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斤胖子連續1568天,5點起床跑8公里:我心裡至少放棄了1000次

2019-11-28   全民跑步

堅持這件事,通常都會輸,但偶爾會贏。

撰文 / 小葉

編輯 / 橙橙

出品 / 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越到冬天,小編在微信後台就會看到越多這樣的留言:

「小編,現在好冷啊,這個冬天該怎麼堅持跑步啊?」

「小編,我堅持跑步一段時間了,可感覺自己沒瘦呀,我都沒信心了!」

「小編,我堅持跑步快50天了,可還是覺得自己意志不夠堅定,我在懷疑自己是否能堅持下去。」

「小編,堅持跑步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

堅持跑步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把跑步堅持到底,會發生什麼呢?我想,我給不了你們答案,但下面這個人,他或許可以讓你知道堅持的意義。

他叫黎晨,今年37歲,跑團的人此前都稱他為團肉(現在看來要叫團瘦了)。他從2015年6月28日正式跑步減肥,每天早上5點起床,最少跑8公里,到現在已經堅持了1568天,從250斤減到了150多斤。

今天,我們聽他來說說堅持跑步的意義。

第一階段:抗拒

「誰要是跑步,這不是有病嗎?」

在33歲之前,黎晨從來沒跑過步。小的時候,他的體力就超級差,「是個不折不扣的體育渣。」

2001年,20歲的黎晨剛參加工作,就職於高德地圖。當時,這家企業還是創業公司,工作壓力很大,生活不規律,還特別能吃東西。僅僅用了2年,黎晨的體重從170斤漲到了將近250斤,「生活壓力大吧,人還特別愛吃,又不愛動,所以胖了。」

胖倒不要緊,最主要的是,黎晨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各種慢性病襲來,精力跟不下,一到下午就特別累。為了扭轉身體狀況,2008年黎晨選擇改行到了體育行業,幻想著從事體育行業,能有一個運動的氛圍,有助於減肥。結果,沒有付出實踐的他,並沒有因為環境的改變而瘦下來,相反越來越胖。2015年的一份體檢報告後,醫生的各種警告,讓他開始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於是他開始了跑步,「當時沒想著減肥,就想著靠跑步保持健康,鍛鍊一下身體素質。」

這樣想著,黎晨邁開了1568天中的第一步。

2015年6月28日,前一天晚上臨睡前,黎晨定了早上4點半的鬧鈴,他要逼迫自己早起跑步。早上鈴響了,黎晨隨手就關掉了,過了三秒後,他猛然驚醒,「今天是第一天跑步的日子。」不情不願、哈欠連天的,他起床了。

然而,最痛苦的不是起床,而是跑步。這是他第一次跑步,拖著250斤的身體,黎晨跑了幾百米,就坐在馬路上起不來了,雙腿灌鉛,肺都快吐出來了。「放棄真的是當時唯一的想法。」休息了半天,黎晨又回家了,一路上一直不停咒罵自己:「這不是有病嘛?好好的覺不睡,來受這份罪,明天再也不來了,誰來誰有病!」

結果鬼使神差的,跑完步的當天晚上,黎晨又定上了4點半的鬧鈴,第二天早上又出現在了大馬路上。這次還是跑了幾百米就不行了,蹲在路邊喘了好久的氣之後,黎晨決定:「為了敦促自己進步,我要開始每天都跑步,每天都在朋友圈打卡,並寫下自己的感受。」

而當時,身邊的朋友沒幾個支持他的。有些人心疼他,說別跑了,多累呀,就這麼胖著吧,也不影響啥;而更多的人是等著看他的笑話,等著看他什麼時候放棄,「剛開始的時候,我自己都不相信我能堅持下來。為了能激勵自己,我會想像自己如果瘦下來,是怎麼樣一種感受?」

