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提檔升級 海東拉麵崛起

2020-04-09   青海新聞網

拉麵人復工儀式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三月以來,萬餘名海東拉麵人陸續踏上了返程復工路。

市委書記鳥成雲同志親自為廣大拉麵從業人員送行,鼓勵他們在特殊時期為戰「疫」增添戰鬥力,不失時機做好拉麵產業復工復產,儘可能把疫情造成的損失搶回來、補回來,跑出復工復產「拉麵速度」。

經歷了疫情的衝擊,今年的復工路稍顯曲折,然而許多拉麵人的信心,卻異常堅定。

衝擊來了挑戰多了,這碗面的機遇和發展也將來臨——

政策「紅包」來了拉麵人心思活了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海東拉麵產業帶來巨大衝擊,近八成拉麵館關門歇業,面臨收入銳減、租金壓力、人員失業等一系列問題,甚至部分群眾有可能因此而返貧。

在抗擊疫情的大背景下,為確保拉麵產業不滑坡、18萬拉麵人收入不減少,確保已取得的脫貧攻堅成果不流失,春節剛過,海東市為拉麵產業平穩健康發展而量身定製的《海東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確保拉麵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了,內容涵蓋積極鼓勵開拓市場、全力助推脫貧攻堅、大力實施品牌建設、全面推動提檔升級等10個方面的內容。這對在疫情中面臨困境的海東拉麵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對18萬遍布全國的海東拉麵人來說,是這個春天最令人振奮的福音。

身處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的馬啟龍,看到政府出台應對疫情扶持拉麵產業的政策後,深深感受到了家鄉黨委和政府對拉麵產業的關心。「一直想優化資源,創新發展,合力打造一家獨具特色、獨樹一幟的拉麵企業。」馬啟龍覺得,現在拉麵店的身影隨處可見,可是真正具有影響力的中高檔拉麵企業卻寥寥無幾。在市場上打拚了10年的馬啟龍,閱歷、見識都廣了,他意識到僅靠一個灶台、一口鍋、幾張桌子,已經站不住腳了,必須提檔升級,創新發展。

馬啟龍說,這次疫情給拉麵產業重重一擊,雖然損失很大,但他的目標一直沒有變,依然是做大品牌,往規模化的方向發展。現在好了,政府出台了十大項優惠政策,他感覺實現目標的動力更足了。

和馬啟龍一樣,很多拉麵人表示,疫情初期,大家很擔心影響產業發展。看到家鄉政府出台政策給大家解決困難,心裡亮堂了好多。挑戰風險不斷增多,但政府部門真支持、出實招,他決心不再觀望,今年在拉麵店經營理念、管理水平、服務質量、產品研發上下功夫,創新拉麵產業發展模式,讓拉麵店能抗壓,經得起市場的考驗。

《「青海拉麵」龍頭企業評審辦法》《「青海拉麵」新開店和吸納建檔立卡戶勞動力就業的補助辦法》《推動拉麵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近年來,青海省委省政府和海東市委市政府從政策、資金、項目、培訓等方面先後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勵和扶持發展拉麵產業,打造勞務精品。在黨和政府的積極支持下,青海拉麵人將一碗面的產業「拉」得越來越長。

拉麵產業培訓服務中心

走向「一帶一路」全憑實力闖世界

一個白麵糰在拉麵師傅手中,瞬間就成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拉麵;30根細如頭髮的面絲穿過同一針眼,海外嘉賓紛紛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青海拉麵師傅技藝的高超。

2019年6月,鳥成雲親自帶隊,奔赴埃及、杜拜、俄羅斯等地,推介海東拉麵。這碗面漂洋過海,全憑實力闖世界。

活動期間,埃及開羅市哈佳樂投資公司、開羅半島俱樂部、開羅半島俱樂部行政中心、埃及開羅開泰國際有限公司分別與海東市韓鼎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海東市河湟源餐飲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海東市循化艾麥爾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海東市海拉特科技有限公司就開辦青海拉麵「韓鼎記」「河湟源」品牌旗艦店、研發供應調味品和餐飲投資及旅遊項目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標誌著海東拉麵走向「一帶一路」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30年前,大山深處貧苦的第一代化隆拉麵人靠著一碗拉麵走出山門,踏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30年後的今天,第二代、第三代化隆拉麵人帶著拉麵情懷,野心勃勃、信心滿滿:已經不滿足於把化隆拉麵帶到全國,還要讓化隆拉麵走上世界舞台,將化隆拉麵拉向「一帶一路」。

2017年6月,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第一家化隆拉麵店——海尼爾牛肉麵正式開張。馬黑買還清楚地記得,開業的當天,200平方米的店裡擠滿了前來品嘗的當地人。馬黑買說:「雖然之前也做過市場調研,但根本沒有想到會這麼火爆。不過,我要是馬來人,肯定也會來嘗嘗鮮,品味一下中國的美食。」

說起為什麼選擇在馬來西亞開拉麵館,馬黑買說,當時,化隆縣十幾個拉麵老闆一起到馬來西亞考察市場,最後就只有自己做出了開店的決定,不僅因為國家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也是看重了這裡的市場環境,但更多的是想把拉麵文化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走過30年的海東拉麵,在國內已經接近於飽和,必須謀求新的出路,「一帶一路」戰略是海東拉麵走出國門的最好機遇。

目前,在俄羅斯、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沙特、埃及等國家,化隆拉麵店已經達到了27家。每一家化隆拉麵店就像是「一帶一路」上的一盞燈,在照亮拉麵經濟前行的路、未來的路,也讓中國的拉麵文化閃亮世界。

海東拉麵走進俄羅斯

網絡+拉麵玩轉電商新天地

化隆縣扎巴鎮窯洞村村民馬青雲,曾是村裡第一個「上班族」。2013年,馬青雲辭去公職,回鄉創業,成立了拉麵電商中心。

當「拉一代」逐漸退居幕後,青海拉麵經濟的大旗開始由年輕人扛起。

馬青雲打造的拉麵電商中心,主要為全省的「拉麵產業」從業者提供勞務服務、信息服務、產品服務和線上培訓。由拉麵電商中心延伸而出的中央大廚房,兼顧省內特色產品銷售,帶動了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我們結合線上線下營銷團隊,成立『拉麵團』,以會員制在原材料上游做團購,不僅降低了原料採購成本,品質也得到了提升,短期還能幫助勞務人員培訓和做營銷活動。」馬青雲表示,他定期帶領平台採購團隊到全國各地食材原產地考察,將最適合的食材匯總起來,通過網際網路供應到全國的拉麵店或者會員店裡,並通過線上和線下打通上下游。

新一代海東拉麵人還不滿足於此,一個更大的發展藍圖應運而生。

2017年底,中國拉麵小鎮綠色產業園在化隆開工建設,標誌著化隆縣以「拉麵產業」為主,集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銷售配送為一體的全國拉麵中央大廚房食材供應基地建設拉開了大幕。依託當地秀麗的黃河風光,拉麵又與文化旅遊「牽手」,全產業鏈的打造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產業園建成後,預計年產值可達31億元以上。

牽手網際網路、創建電商中心、建設產業園,在「網際網路+」的時代熱潮中,海東拉麵敢於嘗鮮、勇於嘗新。「網際網路+拉麵」,這也是新時代、新一代海東拉麵人的新世界,拉麵產業提檔升級正當時。

外國友人點贊海東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