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周末,媽媽帶偉建上街,偉建非要吃油炸臭豆腐,媽媽說那種街頭小吃不衛生,屬於垃圾食品。偉建卻不聽,鬧著要吃,溝通失敗,媽媽說,以後再也不帶偉建逛街了;放學了,小茹回家後,直接打開iPad開始看動畫片,媽媽說,先寫作業,寫完作業再看,不是之前有約定嗎?為啥不遵守呢?小茹卻說,作業少,一會兒就寫完了,今天同學們都討論動畫片中的情節了,而小茹還沒有看過,都沒有辦法插嘴,媽媽和小茹的溝通沒有取得共識。
不知家長們有沒有發現,現在孩子的主意是越來越多,總是有一些家長們琢磨不透的小點子出來,讓家長們措手不及。而家長試圖和孩子進行溝通,卻找不到感覺,效果不好。家長也希望多了解一些孩子內心的想法,營造出溫馨開放的家庭氛圍,卻是苦於找不到合適的途徑。
在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家長都是權威性的,只要家長說了話,孩子就不得不聽。而現在,孩子們的思想程度開放很多了,一些見解甚至比家長都前衛。而家長若是總抱著單一的方式和孩子進行溝通,則必然會處於較為被動的局面,比如,以下這些「坑」可能家長們都遇到過。
1、溝通就是嘮叨
有些家長認為溝通是單向的,就是家長對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不文明的舉止、學習狀況等等的提醒和教訓,因此,家長會以嘮叨來代替溝通。而孩子開始時,還可能聽幾句,若家長總是那幾句翻來覆去地嘮叨個沒完,則孩子就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了。
2、溝通就是訓斥
孩子難免會犯錯,一犯錯就被家長訓斥,而且是沒有來由地、不問青紅皂白地訓斥,那孩子的心情還能好的了?怎麼能和家長進行面對面地溝通呢?因此,家長以訓斥代替溝通也是不可取的方法。
3、溝通就是棍棒
有的家長才懶得和孩子多費口舌呢!只要孩子的做法家長不滿意,家長就是一頓打罵,讓孩子疼在肉皮上,記在心裡,而多數孩子雖然不會反抗,但也不會將家長的打罵記住的。
4、溝通就是數落
數落和嘮叨往往是相互結合的,嘮叨還好,只是說事,數落就更慘一些,會將孩子的缺點逐一地放大一遍,甚至還可能帶有一點點譴責的語調,讓孩子頭低得更低了,怎麼還能和家長溝通呢?
當家長們醉心於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往往還沒有意識到,這些不恰當的方式正好是「無效」的溝通,而無效的溝通是起不到警示孩子的作用的,甚至還會對孩子的生活和成長帶來不良影響。
1、讓孩子認為溝通就是訓斥、嘮叨
當家長給孩子做了示範時,孩子會記在心裡,雖然孩子當時也反對這種做法,但在孩子遇到和小朋友們溝通交流的時候,由於沒有接受到更為有效的溝通方式,第一反應就是家長曾經對自己的一些做法,孩子會如法炮製,以嘮叨或者訓斥來應對其他小朋友的。
2、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逆反心理是會隨著家長的一些做法而加重的。但為啥有些孩子的逆反行為會少一些呢?就是家長的前期工作做得比較到位,和孩子建立起了良好的溝通機制,讓孩子每次遇到不容易解決的問題,不好處理的難題,都會和家長述說。而家長採取無效的溝通方式,一來不會獲得孩子的真心話,二來還會致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3、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
家長習慣於以單方面的溝通方式來和孩子交流時,孩子總是接受家長的負面信息,容易給孩子形成一種不安全的因素,認為家長對於自己不在乎,才會那樣和自己說話,久而久之,孩子會有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產生。
在企業的運行過程中,為了留住客戶,許多銷售經理們會採取許多話術來溝通,效果很好。在這種溝通模式中,客戶就是財富,失去了客戶,就等於是失去了市場。另外,與客戶交流溝通時,肯定不會有盛氣凌人的表現。所以,家長不妨嘗試著把孩子當「客戶」,可以消除相互之間的溝通障礙。
1、將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
家長和孩子溝通時,要注意孩子的表情,不能只關注自己的表達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若家長感覺話說重了,孩子已經委屈得要哭了,家長就要適可而止了,而且,家長也要引導孩子說出來自己的委屈和想法,將單向的溝通變為雙向的溝通,讓問題得到解決,孩子也會心服口服。
2、家長要注意傾聽
銷售經理和客戶溝通時,不是自己說個不停吧?一樣的道理,當家長說出自己的想法重點之後,就要聽一聽孩子的意見和想法,這其實還有換位思考的內涵在其中,家長在聽孩子講述時,也是會思考的,這樣,就不會因溝通太過單調而無效。
3、家長的語氣要放緩、語調要抑揚頓挫
語氣和語調也會影響交流效果,若家長總是如連珠炮一般將自己的想法連續倒出來,孩子還真不容易接受得了。而當家長以抑揚頓挫的語調和孩子交流時,孩子也會關注到家長的情緒變化,從而緩解自己的內心緊張感,使得溝通能夠在輕鬆的環境下進行。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是一門大學問,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增大,家長們會發現越來越難以和孩子溝通了。若是沒有了溝通,家長就無法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能理解孩子的做法,持久下去,雙方會產生更多的隔閡。因此,家長要注意從小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而將孩子當做「客戶」,不只為一種很好的方式,值得嘗試。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家長,您和孩子之間溝通順暢嗎?您又是如何來取悅於孩子,獲得孩子的認可呢?歡迎您積極留言,一起參與話題討論。
我是逗兒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