就這樣,從一次能跑幾百米到1公里、2公里、3公里……20天之後,他能一次性跑5公里了,雖然還是很慢,7分配速,「但是我覺得很滿足。」從這天開始,每天跑完5公里,他還會走3公里,湊夠8公里。

二十天的時候,黎晨已經能接受早起去跑步了,對跑步也不像早先那樣排斥。在這期間,當然也有起不來掙扎的時候,也有跑不動想放棄的時候,但黎晨想起村上春樹那句話:「別人怎麼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靈卻無法矇混過關。違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則,哪怕只有一次,以後就將違背更多的原則。」

令他驚喜的是,這時候他的體重已經由250斤降到了240斤。有效果才能更努力,儘管只減了10斤,但黎晨很高興,他似乎看到,瘦了的自己在光明的彼岸向他招手。

第二階段:入坑

「跑完首馬,坐在馬路上痛哭」

一個月後,黎晨能一下子連續跑1個10公里了!事實上,從畢業到現在,儘管工作上取得過一些成就,但黎晨早就學會了波瀾不驚。但是跑完10公里的那個早上,他一直很興奮,見到所有人都想告訴他們這件事,「真想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一個200多斤的胖子,能跑10公里!」

而不只是10公里能給黎晨驚喜,跑步一個月之後,他的精神好了很多,下午不再睏了,一天總是很有精神,工作也更專注了。都說,30天養成一個習慣,這個時候,跑步已經慢慢成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開始入坑了。

在這期間,黎晨不僅每天堅持跑8公里,而且開始控制飲食了。「食量減了三分之一,少鹽少油,多吃一些蔬菜,最重要的是,我把豬肉給戒了,只吃牛肉和雞肉。」之後半年,他沒吃過一口豬肉。

就這樣,跑量在一點點增加,體重在一點點減少。就在黎晨一下子能跑20多公里的時候,他的體重減掉了70斤。

就這個時候,黎晨覺得自己可以參加一場半程馬拉鬆了。第19屆公園半馬,是他的首半馬,他很輕鬆地完賽,成績是1小時51分。

2016年的秦皇島馬拉松,這是黎晨的首個全馬。為了這場全馬,他備戰了好幾個月,35公里左右的長距離拉了3、4個,「當時我跑37、8公里的成績是4小時多一點,所以我覺得自己是可以完賽的。」

儘管心裡有把握,但站在秦馬起跑線的那一剎那,黎晨還是很忐忑,「真正比賽確實不一樣。」起跑之後,本來黎晨是想按照自己的節奏跑的,但一起跑,就被打亂了。到了35公里處,經歷了生不如死的撞牆階段,他差點堅持不下去,腳步越來越沉重,「但想到自己堅持了快1年,就差那麼幾公里了,我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4小時42分,衝過終點後,黎晨坐在馬路邊痛哭不止,他完全無法抑制自己的情緒。妻子和孩子找了半天才找到他,看到他泣不成聲的樣子,以為他跑傷了,連問他哪裡疼,「我沒法說出我的感受,我就是一個勁地哭,我就覺得過去一年真是太不容易了。」

這一年,見過無數次凌晨4點半的北京,跑鞋穿壞了好幾雙,無視別人的冷眼和嘲笑,黎晨其實心裡都在憋著一口氣:我要證明我自己!現在,他從一個250斤的胖子變成了能完成全馬的跑者,情緒一下子得到了釋放,這些過往的片段竟讓他像個孩子一樣大哭不止。

所以,誰說結果不重要?

第三階段:痴狂

「1個多月,沒吃一粒米飯」

不過,在堅持跑步400天的時候,黎晨的體重就不動了,一直維持在180斤左右。很多第一次見到他的人,都不相信他是跑步的。當他們得知他居然已經堅持了1000多天之後,都紛紛表示:「這充分說明跑步不減肥。」

不只是別人,黎晨自己也知道雖然瘦了很多,但按照標準,體重還是超重的,「我的目標:標準體重160斤以下。」 今年8月份,黎晨決定再次減肥。他制訂了3個月的減肥計劃,包括三個方面:

1、有氧運動

每天早上起來跑步,最起碼10公里。因為跑量增加了上去,他的速度也快了不少,前段時間半馬成績還提高到了1小時34分。

2、力量訓練

每天晚上進行60-80分鐘的卷腹、舉鐵等力量訓練,一部分在健身房完成,一部分在家完成。有時候把兒子當啞鈴舉來舉去,「我兒子正好70多斤,很合適。」

3、控制飲食(不建議照搬模仿!)

