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開學季,作為已經上了一年或者兩年幼兒園的孩子家長顯然淡定許多,因為孩子已經慢慢的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雖然孩子有這個或者那個的狀況,不過大體上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當然也有一些個別的情況,可能家長不以為意,但是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
那就是你的孩子,或許不喜歡並且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而且這並不是個例,有很多孩子都是如此。
如果你問孩子為什麼不在幼兒園大便,他可能會給出這樣或者那樣的答案,而真實情況是這樣子的。
沒辦法適應改變的環境
我們在家裡熟悉的環境,有熟悉的衛生間,甚至上廁所還會養成了關門的習慣。但是在幼兒園,因為種種原因,衛生間是在房間裡面,而且是開放式的,這樣的改變,讓一部分孩子不適應,也就養成了不上廁所的習慣。
而且很多幼兒園是蹲便,而在家可能是坐便,因為不習慣或者根本不會蹲,就選擇不在幼兒園上廁所了。
秩序敏感期
對於剛進幼兒園的1-4歲的孩子來說,剛好處在秩序敏感期的關鍵時期,而到了幼兒園的時候,剛好是一個過渡時期,習慣被打破,孩子自然很難適應。可能沒有大人陪伴,而在幼兒園可能這些都沒有,使得孩子很難在幼兒園如廁。
孩子在幼兒園精神緊張
在幼兒園老師為了方便管理,會採用集中上廁所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如果恰好此時孩子沒有便意,但是如果是要排隊或者吃飯的時間,自己有了便意,這個時候孩子反而不知道如何和老師表達自己要大便的想法。這個時候只能憋著了。
因為精神緊張並且習慣使然,所以大多數孩子也就養成了不在幼兒園大便的習慣了。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這麼做。
告訴孩子大便的重要性
如果不及時大便的話,就會影響到腸道的健康,因此要告訴孩子及時的排便,一旦有便意,要及時的要醫院就診。
幫助孩子養成大便的規律
孩子不管是上廁所,還是到幼兒園多應該是一個適應的過程,而且這個階段恰好是孩子的肛欲期,喜歡通過憋大便體驗肛門、尿道括約肌收縮和放鬆帶來的生理快感。
所以對於父母來說,不要強求孩子馬上大便,要理解孩子,不要急於訓斥孩子,而是要幫助孩子在家養成大便的規律就可以了。
養成孩子自理能力
同時要讓孩子養成自理能力,養成能夠自己擦屁股等習慣。這樣也就能夠按時大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