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濰縣路舊影,逐漸消逝的繁華老街

2019-11-29   青島城市記憶

德占青島後,以山東路(今中山路北段)、濰縣路一帶為商業中心,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濰縣路人氣已不低于山東路。

德租時期,以舊濰縣(今濰坊市)命名濰縣街(今濰縣路)

濰縣路,原叫濰縣街,是完全與山東街平行的南北向街道,也是中國商店鱗次櫛比的繁榮商業街。1922年日本佛寺金光寺在這裡建廟,很快就覺得不合時宜遷走。許多商店因在山東路(今中山路北段)上尋不到合適地皮退而求其次開在濰縣路上。因而山東路被稱為「大馬路」,而濰縣路被稱為「二馬路」。

久新綢布公司是當年青島綢布業四大家之一,門前在人行道上建了玻璃雨篷,經營高檔綢布,解放後曾是五交批發站;新豐綢布店也在這條街上。老青島的糕點店分中式、西式,中式糕點又分南式、京式,南式糕點廠以萬康公司最著稱,創始人莊寶康在上海經營南式糕點,來青島在濰縣路24號開辦了萬康公司。公司經營很好,又開了工廠,自產自銷連帶批發。鐵皮鍍花的餅乾筒、糕點筒是高檔禮品,有些人家吃完糕點,捨不得把筒扔掉,在許多人家裡會看到萬康的糕點筒。青島南方人很多,許多北方人也喜南式糕點,萬康公司生意一直不錯,後來去濟南開了分店叫泰康。現在,青島的萬康沒有了,濟南的泰康卻還在。同裕和也在濰縣路上,同樣經營南式糕點,同時經營煙酒、罐頭。

濰縣路13號是開泰祥百貨店,以經營瓷器著稱,從景德鎮到淄川的瓷器無所不有,店面如同藝術品陳列室,是許多外國人喜歡光顧的地方。

濰縣路舊影

海泊路口是另一家著名百貨店華德泰,經營華洋百貨。始建於1921年,是青島老字號,它設有美術部,負責人為郭錦卿。後來郭錦卿在此基礎上開了天真照相館,獨立出來,在中山路上開了專門的店面。

濰縣路、中山路之間曾有一處著名的「華北市場」。大中華鐘錶眼鏡公司、信康五金行、合興電料行、華北旅館等一大批商店都在濰縣路,這裡被認為是商業黃金地帶。抗日戰爭期間,敵偽把吸毒合法化,開了許多吸食鴉片的店鋪,叫「膏店」,濰縣路上有五家。解放後,在「三大改造」中,商業進行大規模公私合營,合營後的新店集中在中山路上,濰縣路冷清下來。

廣東人古成章在上世紀初來到青島,從事外貿,在濰縣路上開了「大成棧」,後發展成早期青島中國人的一家大型企業。古成章擔任過青島中華商會董事、副會長,廣東會館的副會長。

日占時期濰縣路舊影

小天一是舊中國的著名魔術家,天津人,表演西洋魔術有很高的水平。青島解放後,濰縣路北段開了一家曲藝廳,小天一魔術團在這裡演出。在劈柴院內還有一家三好魔術團,當時島城同時有兩家魔術團。可惜小天一後來離開了青島。

老青島有一些「茶社」,分布在全市各地。這些茶社並非單純品茶,實際上是曲藝廳。每個茶社有若干方桌、座椅,供應茶水,同時有一個小舞台,有演員、伴奏。演出形式各式各樣,有大鼓、揚琴、太平歌詞、茂腔清唱,最多的是京劇清唱。演員分屬不同的「班」,在各茶社輪流演唱,90%是女演員。

茶社的演員在台前坐成一排,由茶客點唱,然後夥計喊一聲:「×先生××元點×小姐演唱一段×××。」點唱費是固定價格,有的人為了捧角,明明10元點一曲,他特意花幾十元,女演員上台會笑著向這位點唱的「先生」鞠一躬,有的演唱之後要到客人位上陪坐。

濰縣路2號是青島有名的新樂茶社,在樓上,夏天開著窗,有些人就在街上聽曲。

濰縣路舊影

濰縣路上曾有幾家書店。日本二次侵占青島時期,青島的中華、商務等書店都關閉了,濰縣路上的新民印書館成了當時青島最大的一家書店,敵偽編印的中、小學教科書由他們獨家經營。另外,淪陷區文人如北方的袁犀、梅娘,南方的張愛玲、蘇青等人的作品,也都是這家書店經售,青島淪陷的幾年裡,這家書店顧客不少。

濰縣路上還曾有過廣安隆、廣聚隆等粵菜館,早晨供應叉燒包、雞粥等粵式早餐,中午和晚上供應粵菜,廚師是廣東人。中山路上有一家粵菜館叫英記酒樓,康有為就是在這裡赴宴後病逝的。解放後,幾家粵菜館在公私合營後合併為一家,叫廣州食堂,位於濰縣路、高密路口,在國貨公司擴建時已拆除了。

濰縣路上還有經營淮揚菜的「可可齋」。著名作家郁達夫在《避暑地日記》中記有:「蕭君(蕭覺先)請吃夜飯,在濰縣路的可可齋。」「晚上同學閔星熒在可可齋請吃夜飯,同席者有潘國壽等老前輩。飯後上卻爾斯登舞廳。」閔星熒曾是青島大學教師。現在,「可可齋」這一段濰縣路已拆除,建為立體停車場。


以上文字編輯源自《老街故事系列—濰縣路:舊日繁華不輸中山路》,借用魯海老師的一篇舊文,同時本公眾號搜集了部分濰縣路的老照片,一起去了解她曾經的繁華,與大家再次分享那些曾經的舊影時光,看看能否勾起你曾經美好的回憶......

濰縣路83號是一座有著百年歷史的三層複式老樓。這裡的居民都叫它百年老樓。1953年的時候是航務二處。其他的關於此樓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2003年,為保證東西快速路三期工程年內如期開工,拆遷涉及的住戶約五千戶左右,濰縣路57、69、71—79號被列入拆遷範圍。

2009年,青島市政府全面啟動了快速路三期的拆遷工作,濰縣路83-85號老建築就此消失。







隨著中山路區域新一輪改造於2012年12月15日啟動,濰縣路、四方路、博山路以及海泊路的部分老樓院納入了率先啟動片。濰縣路片的房子以老樓院為主,多數的房齡都在百年以上,有些房子已經成為危房。但因為房屋及產權等的多種原因,徵收工作難度較大,推進緩慢。

曾經的繁華早已退去,如今的濰縣路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蓬勃生機。或許在修舊如舊的基礎上,儘量保留住歷史傳統的底蘊才是最好的結局。




走在青島老城區,那老青島耳熟能詳的一條條老街,每條老街都是一段歷史,幾代人的記憶。隨著近些年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大,很多老街、老場景已逐漸的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作為凝固的歷史,很多老建築也沒能原汁原味修舊如舊的加以保留,亦是這個城市的莫大損失。

一組新老照片,帶您再次回到曾經熟悉的濰縣路......


文中照片源自市北區檔案館、船長的攝影日記的博客、網友「井水不犯河水」及網絡,由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髮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