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4月10日電 第三條「川氣出川」通道復工35天,參建單位天天按下「快進鍵」與疫情賽跑,確保9月30日投運。屆時,這條通道可具備年上載氣量50億立方米能力。
川渝地區是我國天然氣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2020年,西南油氣田產量將達到300億立方米。川渝地區富餘氣量逐年增大,區域市場發生逆轉,過去的「吃不飽」變成現在的「吃不了」,且現有外輸上載能力捉襟見肘。
第三條「川氣出川」通道——江納線增輸工程,是重慶市重點項目,也是西南油氣田「決勝300億上產500億」的重要保障。
占地72畝、概算總投資4.09億元的江納線增輸工程,將新建1座江津增壓站、新建江津增壓站至中貴線江津分輸站1.1千米上載管道;改建江津分輸站和江納線江津輸氣總站。同時,對站外連接管道進行遷改,遷改總長度1千米。江津增壓站設計壓力10兆帕,單機日最大增壓氣量680萬立方米。
工程建成後,近期接收江津輸氣總站來氣,經江津增壓站上載中貴線,遠期接收威遠、瀘州等區塊產能,一部分上載中貴線,一部分保供重慶地區,對增強川渝管網調配、區域保供靈活性、為中貴線提供氣源保障意義重大。
川渝第一條外輸通道忠武線,於2004年8月首次實現「川氣出川」,至2020年3月底,累計外輸天然氣98.67億立方米。第二條外輸通道磨溪-銅梁管道上載工程,於2019年10月投運,至今年3月底,累計外輸和注入儲氣庫17.35億立方米。川氣融入全國管網,為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范照明 黃然)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