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不當彭澤令不是為了清高,而是另有原因

2019-10-08     知常容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日子瀟洒嗎?相信很多朋友都很羨慕這樣的生活。因為知常容曾經也混跡專門聊想隱居的群或論壇,主要是好奇他們為什麼要選擇隱居。我發現他們主要對現實的生活並不滿意,或者很失望,或者他們都有數段失敗的經歷,覺得無力改變然後才希望過上這種看上去很美的無憂無慮的生活。他們的群體中只有極少數是因為喜歡。

作為隱居界神一般的人物—陶淵明他的隱居生活又是怎麼樣的呢?真的無憂無慮嗎?

隱居並不是陶淵明一開始的理想,他年輕時的理想是這樣的:

潛少懷高尚,博學善屬 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之所貴——《晉書.列傳·第六十四章》

他年少時志向高潔而遠大,有些地方記載陶淵明有猛志,這說明他年輕的時候是想有所作為的。他也很有才華,知識十分淵博,文章寫的很漂亮,而且十分洒脫開朗,這樣的人當然很受人喜歡了。

一個積極入世之人怎麼會突然變得如此消極,隱居起來呢?

這要從陶淵明所處的現實環境聊起。

東晉經歷桓溫專權之後,又經歷他兒子桓玄專權,當時東晉皇帝的命令只能發到建康以東的州郡,這正是陶淵明壯年時期。

陶淵明當時是什麼立場呢?

陶淵明曾經在公元398年加入桓玄幕僚,陶淵明喜歡這樣嗎?

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宋書.列傳·卷九十三》

義熙是東晉安帝司馬德宗的第四個年號,義熙元年是405年,桓玄在403年就奪取了東晉的政權,改封晉安帝為平固王,建立」桓楚「政權。但是上面這句話顯然是說陶淵明他寫的文章都用東晉的年號,其態度不言自明。

後來他加入劉裕討伐桓玄的隊伍,任參軍。劉裕後來擊敗了桓玄。當時陶淵明出任參軍時還寫了一首詩《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當時詩文中有這麼二句話:

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

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

在他看來,機會來了,我要去迎接,所以我準備行裝,暫時離開田園。顯然他覺得投奔劉裕是他一次建功立業的好時機。

這也沒有什麼奇怪,這本來就一直是陶淵明的理想,但是現實卻讓他徹底失望了。因為劉裕只不過是第二個桓玄。

從投靠桓玄到投靠劉裕,陶淵明最終發現東晉已經不可能恢復到他印象中的晉朝。皇帝只不過是權臣手中的玩物。

東晉的名存實亡,讓忠於東晉的陶淵明自然心灰意冷,這讓他徹底歸隱田園,永不入仕,因為他只做晉朝的忠臣。以前的歸隱只不過是等待機會,而這一次他的歸隱就是真心歸隱。

後來朝廷讓他擔任著作佐郎,他不去。江州刺史王弘想結識他,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逃跑不見。他要斷絕一切和朝廷有關的事情,其內心的痛苦,我們稍一思索就可以知道。

隱居要錢嗎?當然要錢了。隱居真的看上去是那麼美好嗎?真的無憂無慮嗎?陶公會告訴你答案。

陶淵明有一大愛好,那就是喝酒。他不願意見王弘,但是王弘卻只用了一小招,陶淵明就不拒絕了。

弘令潛故人龐通之齎酒具於半道栗里要之——《宋書.列傳·卷九十三》

他先讓人在半道帶著酒具等著陶淵明,陶淵明對酒是沒有任何抵抗力的,而且每一次就喜歡把自己喝醉。一個次次將自己喝醉的人,要麼就是酒鬼,要麼就是麻痹自己痛苦的內心。當陶淵明與朋友兩人一起喝到一半,王弘就來了,他也在桌子上繼續喝。

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忤也——《宋書.列傳·卷九十三》

只要有酒,陶淵明對誰都不拒絕。王弘就和陶淵明這樣認識了。

喝酒自然需要錢。

所以他在最後一次出仕,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彭澤令任上。為什麼他要出任彭澤令呢?

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宋書.列傳·卷九十三》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陶淵明基本上已經萌生退意了,他的意思非常明確,我想弄點錢,可以嗎?這句話也可以看得出陶淵明的坦率和真誠,但是正值壯年卻說出這樣的話,意思最明顯不過,他想退,想在退前掙點酒錢。很快有人將這個話遞上去了,他就出任彭澤令。

本來為錢做官這個動機就讓陶淵明覺得很彆扭很荒唐,但卻也很無奈。他心裡是很矛盾的,下屬告訴他上級來檢查,你要穿正裝相見。這是一句最正常不過的話卻成了導火索,馬上把那種壓抑的情緒給點燃了,他就說了一句:

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宋書.列傳·卷九十三》

這一句話並不是表示陶潛對檢查人員的不滿,他是在感嘆終究上自己過不了自己這一關。想賺點錢再隱居的想法徹底放棄了,他當天就選擇歸隱。

歸隱後的陶淵明依舊喜歡喝酒,但是收入還不夠喝酒,幸好這個時候他的酒友兼朋友顏延之送了他二萬錢。結果陶淵明直接把這二萬錢不是存到錢莊,而是存到了酒館。

但不管多少錢都有用光的時候,哪怕是二萬錢巨款。

重陽節到了,陶淵明沒錢買酒了。

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宋書.列傳·卷九十三》

重陽節最應該喝酒,重陽節應該喝菊花酒。但是沒錢的陶淵明只能默默地走出房間,來到菊叢邊呆坐。不知道此時的陶公是不是還有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洒脫呢?

一分錢難到英雄漢,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可以避免。

不過幸好,王弘帶著酒過來了,解了他的窘境。所以你現在再去讀陶公的名篇《桃花源記》,有沒有讀出不同的感覺呢?

陶淵明被後世推崇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他還有選擇,經過窮的折磨,他完全可以復出做官。他的才華完全可以不用過如此辛苦的生活。但是就算他重陽節無酒喝,窮到只能坐在菊花叢邊,但是他卻始終不肯出山。錢折磨了陶淵明,但是陶淵明並沒有被錢擊倒。不被錢擊倒的都是真英雄,陶淵明自然就是。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這是真德行,真節操,真君子。

梁武帝蕭衍的七弟蕭秀對他評價很高:

秀嘆曰: 「陶潛之德,豈可不及後世!——《梁書.列傳·卷二十二》

從陶淵明的經歷中可以得出一個教訓,如果你想隱居,最好不要有自己的特殊愛好,特別是花錢的愛好。比如陶淵明就被酒所困。他不好酒,他的生活應該不會如此窘迫。

但是不喜酒的陶淵明怎麼還是那個五柳先生呢?

不知道現在還想隱居的朋友,看完陶淵明的經歷,你有新的想法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FTGrW0BMH2_cNUgpY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