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到年末,這部壓了許久的國產劇終於露了頭。
從籌拍到殺青再到預告,粉絲巴巴地在官博底下等定檔等了一年多。
沒想到這一天,猝不及防地,它裸播了——
《慶餘年》
說起來,這部戲,最開始吸引到我的,是演員表里的三個字——
陳道明。
《少年包青天》里的八賢王、《康熙王朝》里的玄燁,有價無市的老戲骨,他能出演網劇?
第一反應,這戲配嗎?
先來看看劇本的原身。
改編來自貓膩的同名小說,一部古早的男頻爽文。
看著好像有點不入流。
好在作者的文風有特色,故事線複雜但能自圓其說,人氣向來頗高。
不過,小說好看,不意味著戲好,《將夜》、《擇天記》就是前車之鑑。
還缺個人,誰呢?
一個好的編劇。
這部劇很上道,請來了王倦。
江湖上有名的「三不寫」——
弱智的主角不寫,
弱智的反派不寫,
狗血三角戀不寫。
有他加持,這戲才算是穩了。
穩在哪?原著是本實打實的穿越小說,所有人物的行事動機就出在這點上。
但guang電禁穿越,於是倦大索性用主角寫小說的方式替代。
我不說我穿越,我就是寫了本書,你能怎麼辦?
一波操作狠狠打了那些把廣電當盾牌的編劇團隊。
然而,即使如此,劇開播後仍有觀眾不買帳。
為何?
這樣的卡司、這樣的服化道,你竟然不是正劇,反而是部主角一路開掛的爽劇?
最初奔著正劇而去的觀眾紛紛給出差評,導致這部劇開分才7左右。
直到回過神後,找到正確方式打開再看,咦?香了。
評分也一路上升了,目前豆瓣8.0。
的確,他是個「爽」劇,
但它爽得好。
01.
既然是「爽」劇,主角自然少不了金手指。
這個一路開掛的男主,名叫范閒。
名字聽著就很討嫌,也確實如此。
一穿越到慶國,就被追殺,身體還變成了嬰兒。
娘死了,爹也不疼。
躲開了殺手後,就以慶國戶部尚書范建的私生子身份養在澹州祖母的府里。
這麼個苦情開局,慘嗎?
慘,也不慘。
慘的是身世,不慘的是主角有掛。
爽文的套路,第一武力值要高。
於是主角從小就被能與四大宗師比肩的高手五竹指導。
第二人要聰明。
於是乾脆就讓他保留了現代記憶,少年老成。
管家越矩管教我的下人?
表面不動聲色,循循善誘,等人把臉湊過來了,再一個巴掌打下。
師傅半夜領我開館挖墳?
二話不說,直接開干。
師傅好奇,你不問我為什麼嗎?人家反而一副我什麼都懂的淡定樣兒。
違和嗎?當然。
可因為一開始就說了這是個現代人,所以劇里的一切無厘頭都有了說法。
但掛開多了,容易生厭,因此人物必須要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怎麼拉近呢?
這就是王倦劇本最有意思的點——角色討喜。
范閒這人活得通透也洒脫,細枝末節從不往心裡去,心裡卻其實比誰都明白。
就拿范閒祖母來說,從小到大,祖母對這個孫子的態度都很微妙。
世家子弟讀書,乃是第一要事。
遠在京城的范閒父親派來個老師,祖母不僅對這事不上心,言語中仿佛還發出一個信號——
不想讓范閒成才。
這麼看來,祖孫二人離心,那是必然。
結果到了范閒要離開澹州去京時,這個中緣由才逐漸明朗起來。
祖母看似疏遠,實則是知道他身世隱秘,為了護他周全不想他出頭。
所以他臨走前在祖母額間留下一吻。
這個吻,既是對祖母過往疏遠的理解,也是對祖母感情的回饋。
這場對手戲極好,好在哪?
人物有感情了,觀眾也能感同身受了。
但情在真,不在濫。
范閒父親,身為戶部侍郎,位高權重。
卻把兒子一人留在千里之外的澹州,從小到大不聞不問。
小時候,女兒去澹州小住,他只接嫡女回京,卻不管兒子。
所以長大後的范閒來到京都見到父親,直接拒絕了父子情深的戲碼。
也沒多苦大仇深,反正都是明白人就別說場面話了。
這樣一個愛憎分明的聰明人,甚至有時還自帶官方吐槽。
觀眾能不喜歡嗎?
02、
當然僅是主角討喜是不夠的,慶餘年妙就妙在,它是個群像故事。
而且,配角的人設也完全不臉譜化。
比如,我們就來看看,同樣是「愛財」,怎麼寫出不重複的人設。
男主繼母的兒子,范思轍。
一出場就追在帳房先生背後要錢。
一場戲,就知道,得,又是一個地主家的傻兒子。
不僅如此,在家也很慫。
什麼內院爭鬥之事一概不知,整個人就是一錢串子。
的確,這人是挺二不愣登的,但人家不是個草包。
喜歡錢是真的,會賺錢也是真的。
看起來虎,可行事依然有著自己的底線。
一有外人說自己家裡的閒話,管你是什麼權貴,下意識的就要跟人干架。
錢要賺,家人也要護。
有缺點也有閃光點,人物才算立起來了。
再講另一個人,王啟年。
誰呢?
