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招聘20人錄取清北19人,但有一個問題…

2019-11-04     語文道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日報

近日,廣東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高級中學發布2020屆畢業生擬聘名單,其引進的20名教師均為碩士以上學歷,19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其中13人為清北本碩連讀。

幾乎清一色的清華北大畢業生陣容,讓「深圳教師招聘」再次成為網絡熱搜詞。

早前,深圳龍華區以近30萬年薪招聘中小學教師,共有491名應屆生入圍,九成為碩士及以上學歷,清北畢業生76人。更早之前,深圳中學招聘的35名教師中,清華北大畢業生有20人,還不乏哈佛大學等名校畢業生,也都曾引發輿論熱議。

網民討論的焦點包括名校畢業生教中小學是否屈才,發達地區學校高薪引進優秀人才是否會帶來教育不公等。

基礎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基礎,關係著人才培養的厚度和廣度。近年來,國家和社會對基礎教育的重視程度都在提高,高薪吸引優秀人才從事基礎教育、用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等理念越來越成為共識,「浪費人才」之說可以休矣

基礎教育領域不是不需要優秀人才,恰恰是優秀人才不夠多。



而具體到30萬年薪高不高,其實也應該辯證來看,對於一些教師收入偏低的地區來說,30萬年薪固然遙不可及,但是以深圳的消費水平而言,30萬年薪並不高。

任何一個行業想要吸引優秀人才都需要提供有競爭力的待遇,教育行業也不例外。高薪招聘教師每每成為新聞,原因還在於教師整體待遇偏低,高薪招聘的情況不多見。

像深圳這般有如此實力引進教師的情況還屬於少數,由此引發了公眾對於教育公平的擔憂。

在是不是浪費人才、公不公平之外,另外一個問題卻被多數人忽視了,而這個問題更關乎教育的本質,那就是我們承認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的碩士生、博士生是優秀人才,但具體到基礎教育而言,這些頂尖的綜合類大學的高材生是否是最合適的?



從深圳多所中學的招聘結果來看,清華北大畢業生占了相當高的比例,南山外國語學校20人名單中,清北畢業生19人,只有1人來自北師大。

有觀點認為,這是學校不拘一格降人才。早前,龍華區的招聘就不局限於其所學的專業,也不要求應聘者擁有教師執業資格證,只要求在入職前獲得教師資格證便可。

但清一色清北畢業生的結果,也讓人產生疑問。究竟是這些清北畢業生比其他高校的學生,甚至是師範院校的師範生更優秀,更具有成為優秀中小學教師的潛質,還是招聘者對清北畢業生更加青睞?

更大膽一點的推測則是,招聘過程中是否存在「唯學歷」乃至於「唯清北」的傾向?否則,既然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為什麼人才大多來自清北?

這些疑慮並非憑空猜測。從招聘流程來看,一些地區和學校只有一輪面試的招聘方式,給這種唯學歷的傾向提供了可能。從現實來看,一些學校也有通過打造豪華師資,提高清北出身的教師數量吸引家長的眼球。一些學校的師資宣傳,也為此提供了佐證。

中小學教學任務重,不僅對教師的知識儲備有要求,更要求教師有高超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這也是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不同的地方。

從優秀學生轉變成為優秀教師,少則三五年,多則十來年,如果缺乏對基礎教育和學生的熱愛,沒有教育情懷,不願意紮根教育教學,再優秀的人才恐怕也難成為優秀教師。

這些非師範出身,缺乏教學實踐經驗的名校畢業生,能否從優秀學生轉身成為優秀教師,無疑是當地教育部門以及學校必須加以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而招聘過程中唯學歷論,甚至是為唯清北論的傾向,更是應該避免的,否則,也就違背了教育發展的初衷。

說到底,我們不反對發達地區用有競爭力的待遇引進優秀人才,但是對何謂適合基礎教育的優秀人才,必須仔細甄別,熱愛教育、適合教育,也應該是學校、地區選拔優秀人才的前提。

(轉載請註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來源:光明網

責編:王子墨

編輯:吳亞琦 孫小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FTXOG4BMH2_cNUg8C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