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的改革正在進行中,從最初的將固定編制轉變為簽訂聘用合同,到現在的個別單位會直接取消編制,改革力度越來越大,這次改革涉及到全國事業單位3000多萬職工的利益。
到2020年,預計事業單位改革全部完成,那麼關於編制、工資、職稱到底都有哪些變化呢?一起來看一看。
1、編制
很多人選擇事業單位都是因為編制,看中編制的穩定,鐵飯碗工作,不用擔心失業,但隨著改革的進行,一些事業單位或取消編制,改為聘用制,不再像以前一樣,一個編制就一勞永逸,但是聘用合同與勞動合同以及臨時工所簽訂的勞務派遣合同完全不同,穩定性還是不成問題的,大家也不用擔心取消編制後會沒有保障。
目前為止,關於事業單位的編制改革,變動最大的就是取消編制的群體有高校教師、公立醫院,以及從事營利性活動的單位。這些單位取消編制後,對能力強的人員就是一個很好的額機遇,不用再吃「大鍋飯」,但營利性活動單位編製取消後,待遇就同單位或者企業經營狀況掛鉤了,總之有利有弊。
2、工資
在改革過程中,大家最關注的就是工資待遇問題,可以放心的是除了改制為企業的單位會受到影響之外,其他單位不會受到較大影響,而且事業單位對於工資分配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
同時,從2017年開始,事業單位技術人員允許離崗創業保留人事關係3-5年,並且在這期間,會按照原有工資水平發放基本工資,並且保存其參與職稱評審、崗位等級提升、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益。也鼓勵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到社會進行兼職,這等同於可以拿雙份工資了。
3、職稱
在事業單位的職稱評定上,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唯學歷論、唯論文論,尤其是在科教人員的職稱評定上,推行師德問題一票否決,對一線教員,尤其是鄉村教師加大職稱評定的傾斜力度。
現在事業單位改革力度較大,改革也沒有結束,很多考生擔心,事業單位是否還是自己所追求的「鐵飯碗」?針對現在改革了解到的,並不是所有的事業單位有影響,即使是改為聘用制,也是不錯的選擇,能讓自己有上升的空間,大家都是平等的,靠能力決定自己的福利待遇。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轉載,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構成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