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到底錯哪了?輿論為何要對其發脾氣

2019-10-16     領導留言板

接連發生在江蘇無錫的兩起安全事故,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然而繼事故發生後,因為信息發布不及時遭到質疑,13日當地官方微博@無錫發布刊發一則《在重大事故面前,我們該做的關愛與理性!》的短評,痛批網絡謠言和自媒體「假慈悲博眼球式的祈禱」,引發了更大範圍的爭議。雖然發布不到一個小時,當地主動刪除,但產生的眾怒並未因此而消失。

日前,無錫先後發生高架橋側翻、小吃店爆炸兩起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在各方力量參與救援的同時,無錫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無錫發布」在突發事件的輿情應對方式也引起了各方關注和討論。

10月10日18時10分許,江蘇無錫312國道K135處、錫港路上跨橋發生橋面側翻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2人受傷。「@無錫發布」直到事發後近12小時才發出情況通報。官方渠道的信息發布走在其他媒體信息披露後,錯過信息發布最佳時間,喪失主動和解釋權。

10月13日上午11時許,無錫市錫山區鵝湖鎮新楊路一小吃店發生燃氣爆炸,共造成9人死亡,10人受傷。事故發生後,「@無錫發布」滾動通報相關信息,與之前高架橋側翻事故相比,發聲相對及時,得到輿論肯定。但13日晚轉載東林論壇的一篇文章《在重大事故面前,我們該做的是關愛與理性!》,讓輿情再次發酵

「@無錫發布」隨後刪除了該條微博。

連續發生重大事故,這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但重大事故發生後,我們首先應該調查清楚事故的來龍去脈,並把它們一五一十、毫無遺漏地告訴公眾。此時更應該多介紹政府在救援工作上做了哪些工作,將要做哪些工作,以及對事故的善後處理,情緒疏導等工作,這也是公眾最想知道的,這些內容的及時發布體現了政務新媒體的專業性。相比之下,官方自媒體在此時強調其他有轉移注意力、推卸責任之嫌。

在網際網路時代,輿論應對與引導工作不能再秉持監管思維。輿情發生之後批判網民、教育網民只能讓自己陷入更加被動的境地。這違背了輿情處置的基本原則。輿論聚焦之下,官方發聲應更加審慎,當前需專注於通報各項工作進展,回應輿論核心關切,傳遞負責態度,避免節外生枝。

10月13日晚,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評論:無錫何時變無事,不再讓人唏噓?答案已給出:自查自糾、排除隱患,徹底杜絕各領域盲區漏點。

制止謠言傳播沒有問題,但它應該是與及時發布信息並行不悖的,在受眾那裡,後者甚至要遠遠優先於前者的。然而無錫方面對後者語焉不詳,對前者卻雷厲風行。這種火上澆油的做法,傳遞著強烈的長官意志,也是相關單位媒體素養和輿情應對能力缺失的體現。謠言止於智者,但謠言更止於公開。在輿情發酵以秒讀數的時代,躲是躲不掉的,唯有讓權威信息跑在小道消息前面,才能有效疏解公眾的關注焦慮。

應當看到,沒有任何一個人希望事故發生。當地在處理這兩起突發事故上也下了不小功夫,但面對輿情,無錫方面展現的誤判、遲緩、漠視和驢唇不對馬嘴是令人失望的。事發之後本該第一時間予以關注,但遲遲未見任何通報,官方微博更是先後發布兩條無關信息,引髮網友調侃「是外包了嗎?」事故處理之中,本該及時跟進發布權威信息,但是值班熱線一問三不知,事故現場拉起封鎖線阻止媒體拍攝。輿論質疑大橋質量、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漏洞,本該檢討反思舉一反三,但相關部門卻振振有詞。

輿論是有脾氣的。掌握不好傳播的規律、摸不清輿論的脾氣,必然要被輿論所淹沒。在一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加強回應機制建設、提升輿情應對水平成為各級政府的必修課。然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施行有十幾年了,有關部門似乎並沒有在一次次輿情危機中長記性。或是掩耳盜鈴,顧左右而言他,企圖矇混過關。或是把喪事當喜事辦,把領導重視、組織有力等套話掛在嘴邊。這些應對輿情的老套路,在今天這樣的傳播格局下,越來越遭到網民的強烈反對,已經日益行不通了。

觀察無錫方面對輿情的應對,還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對待輿論的傲慢態度。應對緩慢、反應老套,還可以用能力來解釋,但是把網友的祈禱視作「假慈悲博眼球」,把輿論的關注視作「一波面對重大事故的自嗨」,這種愚蠢的做法,體現出對輿論的敵視和高高在上的姿態。無論哪個時代,公共輿論總是一支巨大的力量,尤其在我們這個時代更是如此。當輿論能力成為「時代剛需」,無錫要做的是以平等的姿態與網民對話,畫出最大同心圓、取得最大公約數,而不是擺出一副教育網友的面孔,直接把自己放置在公眾對立面。要知道輿論本身是具有凈化能力的,作為政府,關鍵是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與輿論進行互動,這是各級政府必須適應的常態,在這個意義上,沒有必要敵視它。網民對信息傳播有效性、輿情應對科學性的訴求,看似越來越苛責,但又何嘗不是一種進步?它是對落後思維的一種倒逼,也是推動社會治理進入良性狀態的一種力量。

對於「公共輿論」你有什麼想說的?

歡迎來《領導留言板》留言、建言獻策!

主編:馮亞濤 | 編輯:劉書含 翁蕙卿(實習生)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霍嚴 袁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pw31W0BMH2_cNUgKtN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