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名來歷:
據清光緒年間《耒陽縣誌》記載,梁陳至唐朝初期間,耒陽縣城遷移至大陂市。有城必有大的集市,那時大陂市商賈雲集,一派繁華景象。隨著歷史的發展,耒陽縣境內很多地名被人們稱為「市」,比如灶市、新市、黃市,於是大陂市也被簡稱為「大市」。
老地名特色:
無論是省非物質遺產敖山廟會的熱鬧非凡,還是楊柳依依,枝影婆娑,柔絲拂水的古渡口;無論是聞名遐邇的花海,還是幾個大型集市的趕圩,無不彰顯大市的繁華與喧囂。
俯瞰大市全貌。李蘭香 攝
從耒陽城區出發,往東北方向過耒水,拐過九道灣,短短的20分鐘車程,便到了大市鎮。該鎮東與導子鄉、龍塘鎮接壤,南臨竹市鎮,向西隔耒水與蔡子池辦事處、遙田鎮相望,北抵新市鎮,面積114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萬。大市無愧於「大」,自古人丁興旺,商業發達,境內有大市、敖山、芭蕉三個集貿市場,每月可趕集28場。每到趕集日,集市上人頭攢動,人聲鼎沸。
韓愈貶謫江陵時曾在真安寺賦諷刺詩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韓愈被貶為江陵府法曹參軍,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過耒陽。信仰佛學的韓愈,便從耒水登岸,來到位於今天大市鎮傲山廟所在之處的真安寺拜佛,並寫下了諷刺詩《題木居士二首》:
火透波穿不計春,根如頭面干如身。
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為神詎比溝中斷,遇賞還同爨下余。
朽蠹不勝刀鋸力,匠人雖巧欲何如。
相關史料分析,這首詩是韓愈有感於當時的社會現實而發,並非是一般應景題詠。詩中「木居士」與「求福人」可能是當時官場中兩種人的名稱。詩人運用詠物寓言形式,在影射的人與物之間取其相似點,獲得了豐富的喜劇效果。
隆重的敖山廟會。李振波 攝
史料記載,漢代南方五嶺間有所謂「楓人」的雜鬼。以楓樹老而生癭,形狀類人,被巫師取作偶像借施騙術。「木居士」可能屬同類木魅。詩人在前兩句交代「木居士」以前的狼狽處境,揭其老底,後兩句則寫其意外的發跡,前後形成鮮明對照。詩中對「木居士」的刻薄,句句都讓人感到是對「求福人」的挖苦,是戳在「木居士」身上,羞在「求福人」臉上。該詩的妙處就在於抓住了「聾俗無知,諂祭非鬼」(《溪詩話》)的陋俗與封建官場中某種典型現象之間的相似點,以詠物寓言方式,取得諷刺鞭撻的效果。
從韓愈題寫該詩的背景來看,詩人有影射貞元末年「暴起領事」王伾、王叔文及其追隨者的用意。他反對「二王」和永貞革新,雖然是保守的表現,但就此詩是寫在革新運動之前且未涉及革新之事。而當時「二王」的追隨者中確有不少鑽營投機者(參閱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因此,對於這首詩諷刺形象的客觀意義,我們不可以簡單理解成是韓愈當時的政治態度。
大市花海的向日葵。周彩媚 攝
真安寺是敖山廟的前身
據清光緒年間的《耒陽縣誌》記載,梁陳至唐初期間,耒陽縣城遷移到大陂市。有城必有大的集市,那時大陂市商賈雲集,一派繁華景象。隨著歷史的發展,耒陽縣境內很多地名被人們稱為「某市」, 比如灶市、新市、竹市、黃市,於是大陂市也被簡稱為「大市」。
說到大市,就必須要提到耒陽有史記載的最古老的敖山廟會。該廟會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影響到衡陽縣、衡南縣、常寧市、株洲的茶陵縣、郴州的安仁縣、永興縣以及廣東、江西等地,對於保護民間藝術有著積極推進的作用,研究耒陽地方民俗也有較高的價值。2006年6月,敖山廟會被列為首批「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耒陽縣誌》記載:「真安寺,在鰲山金谷山下,永定元年僧守德建」。由此可推斷,今天的敖山廟,即真安寺發展而來。
傳說在五代時期,敖山地方大鬧災荒,民不聊生。公元947年,後漢高祖皇帝劉知遠親政愛民,開倉賑災,讓百姓度過大難,遂尊奉劉知遠為聖帝。後來又傳說,在清雍正年間,敖山的船工運煤至長沙、岳陽等地,中途遭遇狂風大浪,於是叩神求聖帝劉知遠保佑一帆風順。事有巧合,求助者有求必應,風浪停止,平安無事。後來,人們為紀念劉知遠的庇佑,將始建於南朝時期的真安寺改為敖王天子聖帝廟,後稱敖山廟。
相關史料記載,清乾隆至同治年間,廟宇規模較小。在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地方武舉劉香圃組織民眾捐募資金擴建廟宇,興旺時,僧人有數十人。