這是黎晨最重要的手段。不是節食,不是不吃,而是如何吃,每次吃飯之前都會問四個問題: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什麼時間吃?回答了這四個問題,就解決能量攝入的問題了。

吃什麼,他有三個秘訣:

A、低碳水,減少糖原的來源。他曾經1個多月都沒吃一粒米、一口饅頭、一條面。主食就是玉米、燕麥、紅薯、土豆,蒸熟了直接吃,「我原來也擔心身體會不會垮掉,但發現沒事,粗糧的原糖轉換率會低很多。」

B、高蛋白。雞胸肉、牛肉、雞蛋等高蛋白的食物,黎晨一般一頓飯能吃半斤;

C、零脂肪。很多時候,晚飯都是煮了青菜拌點生抽直接吃。為了不沾油,他推掉了好多聚會,別人都說他不融入集體了。就算是吃牛肉,也是水裡涮了好多遍,「拿起來用手捏一下,都沒有油的那種」。

這三樣,每一樣堅持下來都很難。還好,黎晨身邊有一個愛健身的朋友,他跑步不行,讓黎晨帶他跑步,他帶黎晨健身擼鐵,「夥伴的作用很重要的,有時候早上不想跑的時候,一想到要陪他,就只能硬著頭皮起來。」

10月31日那天,長距離拉練回來的黎晨,和往常一樣稱了一下體重,「79.2公斤,減到了160斤以下。」當時他有點興奮,也有點感動,看著那個數字,內心百感交集。

從那之後,黎晨開始慢慢恢復飲食,「恢復飲食需要半年時間,不然又反彈了。這段時間,我會把碳水慢慢加上去。」

雖然自己的3個月減肥計劃很成功,但黎晨還是直言:「在過去的1500多天裡,數不清有多少個早上不想起,數不清有多少次饞瘋了,數不清有多少個晚上是在飢餓中入睡的。以後再也不減肥了,太痛苦了。」



第四階段:解放

「不再被跑步數據所綁架」

今天,是黎晨連續跑步1568天的日子。這4年半以來,他每天都在跑。黎晨說,他已經深深喜歡上跑步了。他喜歡傾聽耳邊的啾啾蟲鳴;喜歡耳邊的習習涼風;喜歡思想的天馬行空;喜歡跑步時的大汗淋漓;喜歡肆意自由而急促的呼吸;喜歡衝刺時的感覺和喜悅。

跑著跑著,不僅身體變好了,體重變輕了,意志力變強了,他還發生了這些變化。

跑步1568天後,他不再關心顏值這件事。

自從他減肥成功之後,大家就都說,「你臉上褶子太多了,像沙皮狗似的」、「還是胖的時候好看,現在好顯老啊」、「瞧你瘦的,都沒人樣了」......

黎晨從不把這些話放在心上,他覺得瘦了之後,輕鬆多了,另外在減肥的過程中他還自學了營養師課程,通過學習他知道,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營養素的增加,皮膚還會緊緻的,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那些人只是這麼說而已,你要讓他們選擇胖還是瘦,他們肯定選擇瘦。」

「我都到這歲數了,馬上38歲了,家庭很好,孩子也大了,我也不在乎顏值了,更何況還可以恢復呢。畢竟大家都說:減肥是最好的整容嘛!是個人都會老,那為什麼不是身體健康得老去呢?所以,如果再來一遍,我還是會選擇跑步減肥。」

