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科普智慧行︱走進蔡甸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示範園

2019-12-07   武漢科技報

水是生命之源 土是生存之本

12月6日,由江岸區科協主辦、武漢科技報承辦的「禮讚共和國,江岸科普智慧行」系列活動走進「少年科普體驗基地」蔡甸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示範園與水土保持苗木培育園,來自江岸區一元街道、四唯街道、大智街道等50餘名社區代表參加活動。

「什麼植物能更好防止水土流失?」「泥巴沖走了,還剩什麼?」第一站代表們來到一個小型人工降雨試驗區,新奇的智能調控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大家的求知慾。園區專業科普講解員余蓓一邊演示一邊解答到:「人工降雨區是採用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室內噴射型模擬仿真降雨系統設備。各水槽出水量和水質不同,可直觀的看到在同樣降水條件下,不同坡度和植被對水土保持作用不同,還能分析出什麼植物在什麼坡度下面最能留住水土。」她表示,在相同降雨強度條件下,喬灌草立體結構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最好,裸露地表水土流失最嚴重。暴雨時,一些裸露的山體泥沙下滑會淤塞河道,加劇洪澇災害。

江岸科普智慧行︱走進蔡甸西湖流域水土保持示範園

參觀人工降雨區

余蓓帶領大家依次參觀了徑流小區、自動氣象觀測場、戶外科普長廊、水土保持監測試驗中心等設施,詳細介紹了園區內新建小型溝道觀測站,讓大家了解如何通過監測分析小流域水土流失過程及強度,得知水土中氮、磷、鉀的流失量,從而為分析區域水土流失強度。

參觀氣象觀測站

參觀水土流失科普長廊

社區代表觀看水土流失科普沙畫

「哇用沙子作畫,一下就能想到水土流失,真有創意!」在多媒體放映廳觀看水土保持沙畫宣傳短片時,一元街道的葉柳不禁發出感嘆。影片講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展示了水土流失治理對環境的改善。精美動畫特效配上通俗易懂的解說文字,把科普知識通過科技手段更生動有趣的呈現出來,代表們驚嘆連連。影片中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引起了水土流失,而湖北水資源面臨了「短缺」和「污染」的雙重危機,讓大家對水保有了進一步認識。

「以前對水保知識的了解只停留在書本上,或者只喊喊口號,參加這次活動才算身臨其境了解到珍惜水土的重要性。」四唯街黃娟說,保護生態環境靠大家,多一份呵護,少一份破壞。

在水土保持苗木培育園裡,大家認識了各種水保植物,還接觸到了固土護坡植物,土壤改良植物等。

參觀固土模型

社區代表參觀

返程的車上,大家意猶未盡,針對湖北生態環境問題展開激烈討論。大智街李晶說,「湖北作為千湖之省,水土資源豐富,但現有水土流失面積達3.69萬平方公里,令人唏噓。」一元街同興社區胡濤則表示以後要在社區里多宣傳今天學到的知識,號召大家都愛護水土。「目前生態環境問題嚴峻,我們要從小事做起,節約水資源,愛護環境。」葉柳說。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本次活動穿行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不僅參觀了水土保持科普展示設施,還學習水土保持知識,樹立保護生態環保的理念。

來源:武漢科技報

記者:張宇馳 張杏

編輯:趙趙

- END -

根 據 你 的 喜 好

還 有 這 些 精 彩

科技中國夢 建功新時代——走進江岸區10名優秀科技工作者

重磅!江岸區又一家企業科協正式成立!

8個項目成功簽約!金額高達1.2億元!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舉辦「智能裝備專場」

2019年湖北省「全國科普日」活動仙桃啟動

首個雙休夜間開放 武漢科技館交出「滿意答卷」

定了!湖北垃圾分類將全面推行「四分法」!怎麼分看這裡...

軍運會期間武漢最全限行路線圖來了!

致敬!2019年湖北1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

關注我,我們一起愛科學

喜歡就加 點「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