1953年,敖山廟部分被改建為國家糧庫。1972年,廟宇全部拆毀修建成敖山糧庫。1985年,民間集資重建,且逐年擴大。經過30多年擴建,如今的敖山廟基本恢復到清光緒年間的面貌,且成為耒陽新八景之一。
修葺一新的大市中學。周彩媚 攝
敖山廟伏擊戰中湧現一大批軍事人才
1928年2月,朱德率領南昌起義餘部攻克耒陽,坐鎮指揮震驚中外的湘南起義。敵人為了奪回耒陽縣城,派出一個團分兩路進攻,其中一路經新市街進發,途中必須經敖山垌。
時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一營連長的林彪,奉朱德之命率二連到敖山地區配合農軍作戰殲敵。他把部隊安頓好後,找到擔任這次伏擊戰的總指揮、縣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徐鶴,他倆在區長吳子云、赤衛隊長王紫峰陪同下,一起查看地形,並研究作戰方案,決定以堆放在敖山廟的食物為誘餌,組織敖山周圍七八個鄉鎮的農軍2000餘人,在敖山垌的山頭上設伏。而林彪的二連則在離敖山廟四五里遠的賀家沖設伏。
這場伏擊戰全殲敵人一個營,打敗一個團,斃敵250多人,俘敵37人,繳槍200多支。最令人驚奇的是,林彪所屬的二連沒有陣亡一個戰士,創造了我軍早期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敖山廟伏擊戰後,林彪嶄露頭角,開始受到朱德的賞識和器重,由連長提拔為營長。他隨朱德上井岡山後,職務一路攀升,並成為朱德和毛澤東手下的一員驍將。
大市鎮衛生院。謝玲玲 攝
這次戰鬥,鍛鍊了新兵營戰士和赤衛隊員,一批軍事人才脫穎而出。鄧毅剛、譚冠三、王紫峰、劉顯宜、鄭效峰、王雲霖、洪超、游端軒、曾玉等人,是從這次戰鬥中走出來的,並隨同朱德上了井岡山。他們當中有的成為紅軍、八路軍優秀將領,有的成為開國將軍。如:開國中將王紫峰、少將劉顯宜就是大市的驕傲。
敖山廟伏擊戰結束,朱德將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司令部遷移到此,安仁縣的唐天際,聞訊趕到敖山廟投奔朱德。一時間,敖山廟英豪雲集,後來的開國上將楊至誠、朱良才,開國中將趙熔、趙爾陸、曹里懷,開國少將資鳳、熊夢飛、張樹才,都在這裡戰鬥過。後來,敖山廟伏擊戰被載入中國軍事史冊,並出版了書和連環畫。敖山廟從此更加充滿傳奇色彩,令人神往。
夕陽下的古渡口。李振波 攝
大市花海美如畫
曾經楊柳依依,枝影婆娑,柔絲拂水的大市古渡口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市人們將耒水段兩岸建設得更加美麗。位於耒水東岸的大市鎮村花坪村花海就是一處美景。
「天氣晴了,帶上家人、邀上朋友,到大市鎮村花坪村的花海去賞花。」每到節假日,大市鎮的賞花遊客如織。走進大市鎮花坪村的鑫之源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上千畝的玫瑰、牡丹、波斯菊蔚然成海,風景如畫。作為耒陽最大的花卉種植園,大市連綿「花海」把鄉間田園裝扮得靚麗一新。
大市花海。黎小滿 攝
據了解,大市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精誠團結,大力支持鑫之源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建設。該綜合體總規劃面積約3000 畝,是一個集農產品研發、實驗、高科技育苗育種、生產示範、技術培訓、生態休閒旅遊、農業科普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僅園區藥用玫瑰種植一項,畝均產值達萬元,當地老百姓不僅可從土地流轉租金中獲益,還被公司僱傭到園區干農活掙工資,相較之前花坪村民在田裡種些蔬菜、水稻,花坪村村民的收入明顯提高。如今,鑫之源生態休閒農業項目有效提升耒陽城市形象、增強區域經濟影響力,是將耒陽打造成為生態休閒農業強縣的重要窗口。
大市油菜花。李振波 攝
與此同時,大市鎮黨委、政府還著重抓好了村組道路維修民心工程,確保人民生產、生活方便;加大中小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顯著提高了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水平和農村中小學整體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