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寶媽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總喜歡在自家孩子面前強調別人家的孩子多麼聰明,內心卻想為什麼這麼笨,怎麼教都不會?
其實,這是一種觀念上的錯誤。過於貶低孩子,大多時候都會弄巧成拙,既沒有起到刺激他進步的作用還極易讓他養成自卑的性格,以後很難成大器。相反,給予孩子適當地鼓勵,他從中也能夠學到自信,以後的生活又是另外一番風景。
尤其有這兩種「特殊愛好」的孩子,不是壞事而是智商高的表現,別逼著他改
孩子喜歡打斷 長輩說話:
當父母的都希望教育出有格局、懂事、聰明的孩子,在中華傳統美德上更應該尊老愛幼,於是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講「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孩子知道尊重他人、懂得謙讓、有禮貌,可現實往往事與願違。
前幾日,讓寶媽小華煩惱的是4歲夏夏總打斷長輩說話,有時候和閨蜜打電話或者是小區樓下和鄰居打招呼,夏夏曾無數次打斷,真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夏夏就變得這麼沒有禮貌了,還打不得罵不得甚是苦惱。
實際上小華不用過於擔心,孩子喜歡打斷長輩說話並不是不懂得禮貌,不用急於糾正或者是批評教育她,反而是智商高的表現,說明在語言上發揮了她的天賦。
美國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教授認為:智力是多元化的,各種能力都會以「相對獨立」的形式存在。
4歲的孩子一直在模仿大人說話和大人交流,都是智能開發的表現,要比害怕發言的孩子聰明多了,只要能夠自我控制即可。
孩子喜歡亂扔東西
孩子喜歡扔東西,幾乎是絕大多數父母都不能容忍的一個行為。尤其是孩子在不斷挑戰你的極限,每次勸自己對孩子耐心一點,都能被他扔東西樂此不疲的勁頭所打敗,可當你制止他後他更扔得起勁兒。
昨天,媽媽圈裡的一位集美吐糟1歲半的寶寶,每天家裡都亂七八糟,平時陪他玩不是扔玩具就是扔書,耐心給他撿起來,剛一秒又給扔了出去,有時候還拍打別人家孩子,真不知道如何管教他了……
事實上經歷過的寶媽都知道,每個寶寶都會經歷這個過程,通常是在1~2歲寶寶精細動作開始發育,他們會通過敲打、扔玩具、投擲等行為鍛鍊。從心理學上,寶寶扔東西不是件壞事,而是他們覺得這是一個能和大人互動的遊戲。
美國兒科學會斯蒂文•謝爾弗在《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提到,2歲左右孩子喜歡扔東西是智力開發的過程,並對各種遊戲開始感興趣,同時也在探索世界。
此時,家長應該做的不是逼著孩子改掉扔東西的行為,而是指導他如何撿回來,通過親自示範或告訴他一些兒簡單的指令,如「寶寶過來,把玩具拿回來」,這樣的互動還會更高效哦~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有哪些「特殊愛好」?歡迎留言和更多父母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