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把屎把尿了,對孩子沒半點好處!紙尿褲才是寶寶最正確的選擇

2019-09-17     父母世界

寶寶什麼時候可以用紙尿褲?什麼時候應該戒掉紙尿褲?相信對於新手媽媽來說,這是她們十分關心的一個話題……帶著疑問,我們往下接著看

在前兩年,女兒奴吳尊帶著自己的三歲半的女兒上了某個節目。在節目中,吳尊儼然化身為一個超級奶爸。

其實,吳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女兒奴,甚至對女兒吃飯、洗澡、睡覺的時間都有嚴格要求,而且聲稱「每天都會被女兒的眼神給萌化」。

從早上一起床就和女兒嘻鬧玩樂,但是在給女兒換衣服時,眼尖的網友們發現了,吳尊的女兒竟然還穿著紙尿褲,此時她都已經3歲半了啊。

女兒三歲半了還穿紙尿褲?其實,這裡面藏著吳尊爸爸的小無奈……

對此,吳尊曾經解釋道:自己也覺得自己女兒那麼大了穿紙尿褲不是很合適,但是她覺得外面的衛生間很髒,所以穿紙尿褲會比較衛生一些。

《超人回來了》節目中的宋家三胞胎,看到大韓民國萬歲都已經是4歲的大寶寶了,還在穿紙尿褲,有點震驚到。

按理說這個年齡的寶寶已經有了自主上廁所的意識,還穿著紙尿褲無疑是為了貪圖方便。

還有一部分家長則為了省錢,從孩子出生後幾個月就開始把尿把便……這些做法,對孩子好嗎?

其實,這兩種做法,都不對。

1、穿紙尿褲並不是為了讓大人省事

紙尿褲確實可減輕養育的負擔,同時又能減少對嬰兒的打擾,我們推崇順其自然戒掉。

但隨著孩子的長大,紙尿褲對孩子的必要性會逐漸降低,會逐漸展露出缺點來。

如果只是為了圖省事圖方便,就會讓孩子過度依賴紙尿褲。

若寶寶已經較大了,還是全天候紙尿褲伺候的話,有可能比不穿紙尿褲的寶寶晚些學會憋尿,以至於不能建立起很好的神經反射,容易尿床。

所以,如果你發現,寶寶在5歲之後還經常尿床,那麼你就要想想,之前使用紙尿褲時間是否太長了?寶寶養成了習慣,想尿就尿,膀胱沒有鍛鍊的機會,所以就無法控制大小便。

2 、 千萬別著急把尿

「把尿把便」,似乎成了養育孩子中必做的事情。但其實,「把尿把便」本身是違背、剝奪了嬰兒自主控制能力的,過早把尿把便對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

比如這個案例:

18個月的寶寶輝輝,大便後時有直腸脫出來,由於最初脫出的程度不重,每次家人都可以幫忙復原。

但,情況卻越來越嚴重,最近一次,脫出的直腸有雞蛋那麼大,孩子哭得死去活來,更是站不起來了。原因就是輝輝的奶奶從他一出生就開始「噓噓」給孩子把尿。

「訓練」孩子自行排尿、便,不如等待孩子感受排尿、便後不舒服。家長想讓孩子儘早學會自行排尿、便,往往努力工作,達不到預計效果。

過早強調,很容易造成孩子內心抗拒,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孩子一般在2、2.5歲就會感受到排尿、便在紙尿褲中不舒服,就會在排便前給家長準確信號,家長這時只要因勢利導帶孩子坐到坐便器上,使孩子形成排便與坐便器的關係,很快就會建立正常排便習慣。

3、關於紙尿褲的四個真相

穿紙尿褲不會O型腿

其實剛出生的嬰兒腿都會有些彎,只要髖、膝、踝三關節在一條直線上就是正常的,等寶寶長大了自然就伸直了。

紙尿褲不影響生育能力

不論男寶女寶,使用紙尿褲並不會引起會陰部溫度增高,因為紙尿褲本身不會發熱。前面已經說了,紙尿褲沒有不透氣的薄膜層,熱量是能散發出去的,除非太久不換啦!

