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人打我,我能還手嗎」兩位媽媽的不同回答影響了娃一生

2020-04-02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媽媽,別人打我,我能還手嗎?」

對於類似的問題,想必家長早已經歷過千百次的答案練習,然而真到了面對孩子問題的時候,大家才發現情況差異比較大,無法用固定答案解決所有問題。要知道,世事無絕對,連基本國策里都有一條「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更何況孩子的遭遇更具備突發性。

早先我曾聽說過一件事,同樣是這個問題,兩位媽媽的不同回答居然影響了孩子一生,這裡作為案例講述,大家可以從中反省下自己的解決方式。

「打回去,老媽給你撐腰」

這件事發生在我一位同事身上,為人性格比較暴躁,日常口頭禪是「以牙還牙」,雖然他品行沒有大問題,但在公司的人際關係並不愉快,因為大家普遍覺得他情商低,過分非黑即白了。而他的性格就源於小時候的一次打架,他媽媽讓他打回去。

「不打回去算什麼男子漢!」

這句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他的認知里,「退一步海闊天空」是懦弱,必須要以牙還牙才暢快。聽上去特別熱血沸騰,但假如大家認識他,必然會清楚我為何反對當年他媽媽的做法:本身是弱者的時候,強撐著打回去只會讓孩子再一次失去自尊。

看到這,想必大家都明白了,當年弱小的他並未在打架中占得先機,所謂的「打回去」也不過是讓他再一次挨打罷了。當然,隨著打架經驗的積累,最後他贏了,然而卻養成了用暴力解決問題的習慣,至今仍是如此,這一點讓他經常在職場上吃悶虧。

不管是否打回去,家長一定要出面

這是來自我的大學教授李老師的解決問題方式,當時育兒領域的「大佬」紛紛主張打回去的時候,李老師就持反對意見,認為此舉不可行,在這個問題上,家長不應一刀切。

根據李老師說,當年她家女兒作為教師子女也受了不少委屈,小孩子之間總是打打鬧鬧,一次鬧大了,女兒就很委屈的問她:「媽媽,我可不可以打回去?」李老師思考了很久,並未給出草率的答案,而是第二天特地請了一天假,前去中學了解情況。

當確認女兒並非是與同學之間鬧不愉快,而是被校園小流氓團體盯上後,她果斷出面見了校長,並把對方的父母全部叫到了學校。

事後,李老師告訴我,這種事情初期家長一定要為子女出頭,給對方警告,然後再讓孩子「打回去」,這樣能給孩子極大的安全感,也避免讓孩子獨自面對暴力,孩子的自尊很脆弱,一旦喪失,將來就可能一生困囿於此。

最後,大家認為誰的做法更全面一些呢?或許有兒子的家長和有女兒的家庭意見不同,說出你的觀點吧!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喂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5g8i3EBnkjnB-0zIO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