簡單來說就是政府機關的文員。
穿的體體面面,講話斯斯文文。
一份好工作,暗地裡卻幹著倒買倒賣的活計。
也沒少賺到油水。
可你抓著他了,他變臉也快。
一番話,情真意切,聽者傷心聞者流淚。
奸商的智慧給他學了個十成十。
不過,名聲如糞土,錢財似性命,倒也光明磊落。
你們看,同樣是「財迷」,這倆一個財迷得可愛,一個財迷得歡樂。
看似相同,卻又完全不同。
03、
當然,角色有血有肉,故事撐不起來,就很容易變成隨便刷刷的下飯劇。
不過這部劇,雖說只是網劇,卻難得的「不敢倍速」。
為什麼?
反轉太多。
當然,不用擔心,《慶餘年》一如王倦一貫的作風:喜歡反轉卻不故作高深。
就像前面所說,男主自小被寄養在澹州祖母府中,折折騰騰地,也算平安長大了。
但該來的總會來,忽有一日府中的管家聯合外人投毒,並且還派了人專門暗殺。
想來想去,最大的嫌疑人莫過於繼母二姨娘。
為了什麼?
家產。
男主決定一靜不如一動,乾脆直接上京,查明此事。
不出所料,一來,馬車就被攔下。
自己的護衛被調離,改由一個摸不清路數的小廝護他到范府。
小廝故意繞彎將男主帶到神廟。
守門的人本來是阻攔,轉頭出來後又說你可以去偏殿。
男主稀里糊塗進去後,與一個神秘的雞腿少女相遇。
小廝是誰?為什麼去神廟?廟裡的貴人是誰?少女又是誰?
直到這,男主都還懷疑這一切是姨娘為了爭家產才有的一場戲。
所以,小廝送他到范府,準備告辭時,他還詫異對方竟然不是府里的下人。
接下來,你以為男主要開始跟姨娘鬥智斗勇爭家產了吧?
誰想,面見范父的時候,他爹知道了他的懷疑,直接在飯桌上三方對峙。
一連幾個鐵證砸給繼母柳氏:
投毒的周管家是你派去柳州的。
周管家是接了你的密令才與鑒查院聯手。
能在鑑察院做手腳的必是皇族中人,而你的堂妹正好是。
這麼多證據你怎麼說?
兇手會承認自己是兇手嗎?當然不會。
那范父是傻嗎?當然也不。
范父只是太了解自家的姨娘,她沒那麼蠢,也沒那麼大的膽,她會為爭家產搞事兒,卻絕不敢殺范家少爺。
本以為要內鬥好幾集的姨娘,就這麼從王者變成了青銅,夠反轉吧。
然而,反轉多,但不亂,而且鬆弛有序,看著不累。
更奇妙地是,劇情里的鉤子一直能牽著觀眾走。
笑完之後還得問,犯人不是姨娘,那又是誰?
4、
其實呢。
策劃整場局的人是慶帝。
男主以為自己回來是一場家宅內部財產相爭的倫理大戲,沒想到只對了一半。
爭家產沒錯,但爭的卻是「內庫」。
與他相爭的人也不是范府姨娘,而是太子與長公主。
先來講內庫是什麼?
范閒的母親是個商業奇才,所獲財富無數。
她死之後,商號劃為國有,交由長公主李雲睿管理,稱之內庫。
但長公主是為太子一脈,內庫實則是太子的根基。
皇帝不滿內庫為太子私有,於是搬出了范閒。
並且欽定范閒與長公主之女聯姻,接替內庫的掌管之權。
長公主和太子二人,一個不滿女兒嫁個無名小子,一個不想內庫大權旁落,所以才策劃了最開始的暗殺。
一計不成,又打算在男主進京當天用宮女攔車毀了他的名聲。
但這一切都逃不過慶帝的眼睛。
為什麼本來應該在男主進京時攔路的宮女沒有出場?
因為皇帝先手派人給解決了。
為什麼男主原來的護衛被調離,新來的小廝帶著他去了神廟?
因為皇帝想撮合他於長公主之女見面。
也就是藏在案底下的雞腿少女。
皇帝全然知道長公主與太子的手段,可他只是暗地裡見招拆招。
後來叫來倆人對峙,雷霆之怒,氣的卻不是他們野心勃勃。
而是手段齷齪、不夠高明。
為什麼?
因為帝王懂人心。
你在太子之位,如果不爭,那就是你不夠格坐這個位置。
你可以爭,但你再怎麼爭,也都是我在的掌控之下。
這就是帝王心術。
而范閒也不是皇帝愛護有加,非保不可。
只是個魚餌,用來釣這些活在普天之下莫非皇土裡的芸芸眾生。
將內庫物歸原主只是個名頭,測的全是隱藏在之後所有人的小心思。
如此看來,每個人都只是皇權下的一枚棋子。
這也意味著《慶餘年》雖然是「爽」劇,內核卻不傻白甜。
男主最後真正要對抗的應該是帝國的根基,也就是,這個根基的集成者慶帝。
陳道明飾演的慶帝,從頭到尾無名無姓,他是一個符號,是封建思想最好的模本。
帝王心術,看懂的人才能僥倖逃生。
而《慶餘年》,它的核心就在於活著二字。
如今,劇情剛起了個頭,卻留下了許多懸念。
那個只在台詞里出現的男主的母親——葉輕眉。
為什麼同樣會現代的黑科技,她也是穿越來的嗎?
她留下的箱子裡到底放了什麼?
而且她,又是為何而死?
在這裡也就不給沒看過原著的觀眾過多劇透了。
值得提一嘴的是,作為新晉人氣小生的肖戰在劇里飾演雙面間諜言冰雲。
因為原著是個大後期英雄所以戲份不多,但人設很帶感。
可以期待下後面的表現,也算是個追劇的彩蛋吧。
【頭條號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