紙尿褲不影響自主如廁能力

寶寶的如廁訓練是急不來的,多數孩子在2歲左右會表現出對「自己上廁所」的興趣,但也有部分孩子要等到2歲半甚至更大。過早開始訓練,可能導致孩子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學會。

紙尿褲不會導致孩子紅PP

尿布疹的成因主要有:過度潮濕、摩擦、擦傷、被尿液、糞便浸泡太久、酵母菌感染、細菌感染、尿布材質過敏等。

只有極少數情況的紅屁屁是對紙尿褲過敏,因為不同的廠商可能會在尿褲中採用不同的吸濕成分和表層材質。幫寶適拉拉褲3D瞬吸孔內表層快速隔離稀便,設計都貼合寶寶的生理需求,能夠快速吸收尿液以及稀便,且不反滲,寶寶怎麼動小屁屁都保持乾爽舒適。

4、寶寶最好幾歲停用紙尿褲?

美國兒科學會研究表明:孩子的排泄控制肌肉一般在12-24月間達到成熟,平均年齡在18月。

白天夜間大小便控制功能的成熟順序是:

夜間控便功能 >> 白天控便功能 >> 白天控尿功能 >> 晚上控尿功能。

所以,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1歲半之前

儘量使用紙尿褲,讓寶寶能隨心所欲的大小便,不造成心理負擔,也能好好睡覺。

1歲半~2歲:

白天可以嘗試去掉紙尿褲,訓練孩子小便到便盆或者馬桶里;夜間仍需要使用紙尿褲,隨著孩子控制尿的能力增強,再逐漸去掉夜間紙尿褲。在此之前,需要進行夜間如廁的訓練。

3歲前:

雖然不能完全學會自主排尿排便,但可以培養排尿排便的好習慣,最好3歲後停用紙尿褲,特別在上幼兒園前,能學會自主排尿排便。

但每個寶寶「戒」紙尿褲的時機都不一樣,這與寶寶的生理髮展狀況、父母有沒有提前教育、生活中是否有好的榜樣等有關係。

總的來說,孩子生理夠成熟,就是「戒」紙尿褲的好時機。如已經能穩當地坐在馬桶上、可以表達自己的生理需求、知道要脫掉褲子大小便等。

當嬰兒還不能自主排尿前,最好還是穿紙尿褲,這樣不僅方便,關鍵是比較乾淨。如果擔心紙尿褲會捂著孩子,可以排尿、便後及時更換。

另外,只要不給孩子用紙尿褲了,就應穿內褲了,不論男嬰還是女童,穿紙尿褲還是布內褲,都可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停用紙尿褲並接受了如廁訓練的孩子,可能依然會偶爾尿床,這可能是由於他們膀胱較小,或者夜間睡的較沉。這種情況導致的尿床,一般會隨著孩子長大,逐漸消失。

也有一種可能是孩子夜間尿急醒來,但是因為膽小等原因不敢如廁,這就需要家長告訴孩子,夜間如廁該怎樣做,讓孩子多實踐幾次,並設法排解其精神壓力。

尿床了不要責怪孩子

切忌因尿床或夜間不敢如廁而大聲呵斥或者嘲笑孩子,增加其精神壓力。這樣反而會加重尿床的症狀。

如果強制給寶寶把尿的家庭,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你把尿的時候他不尿,可是剛把完他卻尿褲子了。其實,寶寶不喜歡被強制的感覺,在2歲前,寶寶自助排尿的意識尚未形成,尿褲子尿床都很正常,家人不要因此責怪寶寶,讓他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造成心理負擔。

當然,尿床也有可能其他的原因,若5歲的寶寶還在尿床,最好帶著寶寶去諮詢醫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7xuPm0BJleJMoPMrES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