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外國育兒那些事:英國老人是怎麼進行隔代教育的?

2019-11-12     春花育兒

隔代養育這件事不僅僅是中國有,其實每個國家也會因為家庭結構或者是一些情況而出現老人幫忙帶娃的情況,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英國的老人是怎麼幫助家長帶孩子的,從而了解西方家庭教育與東方的不同。

堅持原則,懂得迂迴

對於原則性的問題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能因為孩子撒嬌或者是哭泣就不讓他們承擔責任,比如孩子不小心弄壞了家裡的東西,而不給孩子責備或者是懲罰。

制定好的規則就不能輕易改變,如果大人帶頭破壞規矩,就等於變相帶頭讓孩子不遵守規則,對他們的影響是很不好的,將來到了社會上孩子可能做一些在法律邊緣試探的事情。

不過有些時候,雖然不能打破自己立下的規矩,但是卻可以迂迴達到雙方「共贏」的結果,父母和孩子都能得到部分的滿足。

這樣既不用打破原則,很多時候育兒需要的是靈活應對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死守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管什麼國家什麼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規則,就像法律一樣既然制定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規矩,那就不能輕易破壞,不管什麼客觀原因都要遵守。

但同時生活是會出現各種出乎意料的事情的,立規矩講規則很重要,但遇到了特殊情況家長也要學會靈活應對,實施起來一樣需要戰略戰術。

教育一切以父母為主

家庭教育要有一個中樞,即使是英國的老人,帶娃的時候也會圍繞這個中心去做,在和父母意見不合的時候,他們不會擅自做主實施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和孩子的父母商量。

有什麼想法或者是做法都要通過父母來傳遞給孩子,這就保留住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畢竟將來孩子最需要的是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指導。

幽默應對各種狀況

孩子都是頑皮的,經常會把家裡弄的比較亂,只是一味的指責是不行的,需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使用迂迴的方式來讓孩子自己收拾殘局。

英國的老人會給年紀很小的孩子安排一些生活任務來讓他們發泄過剩的精力,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孩子鍛鍊動腦動手能力,還能夠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隨便弄亂房間。

孩子淘氣的時候無外乎幾個原因:

  • 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
  • 自己玩膩了,無所事事
  • 想要獲得大人的關注

所以英國老人認為當孩子淘氣的時候,家長與其直接制止,或者給孩子講道理,不如讓他們行動起來,永別的行為代替搗亂和淘氣。

孩子都是不聽話的,很多時候講道理沒有用,英國老人會用幽默的方式引發孩子思考,這樣會讓孩子接受起來更容易。

通過給孩子安排一些其他的小任務,讓他們有事可干,尤其是學齡前的兒童,對於能夠參與家庭勞動是很感興趣的,如果家長能夠適當表揚會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這樣自然就能阻止孩子的淘氣行為,甚至變成家長的小幫手。

孩子淘氣是天性,大人沒有必要一遇到這種情況就很生氣的指責孩子,用一些幽默而輕鬆的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反而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信守諾言,言出必行

英國老人會比較重視與孩子之間的約定,答應了的事情就會很好的遵守,這樣就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讓孩子知道什麼叫做言出必行。

孩子就不會出現驕縱任性的作風習慣,而且可以樹立老人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力,很多中國家庭溺愛孩子大多都是以老人為主,這一點值得借鑑。

孩子從2歲半到3歲的時候,記憶力就開始慢慢形成,大人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聽不懂或者是記憶力不好就隨便打馬虎眼。

如果不能做到的事就不要輕易答應孩子,答應了無論再多困難都要做到,不然不僅會失去孩子的信任,也會讓孩子養成說謊或者是說到不做到的壞習慣,今後與別人相處的時候失信於人。

而且孩子做錯事情之後家長輕易妥協,不對孩子做出本來定好的規矩需要的懲罰,其實也是一種失信。

只要把孩子當成和自己一樣的平等地位,在生活中就能很輕易的做到信守約定。藉助平常的一些小事,能夠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

時刻啟發,讓孩子學會對生活和情緒的管理能力

讓孩子學會獨立,最直接的事情就是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讓孩子做一些家務,注重實踐動手能力。

英國的老人會讓孩子做很多事情,不會總是把他們捧在手心裡,不讓做這個不讓做那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還能培養他們對時間和事情的控制能力。

孩子能夠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是獨立的第一步,真正的獨立是具有自主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這也就是所謂的管理能力。

管理者與執行者的本質區別就是管理者具備處理信息的能力,他們能把獲得信息處理成方案並且予以執行。不能因為孩子小就忽視他們處理信息的能力,要多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去實踐,只有孩子對自己有了掌控感,才能在今後的道路上越來越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6aOa24BMH2_cNUg_S4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