跑步1568天後,他不再追求馬拉松成績。

跑步這麼長時間,黎晨參加的比賽不算多。他的半馬最好成績是1小時34分,全馬最好成績是4小時14分。很多人一聽到他的半馬成績,都會說:「那你全馬得衝擊330啊!」

但黎晨不想追求成績了,他覺得隨遇而安就好。「其實破4的話,現在肯定是沒問題的,就算前面跑,後面走下來都能破。但也沒啥意義。」

對黎晨來說,如果真有一個數字讓他覺得很有意義的話,「那大概就是我堅持跑步10000天吧」。

跑步1568天後,他不再被跑步數據所綁架。

之前跑步的時候,黎晨總是想著打卡這件事。他要戴上手錶、手環,還要拿上手機,打開手機上所有的跑步APP,微信步數也力爭第一。「就感覺卯著一股勁兒為別人的眼光而跑。」

但現在,每天早上出門的時候,他手錶、手環不戴,手機不拿,輕裝上陣。「數據沒啥意義,自己跑了就好,我現在微信步數都排幾百,但一點也不在意。」

以前跑步的時候,黎晨喜歡快,覺得不夠快不夠多,在朋友圈打卡就沒面子;但現在,他有時候還都8分慢跑,也樂在其中。

黎晨慢慢地想明白了,到一定程度之後,跑步就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了。「跑步就是種很好的生活方式,是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好而服務的,不要被跑步數據所綁架。」

下面是一些簡單的問答,關於連續不間斷跑步,看看黎晨有什麼招可以支。

1、你堅持了1500多天,膝蓋怎麼樣了?

黎晨:我的膝蓋很好,從沒受過傷。膝蓋要想不受傷,還是要注意三個方面,一個是跑得慢,加速度也要慢慢加;一個是謹慎加量,跑量和速度一樣,要慢慢加,別猛干;一個是練習核心力量。 總而言之,要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

2、在跑步路上,你最感謝的人是誰?

黎晨:最感謝的人,肯定是我愛人。早晨起來拉練,一睜眼人沒了;晚上吃飯的時候,還得打電話問在哪。我就天天這麼浪,換別人早都不行了。

以前,因為跑步犧牲了很多陪孩子的時間,之後我會減量,多陪家人。如果還有需要感謝的人,應該是那些陪伴我跑過山山水水的夥伴們,以及那些鼓勵過我和嘲笑過我的人。

3、跑步對你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黎晨:對我身體的改變不是最大的,內在的改變才最大。我本來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能吃能睡,心寬體胖,遇到一些小小困難就輕易放棄。而過去1500多天的跑步經歷,讓我變得堅強了很多。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困難時,總有一些人一些事,會給你戰勝困難的勇氣。我想給我勇氣的應該就是那個風雨無阻中拚命向前的自己吧。

4、堅持跑1500多天,這麼難,你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黎晨:說實話,過去的1000多天裡,我心裡至少放棄過1000多次。

什麼是堅持?當你還未開始就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也要把它堅持到底,你很少會贏,但有時候也會。

結果最後,真的贏了。

不過,跑過步的都知道,當跑到一定程度之後,就不再是堅持的事兒了,就是一種生活習慣。你不跑反而會難受。

結語——

楊絳說:「一般人的信心,時有時無,若有若無,或是時過境遷,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應,就懷疑了。這是一般人的常態。而那些一輩子鍛鍊靈魂的人,對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彌堅。」我想,黎晨就是這樣的人,做一件事,然後堅持100天、1000天、1500天。我們的跑友中,也一定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默默堅持著、默默變化著。

經常有人說,我堅持很多天了,怎麼還沒看到效果?其實,看起來沒有效果,其實你的身體和心理已經不知不覺發生了變化。就像大樹一樣,看似沒有開出花結出果子,但卻在地下扎了很深很深的根。 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的。

互動:來說說你堅持了多少天跑步,有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