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曼殊(1884~1918)今廣東珠海人,民國時期著名的作家、詩人和翻譯家。
據載他一生寫了三百首詩作,但絕大多數已失傳,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只有一百來首。小說有七篇——《人鬼記》、《斷鴻零雁記》、《天涯紅淚記》等……
蘇曼殊多才多藝,在繪畫和語言方面有特殊的天分,他精通日文、梵文、英文和法文。著名的法國小說《悲慘世界》就是由他翻譯過來的。
(蘇曼殊)
講真蘇曼殊的文學成績單還是蠻不錯的,畢竟這只是他十五年來創作的一部分。
原來蘇曼殊英年早逝,35歲時就暴死街頭。如果老天假以時日,其文學作品肯定比他的人生還要豐富。
35歲正值盛年,蘇曼殊為何突然去世呢?
蘇曼殊英年早逝是因為家庭變故,戀愛受挫,繼而造成他的憤世嫉俗縱情人生、暴飲暴食,最後造成了短壽,用他的師傅的話說就是:「不修身必遭禍秧」。
先說一下蘇曼殊遭受的家庭變故和戀愛受挫的事。
蘇曼殊出生於日本,他的父親蘇傑生是個廣東茶商,早年在日本經商,然後娶了一位日本姑娘若子,不久生下了蘇曼殊,蘇曼殊的母親屬於妾室,身份並不高。
(蘇曼殊和母親)
在蘇曼殊15歲時,父親蘇傑生投資失敗,在日本的生意破產,他只好帶著兒子回了廣州,母親若子不能簽證所以留在了日本。小小年紀的蘇曼殊經歷了母子分離的痛苦,還有就是和他青梅竹馬的戀人從此天各一方。
常言道:「屋漏偏逢連陰雨」。回到中國後的第二年,父親蘇傑生憂鬱而死。蘇曼殊從一個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一下子跌入了貧窮行列,仿佛經歷了「一腳天堂一腳地獄」兩重天。
為了求學,他只好寄居在親戚家,所受的冷遇和白眼,蘇曼殊只能默默含淚承受。
家庭的變故和初戀的受挫,讓具有天賦的蘇曼殊變得多愁善感。18歲時,他不能排解心中的幽怨,毅然在廣州長壽寺出家當了和尚。
蘇曼殊的這種行為是一種本能保護自己反應,是一種避世的行為。其實他內心熾熱,就好比《水滸傳》里的花和尚魯智深五台山出家一樣。越是壓抑反而越是爆發。
當初為蘇曼殊受戒的師傅曾看出他慧根未盡,想勸蘇再考慮考慮,還說「如果違背心愿出家會折壽命」。但蘇對時局和一切均不如意,憤然說道:「與其渾渾噩噩活著還不如早死,生而何歡,死又何懼?」
誰知道蘇曼殊一語成讖。
蘇不是當和尚的料,他也不會約束自己心中的慾望。
他想當和尚時就去寺里穿上袈裟,吃齋念佛,他不想當和尚時脫下袈裟就去妓院嫖妓,去高檔酒樓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比當年的濟公、花和尚魯智深有過之而不及。
濟公和魯智深只是喝酒吃肉。而蘇曼殊卻吃花酒、嫖娼下館子樣樣俱占。順便一提,在民國時期,文人吃喝嫖賭是一種時尚,和人品道德沒關係,這是一種奇葩的景象。
蘇曼殊生活在撕裂的精神世界裡,現在我們看來蘇不拘小節,他是一個精力充沛的人,他就像燃燒的火炬,拚命發出燦爛的火苗。
蘇曼殊還是一位革命者,他的反清熱情始終如一。比如他曾加入了陳少白開辦的反清《中國日報》報社。當時蘇要效仿汪精衛刺殺康有為等擁護帝制的領袖人物,但被陳少白制止了,這讓蘇曼殊很不理解,革命熱情被兜頭潑了一盆冷水。(實際革命黨人要利用康有為)
蘇曼殊不明就裡,再次受到打擊,他變得越來越離經叛道,舉止有點癲狂,經常身著袈裟在鬧市裡醜態百出。其實他是發泄心中的不滿,遊戲人生,這樣做無疑是作踐自己的身體。
蘇性情大變,變得越來越暴飲暴食,比如他喜歡吃糖,他就無節制的吃糖,他喜歡吃牛肉包子,一頓能吃兩人的飯量。這和某些網紅作踐自己的胃如出一轍。
蘇曼殊一邊是清高的文人,一邊是脫離塵世的僧人,最終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飲食男女」,在這種混亂思想中撕裂著他的身體。再年輕的人,再好的身體也經受不住這樣的作踐,35歲時蘇曼殊突然暴病而死。我認為蘇曼殊死於胃病,死於梅毒,死於精神分裂症。
後人對蘇曼殊津津樂道的更多的是他這種桀驁不羈的「酒肉和尚」行為,其癲狂行為數之不盡,人們反而對他的文學藝術知之甚少,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一個文人的悲哀?
文/秉燭讀夏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N9MuXQBURTf-Dn5VTg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