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瞰豫界丨商丘市睢陽區宋集鎮:種糧大戶改種藥材 藥用牡丹美了村莊 富了村民

2019-07-25     今報三門峽

宋集鎮李合六村民正在田地給藥材澆水

【核心提示】

一盞盞路燈讓鄉間小路變得溫暖而明亮,一朵朵鮮花在房前屋後與蝴蝶鬥豔,忙碌了一天的村民聚集在文化廣場上跳廣場舞,用歡快的歌舞表達自己心中的喜悅。

商丘市睢陽區宋集鎮黨委書記張紅利說,依託區位優勢調動土地流轉的積極性,宋集鎮與中華藥都——安徽亳州相鄰,該鎮多次組織種糧大戶到亳州參觀藥材種植,聽取經驗介紹,分析市場行情,讓種糧大戶吃下種植藥材的定心丸。採取多種措施加大土地流轉力度,依託當地資源條件,建成了藥材、葡萄、煙葉等特色優勢產業,美化鄉村既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又為美麗鄉村建設「造血」。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陳濤 見習記者 邵顯哲/文圖

發展藥用牡丹種植 助力鄉村振興

走進宋集鎮李合六村,成方連片的幾百畝藥用牡丹花開正艷,陣陣花香沁人心脾。慕名而來的人們三三兩兩徜徉在花叢中,興致勃勃地欣賞著牡丹花。

正在田間管理牡丹的李合六村村民李效亮介紹:「藥用牡丹全身都是寶,根莖丹皮是名貴的中草藥,牡丹籽榨出的牡丹油又是一種非常好的食用油,對降血脂和降血壓有很好的作用。藥用牡丹在林間村頭、房前屋後都能種植,適應性比較強,種植之後4~5年可挖根出售,既能抵禦種植其他作物的風險,又不影響村民外出打工,『懶漢』也能種。在政府的引導下,我們村利用林地、廢閒地種植牡丹400餘畝,既美化了村莊,又給群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李效亮是宋集鎮的藥材種植大戶,光藥材就種植了100多畝。他不但自己種植,還成立了睢陽區鴻豐農作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流轉本村和周邊村的土地種植藥用牡丹。同時,他還用「託管」的方式,給種植戶提供育苗、種植、收購等一條龍服務,示範帶動當地農戶轉變觀念,吸引群眾紛紛加入到種植隊伍中來。

「藥用牡丹的經濟效益不錯,市場前景也挺好。」李效亮算了一筆帳,牡丹的種植周期是4~5年,丹皮畝產800~850公斤,每公斤18元左右;牡丹籽3年即有收成,畝產150~200公斤,每公斤20元左右。按照5年為一個周期計算,除去種植成本,每畝年純收入在5000元左右,是種植傳統農作物收益的3~4倍。

像李效亮這樣的藥材種植大戶,在宋集鎮還有很多。近年來,該鎮為推進鄉村振興,依託與藥都亳州相鄰的區位優勢,積極培育生態綠色產業,引導種植大戶發展藥用牡丹等中藥材種植。目前,全鎮種植藥材面積1.1萬畝,其中藥用牡丹面積達3000畝。通過大戶帶動、入股分紅等模式,極大地帶動了農民種植藥材的積極性,有效促進農民增收,無形中推動了特色觀光農業的發展,吸引周邊城市市民前來遊玩觀賞。宋集鎮黨委書記張紅利表示,今後將進一步擴大藥材種植面積,充分利用全鎮近2000畝林地,動員群眾在林網內種植藥用牡丹,發展林下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特色種植結碩果,助農增收

睢陽區宋集鎮韋莊村村民靳中華告訴記者,現在菊花一畝地能收兩千斤左右,市場價格能賣到兩塊錢一市斤,一畝地也就是四千塊錢左右,刨去肥料和採摘的費用,一畝地也就是(純收入)三千五六百塊錢。

由於不錯的經濟效益,吸引了當地合作社、種植大戶流轉土地種植。當地的菊花種植有六個品種,在時令上依次錯開,從9月底開始採摘,一直持續到11月底。依託茶菊種植,當地形成了集育苗、種植、採摘、烘烤、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極大地帶動了農民致富增收。今年全鎮的菊花種植戶達到674戶,面積達到5400多畝。

睢陽區宋集鎮韋莊村馬芳農業種植合作社負責人趙正華說,按照一畝地平均收入3000元左右,菊花這一個產業,就能為宋集鎮的種植戶帶來1500萬元的收入。菊花這個產業從6月份的大田移栽到中後期的管理,到11月底採摘結束,可以覆蓋全鎮,婦女勞動力占75%以上,大概是18000人。

睢陽區宋集鎮崗叉樓村村民李永梅說,到了菊花採摘的季節,一些種植大戶會到村裡招工人採摘。能掙不少錢呢,一天能摘二三百斤,三毛錢一斤,一天可以掙六七十元。

據悉,宋集鎮緊靠中國藥都安徽亳州,當地政府充分發揮這一區位優勢,發展訂單農業,積極引導合作社、種植大戶發展藥用菊花、油芍、白朮等中藥材種植,極大地帶動了當地土地流轉。

李合六村依託與藥都亳州相鄰的區位優勢,流轉土地5000餘畝種植白朮、牡丹、菊花等中藥材;大趙樓村通過土地流轉打造了千畝優質葡萄採摘園。同時,著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先後培育農民合作社8家,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成為當前農業發展的主力軍,「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在該鎮農村大地上漸趨成形,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截至目前,全鎮6.5萬畝土地共流轉3.55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4.6%,全鎮新註冊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8家、家庭農場11家,為全鎮農業持續、高效、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開展「黨建+人居環境整治」助力鄉村振興

宋集鎮黨委書記告訴記者,鎮里積極開展黨建宣傳活動。通過黨委帶動、支部推動、黨員促動、黨群互動的「黨建+」工作模式,要求各村召開黨員大會,號召全體黨員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來,向群眾發放倡議書、規範完善村規民約、開展政策宣傳等活動,引導村民自覺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來,做人居環境提升的主要參與者。

張紅利說,將黨員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黨建考核,能夠形成責任明確、獎懲分明、客觀公正、科學規範的目標考核機制,有力推動黨建和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班子成員包聯21個村,督導進度、協調難題,對發現的問題和不足,督促各村採取措施加強整改,黨員幹部始終堅守在環境整治第一線,全力將環境整治工作抓緊、抓牢、抓細、抓實。做到「點、線、面」結合,實現點上有突破,線上有亮點,面上全覆蓋,能夠全力提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截至目前,該鎮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共有800餘名黨員幹部發揮了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有力促進全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開展,環境改善成效明顯,各村的村容村貌不斷提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_ihKGwBmyVoG_1Z9a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