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意識的增強,胸部CT的普及,肺部結節儼然已經成了社會問題,每次門診都能遇到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憂心忡忡的肺結節患者來就診。不少醫院設立了肺結節門診,專門為這類患者答疑解惑。在所有的肺結節中,其實只有極少數病人屬於惡性結節需要手術治療。在肺結節中,磨玻璃結節惡性可能性相對比較大,其中混合磨玻璃結節惡性的機率更高。
對於肺結節手術,畢竟需要麻醉,需要切除一部分肺,多多少少對身體會有一定的影響,不過如今的手術技術與幾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目前胸腔鏡微創手術是肺結節的主流治療方案,這種手術方式是在胸腔鏡的輔助下,經單操作孔進行肺結節切除,根據術中快速病理檢測結果,決定是否需要行肺葉切除及淋巴結清掃。若病理檢測為原位腺癌或微浸潤腺癌,則進行肺段或者楔形切除,患者預後較好;浸潤性肺癌患者一般採取肺葉切除加淋巴結清掃術。患者術後最多一周就可以出院,生活可以自理,術後一個月不少病人就可以正常上班。
肺結節手術因為切除了一部分肺,需要修復手術創傷,重塑身體機能,一般而言,這個階段要維持到術後半年。這期間可能會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現:
1.術後出現咳嗽 肺結節病人往往沒有任何主觀症狀,絕大多數是體檢發現的,但卻在手術以後出現較長時間的咳嗽。這是因為胸腔鏡手術中通常需要使用一次性切割閉合器,切到哪裡,閉合器兩側的釘子就把切斷的組織釘緊而防止出血。手術以後的短期之內,釘子這個異物將會持續的刺激細小支氣管而誘發刺激性咳嗽。隨著時間推移,局部炎症反應將釘子包裹住,這個刺激性咳嗽才會停止。這個過程通常在術後3~6個月。
2.術後傷口局部麻木感 腔鏡手術雖然創傷小,同樣會對肋間神經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受損肋間神經遠端的部分神經功能障礙,表現為局部皮膚麻木感甚至感覺「肉都不是自己的」這種錯覺。一般3-6月以後,肋間神經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復,這種症狀會逐漸減輕。
3.肺功能的影響 術後主要的影響就是肺功能,肺功能影響的大小與不少因素有關,比如多發磨玻璃結節或者位置較深的結節,肺切除較多,對肺功能影響要大一些。年齡大、既往長期抽煙、不愛鍛鍊的人本身肺活量相對低一些,術後肺功能影響更明顯,可能出現活動後氣喘。肺功能的恢復,取決於殘存肺組織的代償能力和後續的鍛鍊。
總體來說,腔鏡手術創傷小,手術本身對身體影響不大,正常情況下,一個成年人接受肺葉切除半年以上,基本能恢復其術前80%以上的活動耐量。所以,術後循序漸進的肺功能鍛鍊也很重要,飲食上沒有什麼特別的禁忌,戒煙戒酒之外要養成好的作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