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心防」最重要

2019-08-15     七點有約

安全工作的關鍵點是什麼?筆者認為,首要是抓住人心,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設立「心的防線」。

只有當員工從個人需求的角度出發,真正地意識到安全是自身迫切的需求,是對家人的愛護,是對企業的貢獻,從而設立堅定的「心的防線」之後,才能夠做到外化於行,切實對本職工作負起責任,把各項安全規章制度落到實處。如果人人如此,則企業將保持穩定的安全生產局面,逐步接近並實現「所有的事故都可以預防」的本質安全最高境界。

荀子在《申鑒·雜言》中有這樣一段話:「進忠有三術: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謂之防,發而止之謂之救,行而責之謂之戒。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可見預防最重要。在實際工作中,人員、設備、工藝、環境等工作要素就像象多比諾骨牌,控制其中的任何一個,都能夠防止骨牌最後的坍塌、事故的最終發生。其中,設備、工藝、環境等要素較易控制,而人員最難控制。在對人員操作技能的精準性、對異常現象的反應及時性和正確性有著較高要求的電力生產行業,這點更為重要。如果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責任心強,則會嚴格遵守安全規章制度。當設備、設施、工藝、環境出現安全隱患時,人員就會及時發現並加以彌補;當異常發生時,也會迅速控制異常的擴大,儘可能縮小異常的影響,確保機組安全,防止「非計停」發生。反之,即使設備、工藝、環境等方面已相當安全,而人員麻痹大意、不負責任,則該人員就成為一個「危險源」,習慣性違章在所難免,事故可能「不找自來」。

該如何做到「心防」?筆者認為,以下幾點需要重視。

一是安全教育要直入人心,收到實效。人的安全需求來自對生命的尊重、對事故的畏懼。俗話說「無知者無畏」。對無知者來說,不了解生產中的安全風險,思想上就沒有「安全」這根弦,只會一味地蠻幹、傻干,最終事故發生了,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反而會認為自己運氣不好。只有當人員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知曉了事故的可怕後果,才會對安全產生強烈的需求,由被動的「要我安全」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安全」。為此,國家每年六月都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開展豐富多樣的安全宣教活動,對員工開展安全教育,使其知曉什麼是「可為」,什麼是「不可為?」,為什麼「不可為」?違反了規章制度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筆者認為,安全宣教應該採取一些直觀、具象、有說服力的方式,如播放安全警示電視專題片、組織事故責任人現身說法、組織學習同類型企業發生的重特大事故案例等,激發受教育者靈魂深處的強烈震撼,使其深刻地認識到違章的嚴重後果,意識到安全不僅僅是企業的要求,更是自身健康的需要、是家庭幸福的基石,從而起到教育化人的實效。

二是「三講一落實」要人人講、講得透、做到位。對於發電廠的種種檢修、運行操作等生產工作而言,大唐集團公司開展的「三講一落實」活動大大簡化了工作流程,把工作中最關乎安全的關鍵點提煉出來,加以嚴格要求,從而對人員起到「警鐘長鳴」的作用。

筆者認為,「講任務、講風險、講措施、抓落實」旨在不間斷地強化員工安全思想意識。要通過「講」來促進其動腦思考,從而認識到工作中的安全隱患所在;通過「講」來促進其謹慎動手,嚴格落實安全措施。如果員工安全思想意識薄弱,不理解任務的重要性、風險的必然性、措施的必要性,則一定會「講」不出來、講得含混不全或講不到位。而如果馬虎應付過去,則在落實時也必將執行不到位,有可能發生違章行為,甚至引發事故。反之,工作負責人和工作成員人人都會講、都能講得透徹,則在執行時,也會常常繃緊心中的「安全弦」,必然會把各項安全措施落實到位,確保行為安全、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

三是將安全考評貫穿於過程管理。考評是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該項工作往往著重對已發生的事故進行考評,而忽視了對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狀態的考評。實際上,「風起於青苹之末」,一些存在著安全風險的環境、安全隱患的設備、情緒狀態不佳的人員、漫不經心的行為……都會顯示出不安全的徵兆。如果每位點檢員、每個班組長、每名員工都能及時發現環境、設備、人員、思想上的異常苗頭,並加以控制和消除,則很容易控制事故的發生。

筆者認為,要充分利用安全評估的結果,對各部門、各班組的環境、設備、人員的安全狀態進行相應的打分,結合每名員工實際工作中的安全操作情況和對安全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與其績效獎金掛鉤,每月開展一次動態獎懲,獎優罰劣。以此來激勵員工趨向於安全行為,遠離不安全行為。

四是傾聽員工心聲,緩解工作壓力。適當的工作壓力可以轉化為動力,但是,過度的壓力則會造成負面的影響。例如:生產上,「臨界點」事故時有發生;常有一些員工因畏懼高崗位的操作風險而放棄向更高崗位晉升的意願;個別員工因常常擔憂事故發生,而會造成身體上的焦慮、煩躁、疲憊、精力集中困難、抑鬱等現象。長期如此,易誘發抑鬱症、焦慮症、慢性胃炎、高血脂、高血壓、惡性腫瘤等病症。如果員工的身體、心理都不再健康時,其行為的安全也不再有保障。

對此,企業應不定期舉辦職業心理知識講座,對員工開展日常心理輔導,對有強烈思想包袱的事故責任人進行心理干預,對在家庭中出現較大矛盾或遭遇重大生活創傷的員工開展心理輔導,使員工常常關照自己的心理健康,掌握緩解壓力的方法,時時調整心態,做到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以寬容、豁達、平和的心境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失誤和坎坷。

五是安全文化要發揮「文化化人」的作用。安全生產的主體是人,安全生產要為了人、依靠人、服務人。安全文化要通過文化引領、思想滲透,以情感打動人,激發員工對安全工作的責任感,營造員工與企業和諧共贏、同心創效的氛圍。

筆者認為,企業負責人一定要從關愛員工的角度出發,捨得花費時間、精力和財力營造完善、良好、溫馨的安全生產環境,做好員工的職業勞動防護工作;常常走入基層,平易近人地與員工真誠交流,用心傾聽員工對安全生產的建議和意見,並將合理化建議落到實處,進一步補漏補缺,夯實安全基礎;進一步豐富完善「安全共建」活動,構建起外委員工與企業員工、員工家屬與員工所在部門、臨時外來人員與企業員工攜手共建安全環境的橋樑,編織起一道全員覆蓋、堅實牢固的「安全網」;在物質和精神上獎勵安全工作做得出色的員工,使廣大員工充分感受到遵守安全法律法規和企業安全規章制度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行為;積極組織「天天改進、隱患速拍」等活動,通過企業員工全員參與,用相機或手機拍下不安全行為或不安全現象,促進整改,促進員工多多關注周圍環境、作業和人員的安全狀態,加深員工對自身、對同事的關愛和對企業的歸屬感。只有這樣,才能使員工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翁,以主人翁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做好安全工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GVwmGwBvvf6VcSZB5c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