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剁手是「病」,得治

2019-10-26   蝌蚪五線譜

雙11來啦!

相信很多人和蝌蚪君一樣,這幾天已經陸續收到不少電商平台的促銷信息。是的,一年一度的「雙11」狂歡日又要到了。

預售、定金膨脹、滿減紅包、直降紅包、購物津貼……商家以這種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讓你去買買買,想捂住荷包是不可能了。促銷活動年年推陳出新,讓人眼花繚亂,就恨自己當初為什麼不好好學數學。

辦公室的小哥哥小姐姐早就開始不淡定了,各種交定金、加入購物車。有些人沉迷於反覆篩選,有些人在反覆篩選的過程中不斷新增或刪減清單,有些人患上了包郵、滿減強迫症。偷偷看了一眼他們的購物車,咦,怎麼好像有的東西我也很需要哦……

明明每年買了以後都會後悔,有的商品買了一年都沒有用完,可在商家的「花招」前,就是控制不住要買買買。這些「症狀」是不是也正在發生在你身上呢?對此,蝌蚪君給諸位buyer一些科學的建議,讓你儘量買了不後悔。

1 交易效用偏見

我們在消費決策的時候,應該只考慮商品的用處和價格,性價比才是最重要的。但在實際中,人們通常買了一大堆用處很小或者壓根沒用的商品,就是因為在購買時,我們還會受到交易效用的影響

交易效用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參考價格和實際價格的實際差額或者比例差額。一般而言,實際價格低於參考價格我們會更傾向於購買,比如「雙11」的降價,參考價格就是原來的價錢,而實際價格是活動期間的價格,這就使得很多人由於交易效用的影響購買一些事後對自己沒用的商品。

交易效用偏見會導致不理性的消費決策。我們在購買商品時,應該注意的是在當下我們可以購買到什麼(以什麼樣的價格),以及它現在或者以後對我的重要性(我們的需要程度)。

一句話:買最對的,而非最便宜的!

2 沉沒成本誤區

這個也很常見。你在網上逛了一天,猶豫要不要買,如果活動快結束了,你就心想:都逛了一天了,不能白逛,買了吧。我們考慮的永遠是不能讓我原來的投注白下,期待著購買一件商品能夠使自己原來的投資變得有價值,這就陷入了沉沒成本的誤區。我們在購買一件商品時,應該考慮的是我們現在的付出和獲得的收益的相對比值。

其實,沉沒成本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非常大,它影響著我們的理性決策。沉沒成本經常會導致我們考慮過去的付出而在一件事情上浪費更多的時間、財力和精力。我們在購物的時候,應該只對現在考慮,不要糾結於過去已經發生無法改變的事情。

一句話:當你已經浪費了大量時間,就不要再浪費金錢了。

3 聯合評估誤區

人們在購物時,喜歡貨比三家,這裡做的就是聯合評估;而與之相對的是單獨評估,就是你不進行對比,只是對單獨一個商品的評價。

我們在做單獨評估的時候,往往更注重那些容易評價的因素,聯合評估則會注重一些不易評價的因素。比如說,一個音響,如果我們不進行對比評價,我們更注重它的外觀、樣式、造型;而做對比評價時,我們會注意到它的音質如何,降噪指數怎麼樣。但我們買回家後一般會做單獨評估,所以音質上的一點點區別很可能是不重要的,我們在家裡反而會更注重那些外觀上的優勢。

價格相差無幾的商品一般都是各有各的優勢,記住一點,買的時候可以做聯合評估,買到商品後我們做的是單獨評估,所以我們應該注重單獨評估那些評價維度在聯合評估中的優勢。

一句話:花錢買開心,而不是花錢買後悔。

今天,你是不是又準備要買買買了?

祝大家今年都能買得開心,買得物超所值!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

作者:蝌蚪君

蝌蚪五線譜

專注做權威、有趣、貼近生活的網際網路科學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