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愛情談婚姻,雖然沒有範疇,然而談的總是一個很狹小的範疇,那就是年輕人的婚姻。
大家似乎默認了只有年輕人配擁有愛情,只有年輕人的婚姻才會有很多的矛盾和問題需要解決,而中年人老年人群體呢,似乎不配談愛情,談愛情似乎就是羞恥的,是一種可笑的想法。
婚姻也是如此,似乎只有年輕人之間,分分合合也好,結婚離婚也罷,這都是年輕人的權利,而老年人的婚姻呢,只有湊合著過,將就著過,連提離婚都是羞恥的,不道德的。
在我們的印象中。老人似乎就應該本本分分、踏踏實實的,追求平淡沒有波瀾的生活,安安穩穩地度過一生,直到迎接死亡。
沒有愛情了,不想在一起過日子了,那都是不安分的想法,就不應該存在。離婚更不行了,都過了大半輩子,離婚幹啥?有啥意義?都是一些不切實際不考慮後果的想法,還是一種對子孫後代不負責任,惹麻煩的行為。
老人喪偶了,單過是應該的,再婚就是麻煩,愛情是年輕人的,老年人因為上了年紀,就不該談這些幼稚的東西了,應該多為子孫後代謀福。
老年人憑什麼不能擁有愛情呢?憑什麼不能對婚姻有所要求呢?身體老了,追求幸福的權利難道都要被奪去嗎?
現實告訴我們,是的。
老年人的感情生活,總是容易被定性,被忽視。
在國外,偶爾還會有一些專門描述老年婚姻題材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呼籲大家關注老年人的感情生活,告訴更多的人,老年人和年輕人其實都一樣,需要感情的滋潤,需要長久的陪伴。
很多人或許會覺得,這也沒毛病啊,子女也能給予父母感情回報,也能對父母有長久的陪伴,愛情也好,親情也好,老年人只是懼怕寂寞害怕孤單,只要有人關心他們,其實都是一樣的。
真的不一樣,有些感情和陪伴,不是子女可以做到的。
子女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家庭,能給予老年人的感情與關心,有時候不過僅僅是一天一通電話,一周一次探望,對子女而言,覺得做得已經足夠。
可反觀老年人呢?一天所有的盼望只是一通電話,一周所有的盼望只是一次見面,站在老年人的角度,這關心和感情給予你覺得真的足夠嗎?
這也不是長久的陪伴,所謂長久,是時時刻刻,是無時無刻,只有伴侶,才能做到這一點,而子女,無論如何也無法做到。
不是說子女不孝,只不過,這就是不一樣的,無法混為一談。
可子女們呢,往往並不能夠理解老人的訴求,正如我文上所說的那樣,他們總是把老年人定性,自以為老人很幸福別無所求,實際上是阻礙了老人尋找幸福的道路。
梁阿姨今年65歲,因為一場意外,46歲的梁阿姨失去了和自己相濡以沫24年的丈夫。中年喪偶,本就悲痛,但好在,梁阿姨還有一雙兒女,還有盼望。
「我那時候差點走不出來,是兒子和女兒跟我講說,一輩子還長著呢,我還沒看到他們成家,還沒有看到我們家的第三代出生,就這麼我才想開了。走掉的人不會再回來了,但活著的人生活還得繼續。」
一晃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傷痛已經被時間撫平,梁阿姨眼看著兒子女兒先後結了婚,有了孩子,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可梁阿姨的心中雖然替子女們高興,可也越來越感覺到孤獨。
從前孩子們沒有結婚,經常回來看梁阿姨,陪伴著她,讓她心中總是感到寬慰,可隨著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回來的次數越來越少,梁阿姨雖然心中理解,但也不免落寞。
沒有退休以前,她好歹還有個事情做,每天忙一忙工作,煩心事就忘記了,有同事熱熱鬧鬧的,她也不覺得孤獨。可是自從退休以後,梁阿姨就變了,她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人家都盼著退休,我是一點兒都不想退休。家裡空蕩蕩的一個人也沒有,在家裡我總覺得一個人很害怕,總是會想一些不好的事情。
就說我這個年紀了,要是突然突發疾病,沒有個人在身邊,我就是想呼救都沒有人聽到,子女十天半個月回來一次,就算我不在了,他們都不能及時發現。我經常看新聞,看到有獨居的老人,人走了幾個月,兒子女兒都不曉得,還是鄰居聞到味道才發現的。
我知道這些事情不能想,可是就是忍不住去想。」
