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農曆
農曆是中國的一種曆法,是陰陽曆的一種,一般叫做陰曆。平年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於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11天,所以在19年里設置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節氣,以利於農業種植等活動。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60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中歷、舊曆,民間也稱陰曆。
2.農曆的起源與發展
農曆是我國採用的一種傳統曆法,是我國古代以來農民安排農事活動的重要依據,科學性、實用性都很強,因此流傳至今。農曆安排有二十四節氣,可以指導農事活動,主要在廣大農村中使用。農曆既依據地球回歸年所用時間,又依據月相變化而定,以身邊的氣象與物候條件、農事活動為參照,實用性強,成為四季分明、便於記憶的曆法。
3.現行農曆推算需要的天文點
因為現行農曆是定歷,所以農曆的推算需要以下天文點的時刻和黃經:月球近地點,月球遠地點,日月合朔點,地球近日點,地球遠日點,二十四節氣各點,上弦月點,望月點,下弦月點,還有地球公轉到某特定點的時刻等。
現行農曆是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利用現今最精確的農曆數據算出和排出的,他們使用的是現代先進軌道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