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網絡廣播電視台記者 譚廳 塗露
他們是醫生,是駕駛員,是社區工作者,也是一戶三口之家。在今年的抗擊「新冠」疫情工作中,他們都選擇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在這場沒有硝煙戰「疫」鬥爭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守護著大家的安全。
50歲的余曉梅,有著十八年的感染科病房工作的經驗,這次她所在的醫院又是渝北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從臘月二十八到醫院以後,余曉梅就開始了連續作戰。醫院的臨時宿舍和隔離病房,就是她兩點一線的生活。據了解,十七年前,余曉梅就參與了抗擊非典的一線工作,這一次,她覺得自己有義務,也有責任,和大家一起戰鬥。「穿脫防護服,(病房的)分區隔離,我們的污染區,我們的潛在污染區和我們的清潔區,這一套完整的流程是很重要的,我覺得這種大型疫情,醫院護理方面,我是第一個能夠從容面對的。」余曉梅表示。
與忙碌在一線的自己一樣,余曉梅的家人們也奔赴到這場戰「疫」中。丈夫王代榮,是一名退役軍人,現是渝北區龍塔街道的一名專職駕駛員。 從大年初二開始,他每天七點多鐘,就開始忙碌在運送各類抗疫物資的一線。疫情防控期間用車量大,工作量和平時相比翻了幾倍。每天,在街道的十三個社區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停車間隙,王代榮最掛心的還是家人。考慮到疫情期間,一家人基本都不能回家,他們便建立了一個名為「三人行」的微信群,這就是一家三口的交流平台,分享消息,互相鼓勵,互相關心,互相給予支持。
夫妻倆的女兒王智傑,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入戶排查,宣傳普及,為居家隔離家庭代買生活用品,都是她每天的工作常態。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社區工作的繁瑣和任務的艱巨,也讓才工作不久的她,感到有些害怕。「因為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加之每天社區走訪,工作量很大,累的時候,心裡難免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不過還好有爸爸媽媽的鼓勵支持。」王智傑告訴記者。
這個時候,身為醫務工作者的余曉梅,成了家裡的定海神針。對女兒來說,她每天發送的消息,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報個平安,更多的帶給自己勇氣和力量。「很希望她勇敢面對,最終她在我的鼓勵下,還是面對過來了,還說以我為榜樣。」余曉梅為女兒在經歷這次沒有硝煙的戰「疫」鬥爭後,漸漸成長勇敢而感到驕傲。
渝北台 記者 譚廳 塗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AN7NnEBfwtFQPkdHJN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