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明獸幾個頭,每朝每代都不相同

2019-11-26     和合呵禾

《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在崑崙山有一個守護神叫開明獸: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崑崙上,開明獸的形象是像老虎,有九個頭,人面,我們發現在漢畫像石和敦煌壁畫,以及清代刻本中開明獸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同,甚至還出現13個頭。

根據古蜀國的傳說,開明獸本是一個凶獸,後來被鱉靈降服並未建國立功,鱉靈有感其功,遂在建國後自稱開明氏,也有一種說法是,古蜀國一個賢明的國王叫開明氏,死後升天化作了開明獸。

在清代出版的《山海經》中開明獸的九個頭,是上中下三排排列,每排三個,但是在敦煌壁畫中開明獸的形象完全不同。敦煌莫高窟的735個洞窟中,有500個窟繪有巨幅壁畫。

其中285窟開鑿於西魏,擁有莫高窟規模最大,美容最豐富,藝術水平最高的壁畫,在285窟的頂部壁畫中,開明獸居然有13個頭,依次排開,好似正在飛奔,動感十足。

山東滕州黃安玲出土的一塊東漢石刻畫像中,最左邊是一隻長著九個頭的異獸,每個頭頸上是一個人面,這和莫高窟285窟的開明獸的形象很相似。

但在山東徐州出土的一塊漢畫像石中,開明獸卻是一個大頭,另外八個頭像鳥冠一樣,呈圓弧排列。

而同樣是在徐州出土的,另一塊漢畫像石中,開明獸又變成了前面七個頭一字排開,尾巴上又長了兩個頭,看來開明獸的諸多形象都來自山海經,但是怎樣刻畫開明獸九個頭,也讓歷代畫師們費盡了心思,各自展開了想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A3fq24BMH2_cNUg1Q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