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這是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提出的殷切期望。
「中央有要求,江蘇有行動,落實見成效。」五年來,江蘇幹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託,時刻以「應考」心態和「奔跑」姿態,書寫著「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時代答卷,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努力把「強富美高」新江蘇的大寫意,一筆一筆地繪製成細膩生動的「工筆畫」。
為充分展現全省各地一步一個腳印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發展成果,12月16日起,「微訊江蘇」聯動江蘇13個設區市官方發布帳號、「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台,每日推出以書寫「『強富美高』新江蘇五年答卷」為主題的系列發布活動。今天,一起來看「淮安篇」!
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對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說:「把周總理的家鄉建設好,很有象徵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一直不斷激勵著淮安561萬人民開拓創新、砥礪前行。
2019年12月16日,徐宿淮鹽、連淮鐵路正式開通運營,標誌著淮安邁入高鐵時代
2019年12月15日,淮安內環高架一期全線建成通車,標誌著淮安中心城市正式進入立體交通時代
2019年9月13日,萬眾矚目的2019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秋晚會在淮安上演,全球華人目光聚焦淮安
……
這些年,
淮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淮安人民的幸福感不斷提升,
今天,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經濟強
「強富美高」,「經濟強」是基礎。
淮安堅持把產業轉型升級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手段,按照高端化、特色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思路,初步構建了具有淮安特色的「433」現代產業體系,產業結構實現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全市產業呈現出規模提升、結構優化、特色彰顯的良好態勢。
金融中心綻放身姿
重大戰略強力支撐。「一區兩帶一樞紐」為淮安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首提首推的淮河生態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積極參與編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江淮生態經濟區規劃,更多淮安元素融入國家、省重大戰略;航空貨運樞紐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2019年4月29日,淮河生態經濟帶首次省際聯席會議在淮安召開,同時,淮河生態經濟帶城市合作第1次市長會商會召開
京杭大運河船運繁忙
水上立交,蔚為壯觀
近年來,淮安港口經濟穩步增長,港口吞吐量位列全省內河港口第一,淮安新港已成為全省重要的樞紐港
2019年7月9日,首條全貨機航線(淮安—西安)開通,淮安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掀開新的一頁
工業經濟轉型升級。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918.47億元,增長12.9%,增速居全省第二、蘇北第二。
時代芯存一期項目被國家工信部授予「工業強基存儲器一條龍示範企業」稱號
天士力帝益藥業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
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生產
大力發展新材料等特色產業
淮安連續七年被台灣電電公會評為台商投資「極力推薦城市」。圖為在淮台企鵬鼎控股
淮安已連續兩年成功舉辦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成果頗豐。第三屆食博會將於2020年4月23日至26日在淮安國際食品博覽中心舉行
第三產業華麗蝶變。2018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8%、居全省前列。
傾力打造區域性物流樞紐城市
打造特色小鎮,助力全域旅遊
發展養老產業,助推淮安經濟
搶抓電子商務發展機遇
品牌農業綠色生態。一個個農字頭的金字招牌成為淮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代言人」。特別是「盱眙龍蝦」享譽國內外,品牌價值達180億元,成為中國水產第一品牌。
豐收是一幅美麗的曬秋畫卷
盱眙龍蝦位列全國水產類品牌價值第一
洪澤湖大閘蟹,身背「H」闖天下
淮安大米,香飄萬里
肉香醇正的「淮安黑豬」
辣中帶甜的「淮安紅椒」
作為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固定資產投資是地方經濟的晴雨表,也是淮安經濟五年來穩健發展的見證。
2014年,淮安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795.7億元,增長23%,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5.6%;2019年,淮安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僅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170.66億元,同比增長21.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投資657.21億元,同比增長25.9%,增速全省第一。
龍頭企業紛紛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企業生產線繁忙
百姓富
百姓富,要以人民為中心,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五年來,淮安聚焦「富民」這一關鍵,做大就業富民「蓄水池」,按下創業富民「快進鍵」,先後出台「富民18條」、「創富淮安」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一系列給力的就業創業富民扶持政策,就業創業富民由政府推動、部門聯動迅速升級為社會行動,使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在江淮大地上奔涌,把蘊藏在無數淮安人身上的創富潛力激發出來。
招聘會成就你的夢想
