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社會的普遍現象,晚上想起千條路,早上起來走老路,為什麼現在有大量的青少年都變得越來越沒有耐性,沒有毅力?就是因為我們現在過多的釋放了我們的欲求,放大了我們的貪心,想要走捷徑,想要少付出,多得到……
這一切都是源自於恐懼現實造成的
其實在當下,有很多人生活在焦慮和恐懼中,可能自己都已經習慣了,我記得我在前面發表過的文章里有說過,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有挫折、困難、階段性失敗後的痛定思痛才是我們成長的唯一動力,運用到當下的時候就可以理解成:「其實這個時候靜下心來覺知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一塵老師就說過,每個人的人生都存在著很多的苦,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選擇逃避和抗拒,這個時候你的苦會變成十分,如果我們選擇覺知苦,與它和諧共處,並從中覺知成長,體會修行,那我們的一分苦都會成為成長的源動力。」這一段需要反覆地讀幾遍,會有收穫的,我知道,這篇文章可能就沒有幾個人能靜下心來去看看,但是我還是希望有緣人能靜下心來去仔細地看一看,這比知識和成績更重要。
你的思維在哪裡,你的結果將出現在哪裡
思考初衷:根據人性的光輝的理論,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因為奉獻而來到這個世界上,但是我們總是被恐懼阻攔,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解決問題的思維角度和解決問題的勇氣。
簡單點說,解決問題的思維角度和解決問題的勇氣就是當我們的生命中出現難題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推卸責任,找客觀原因,而是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面對它,這是勇氣,第一時間的尋找解決問題的角度,這是為解決問題的思維角度。
從智慧父母課堂上,我處理過大量的案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青少年兒童喪失了生命力,經不起挫折,碰不得,說不得,動不動就屎給你看,動不動就感慨生命沒有意義。
為什麼啊?螻蟻尚且貪生,你怎麼就要屎要活的呢?究其背後的原因,就是父母把青少年的生命力都給扼殺了,替孩子做主,不讓他自己負責任,不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他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因為他生命該做的事都讓你給做了。我記得我們小時候犯了錯誤,會拚命的解釋,害怕挨打啊,如果要挨打了,那就得想辦法逃掉,想對策,分析父母消氣的曲線,分析什麼時候回家,這樣的求生欲其實也是生命力啊!
遇到問題就不想活了,焦慮,恐懼,也不行動,不探索,拖沓,拖延症,浮躁沒有耐心,沒有毅力,其實都是喪失生命力的表現。這個背後真正的原因就是,我們做父母的都成了巨嬰,巨嬰怎麼能培養出成熟的人呢?(不容反駁)。所以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得從家長開始樹立認知,樹立價值觀……多參加一些智慧父母課堂,多學習一些傳統文化,推薦大家去深入地讀一讀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深度理解了,分享給我們的孩子。
為什麼會自我傷害
我們的高我,我們人性的光輝是不希望我們膽怯懦弱的,所以當你逃避人生課堂的時候,你的潛意識就會很不開心,很氣憤,惱羞成怒了,你還不會突破,它就會選擇傷害自己了,或者出於行動,或者出於身體細胞,或者兩者都會傷害。
最好的成長和安撫是體會當下的情緒,焦慮,與此同時靜下心來,耐住性子的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過程真的挺煎熬,主要在於這個煎熬的過程並不可怕,雖然有點難熬,但是確實是釋放人性的光輝,成長我們的人格最行之有效的也是唯一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