退休了有錢了也有閒了,梁阿姨反而變得狀態越來越不好,精神頭越來越差,她不願意出門,老姐妹約她出去一起跳廣場舞,她不肯去,朋友約她出去活動,她大機率都會推掉。
十幾年的獨居生活,讓梁阿姨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沒有了年輕時的熱情開朗,變得自閉而古怪。朋友們也看出了梁阿姨的不對勁,勸她也沒有用,有一次,她被一個老姐妹生拉硬拽地帶了出去,見了一個老頭,王伯。
老姐妹說得很直白:「我看你需要一個伴兒,人家老頭跟你一樣,也是中年喪偶,把一雙兒女拉扯大,到現在都沒有重新找過人,要不,你們相處試試看,反正都是單身,怕什麼呢?」
梁阿姨本來不願意,但是王伯倒是很殷勤,跟梁阿姨又是有相同的遭遇,兩個人心心相惜,有話談。剛開始只是聊聊排解寂寞,可這一聊,就是五年。
梁阿姨跟王伯就這麼背著子女們偷偷地在一起了,說起關係來,也是不清不楚的,但老年愛情,總是和梁阿姨與王伯這樣的,說不清楚個所以然來,反正就是稀里糊塗住在一起搭夥過日子了,但無論如何,兩人想要在一起的願望是想通的。
今年,王伯總算想要給梁阿姨一個交代了,他跟梁阿姨說,即便兩人不領證,但總要通知雙方的子女一起吃個飯,認識一下。
梁阿姨也同意了,也希望她和王伯在一起的事情,能讓子女知曉,更希望得到子女的認可。
然而,讓梁阿姨沒想到的是,子女知道以後都強烈反對,女兒甚至說出了相當刺耳傷人的話。
「都一把年紀了,還耐不住寂寞,整這種丟人的事情。」
不僅如此,梁阿姨後來還發現,自己自住那棟老房子的房產證也被子女藏了起來。王伯那邊也一樣,子女不反對,但也不支持。
「搭夥可以,但是領證子女不同意,也不准來家裡住。」
兩個老人終於明白了老年愛情有多奢侈,灰心之餘,梁阿姨和王伯最後還是分開了,原因就是因為雙方子女的不理解和反對。聽起來真的挺怪異的,兩個老人想在一起,需要子女同意,完全掉了個個兒。
老人老了,子女正值青年,身份角色就是會互換,從前子女們要結婚,得徵求父母的同意,如今父母想要結婚,也要徵求子女的同意。
子女不同意,老人們也一樣不敢結婚,怕惹子女生氣,怕影響一家人的感情。
梁阿姨和王伯,兩個個同樣喪偶的老人,互相依靠互相扶持著走過了五年,誰也不圖誰的東西,只是圖一個陪伴,他們之間一定是存在感情的。
可他們年紀大了,羞於談感情,而子女們呢,也不相信老年人之間會有感情,滿眼看的都是利益,認為兩個老人在一起,更多的只有麻煩。
譬如財產,譬如身後事等等等等,怕對方是在騙自己的老人,疑心病重重,比起父母處理子女的感情問題,子女處理父母感情問題時更加直白,說話更為傷人,做的事情更為不留情面,如何不讓兩個老人寒心呢?
其實我也能明白子女們的顧慮,有些時候,他們的顧慮並非空穴來風,我們看到過很多居心叵測之人,利用老人心思單純騙取財物的事情。可是說實話,這種事情,並非只有老年人之中才會發生,只是看人,而不是針對一個群體。
老年愛情,或許可遇不可求,但未必就應該一棍子打死,全盤否認,老了有個伴兒,能夠搭夥兒繼續過日子,老人也不會總是依賴子女,這其實對於子女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可是子女們呢,有時候只會看到眼前的利益,他們尚未達到老年,不會懂老年人的想法,就認為老年人就應該無欲無求,一切都為了子女無私奉獻直到生命的盡頭。
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願望,可是在子女的不理解中,這個願望變成了一種奢侈。
老年人也需要感情生活,也需要愛情,他們和年輕人沒什麼兩樣,只不過是年紀大了些就要遭受差別待遇,可我們都應該知道,愛情不分年齡,身體會老,嚮往美好事物的心永遠都不會老。
作為子女,應有的孝順是讓老年人真正從心底里感受到快樂,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因為自己的私慾而阻礙老年人追求幸福。
老年人婚姻需要慎重把關,但不是直接一刀切杜絕,想想當初父母是怎麼對待你的感情和婚姻的,你也該如何對待老人,不該過度干涉老年人的生活,他們也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起碼的也該態度溫和一些,多一些耐心,試著理解老人的訴求和願望,這才是真正對老人好。
要老人覺得好,而不是你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