就業方面,2016-2018年,淮安城鎮新增就業連續3年超過75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以下。2018年末,全市就業人員增加到285.1萬人。
2019年蘇台(淮安)青年菁英峰會共話創新創業
創業方面,五年來,淮安先後印發創業扶持文件百餘份,完成創業培訓13.2萬人,落實創業引導資金2.6億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6億元,扶持城鄉自主創業98000人,創業帶動就業32.5萬人。
商場內人山人海
與此同時,淮安人的收入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幸福感和獲得感與日俱增。2018年,淮安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828元,比2014年的25798元增長38.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058元,比2014年的12010元增長42.0%。
淮安商圈夜景
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19015元,2014年以來年均增長11.1%;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11210元,2014年以來年均增長12.1%。
特色農業助農民增收
農業產業園,開拓致富路
2018年,全市居民恩格爾係數降至29.2%,對照聯合國劃分的20%~30%的富足標準,多數家庭已進入富足的生活狀態。
環境美
環境美,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態正成為淮安最靚麗的底色。
古淮河文化生態景區
白馬湖森林公園
里運河上重現昔日漕運繁華
城水相依人文交融
千里長淮好風光
淮河水面上,漁民、小船與光影相映成趣
生態環境好,白鷺嬉戲歡
生態水鄉吸引大批白鷺棲息
生態環境好吸引天鵝來越冬
以綠色為底色。獲批全國第一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試點城市,通過國家級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驗收,盱眙、洪澤入選首批省級生態文明示範縣區。近年來,淮安市已累計投入逾20億元,著力打造水清、岸綠、生態、靚麗的秀美水環境,提升沿岸綠化景觀,增加驛站、健身等服務設施,用一條條水上綠道,滋養著淮安人民的幸福生活。
清江浦區鄉村田園情韻
金湖縣「農村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盱眙「生態+」美好藍圖扮靚生態環境
漣水縣特色田園鄉村
建設美麗鄉村。近年來,淮安市按照改造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搬遷撤併四大類型,加快村莊規劃的編制與修訂,推進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目前全市已建成266個美麗宜居鄉村。在環境整治過程中,淮安在蘇北首創鄉鎮全域整治模式,全市30328個自然村莊環境整治任務提前完成省定目標;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村環境「五位一體」長效管護模式,劉老莊村、碼頭村入選「江蘇最美鄉村」,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達標率突破70%。
荷韻小鎮展現金湖荷鄉風韻
湖畔旺屯百姓過上令人嚮往的生活
淮河畔的傳統村落龜山村成了美麗鄉村
刷新城市顏值。淮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崛起」,不斷刷新城市靚麗「顏值」。在全國首家頒布施行永久性綠地保護條例,累計建設100多個「城市綠色小客廳」遊園,公園綠地實現免費開放。如今市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18%,建成區綠地率達38.9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24平方米。
城市建設展新貌
城市樓盤
淮安打造生態水韻「城市客廳」
古鹽河生態公園
社會文明程度高
「社會文明程度高」,既是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的綜合體現,也是最終的落腳點。
近年來,淮安不斷擦亮城市文明底色,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為建設好周總理家鄉提供了豐富的道德滋養、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動力,更切實提升了561萬淮安人民內心的幸福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今年3月,中央文明辦公布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的141個地級以上城市、城區2018年文明城市年度測評結果。141個提名城市包括省會提名城市、地級提名城市和直轄市提名城區,淮安在全國113個地級提名城市中獲得第5名的好成績。
志願服務
留學生志願者們參與「共創文明城市」志願服務活動
不斷豐富文化供給。截至今年第三季度,2019年淮安市圖書館新增館藏圖書12516種、31278冊,圖書流通44.9萬餘冊次,持證讀者達11.3萬人。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實現免費開放,構建完成市縣鄉村四級文化設施網絡,人均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0.2152平方米。打造淮安版「清明上河圖」——里運河文化長廊,讓大運河在新時代重新煥發生機。紅色文化遺址遺存得到有效修復和利用。產生了一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的成果。
淮安市圖書館內,書香氣濃
閱讀,一個城市的美麗風景線
書店裡,一群「夜讀人」們靜靜地在書籍的海洋中徜徉
淮揚菜烹飪技藝表演及非遺菜品展示
外國友人體驗淮揚美食
非物質文化遺產淮海戲傳承人許亞玲
非遺傳承志願者在清江浦非遺工坊宣傳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恩來紀念館
新四軍劉老莊連紀念園景區
推進全面依法治市。從2016年的94.13%到2017年的96.58%,從2018年的97.54%到2019年上半年的98.12%,淮安全市公共安全感指標連續四年持續攀升。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推進行政執法和行政複議應訴規範化建設,加大政務公開和新聞發布力度,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不斷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拓展法律援助範圍,做好信訪、調解、仲裁、行政複議和社區矯正等工作,將矛盾妥善化解在了基層。
淮安政務服務中心大廳,讓老百姓進一個門,辦所有事
潘恆球,淮安市民間說書藝人,從事青少年義務普法30多年,受教育達30萬人次。圖為潘恆球老人對學生們進行普法教育
緣聚淮安,幸福平安!
來源:微訊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