做到5年以上盈利的業績;有的人想在股票市場賺到第一桶金;有的人希望組建交易團隊,從而發展私募基金事業。交易目標和發展方向不同,交易者需要培養的素質和對自己的要求也就不同。
無論處在交易的哪個階段,我們都要處理好帳戶面臨的4種贏虧情況,以及如何在大賺上做得更好,同時在處理虧損時更為合理。這時候我們應該更專注於自己的某一個交易模式,甚至是某1~2個品種,重點操作研究,需要一門深入,集中在一點突破。
最後,在交易中具備一定的冒險精神、好奇心、足夠的勤奮鑽研精神,並有很好的承受挫折、抗擊打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可以享受交易的樂趣,在這個基礎上盈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此和廣大進入股票市場的朋友們共勉。
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筆者的微信公眾號:翁伯然(idn566),探討交易系統、分享盈利模式,追擊熱點龍頭,乾貨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