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攀登者》將映,登珠峰到底有什麼意義?

2019-09-30     Neets電影

70周年國慶將至,小夥伴們準備好電影票錢了嗎?

《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部獻禮片都已蓄勢待發。

其中想看人數最多、期待最為兩極的,當然是「含京量」最高的——

《攀登者》

自從《戰狼2》、《流浪地球》兩部電影成就百億票房,吳京的一舉一動就深受粉粉黑黑的「京准打擊」。

此次新作依然貼緊主旋律,改編自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真實歷史。

預告片中直接打出「為國登頂,寸土不讓」的口號,吳京更是手舉國旗高喊著「祖國萬歲」!

這不是分分鐘無縫對接了《戰狼》的爭議鏡頭嗎?

果然,影片還沒上映,就早早引發了一輪大範圍的豆瓣刪評。

7000多條評論早早在電影條目下展開論戰,很多熱門評論如今都已經消失不見。

這又是一場戰狼PTSD深惡痛絕的自嗨YY嗎?

這又會引發一場評分大戰嗎?

別著急,先看看相關的官方歷史: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成功登頂珠峰,開創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的歷史。

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9名隊員成功登頂珠峰,其中的女隊員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登頂的女性。

與目前公開的電影劇情相比,除了主角姓名外基本一致。

但在登珠峰這事兒越來越商業化噱頭化的如今,很多人自然就先有個疑問:

登珠峰這事到底有什麼意義?所謂「為國登頂」是不是誇大其詞?

甚至出現了一種質疑,認為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裡,這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

為此,我們就不得不回顧一番當時的背景了。

珠穆朗瑪峰,喜馬拉雅山脈主峰,人類攀登探險的聖地。

1953年,英國珠峰登山隊沿南脊攀登。紐西蘭隊員埃德蒙·希拉蕊與嚮導尼泊爾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一起,於5月29日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巔。

這是整個人類的壯舉,同時也具有濃厚的政治意味。

希拉蕊以他的登頂慶賀英國女王伊莉莎白6月2日的加冕,被女王授予了登基後的第一個爵位。

而在中國與尼泊爾之間,登珠峰也曾是談判桌上的重要籌碼。

如今我們都知道,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尼邊境線,北部在中國,南部屬尼泊爾。

但在上世紀50年代,尼泊爾曾屢次向中方挑釁:「中國人都沒上去過,怎麼能說是你們的?」

甚至尼泊爾的叫囂背後,還站著同樣覬覦喜馬拉雅山脈、與中國矛盾不斷加劇的印度

所以,登珠峰在當時成了一項國家使命!

要知道,珠峰南坡相對溫暖平坦,北坡相對陰冷陡峭。

從中國這邊的北坡登頂,一直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

1960年3月,由214人組成的中國登山隊來到珠峰腳下。同年5月,中國登山隊從北坡發起突擊。

與之同時,一支印度登山隊也在南坡尼泊爾境內攀登珠峰,兩隊之間暗暗角力。

終於在5月25日凌晨4點25分,王富洲、貢布和屈銀華三人成功登頂!

中國人第一次登頂珠峰,也完成了人類史上首次從北坡登頂的壯舉!

為了減少負重,他們沿途丟掉了很多裝備,甚至包括救命的氧氣瓶。

最終帶上並留在峰頂的,只有一面五星紅旗,和一尊20cm高的毛主席半身石膏像

而那支印度登山隊在到達南坡海拔8,625米的高度時,由於風大無法前進,宣布放棄。

次年,中尼正式簽訂邊境條約,珠峰北坡歸為中國領土。

因為珠峰峰頂劃在了中國境內,全世界繼而公認,世界第一高峰屬於中國!



有的人可能會再問,既然1960年成功登頂,為什麼1975年還要再次挑戰呢?

事實上,根據國際登山慣例,登頂必須有充足的證據才能得到公認。

其一是在峰頂留下紀念品,其二是拍攝照片。

而第一次登頂時值夜晚,無法拍攝照片;放在頂峰的毛主席石膏像又太輕,被風捲走了。

因此,很遺憾,國際登山界並不認可。

在此後的十多年裡,越來越多的國家登山隊成功登頂。

始終受到質疑的中國登山隊,亟需再次證明自己的實力。

終於在1975年,中國登山隊第二次攀登珠峰。129名隊員,發起了迄今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珠峰登頂活動。

5月27日,索南羅布、潘多、羅則、桑珠、侯生福、貢嘎巴桑、大平措、次仁多吉、阿布欽9名隊員登頂成功。

他們豎起三米高的紅色覘標,創造了男女混合集體登頂人數最多的世界新紀錄。

其中,副隊長潘多成為第一位從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

後來的西藏登山隊隊長桑珠回憶:「索南羅布、羅則和我,莊重地舉起了國旗。五星紅旗就這樣飄揚在地球之巔,真的特別驕傲,特別激動。」

他們九人擁抱流淚,一遍遍對著群峰呼喊,完全不記得吸氧和休息。

可惜的是,就在11天前的5月16日,日本登山隊員田部井淳子在尼泊爾人的幫助下,搶先從南坡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登頂珠峰的女性。

與這項榮譽的失之交臂,則是因為一條錯誤指令。

根據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發表在《科學生活》雜誌的回憶文章,攀登珠峰的關鍵因素是氣象條件,當年5月中旬就是基地預測出的適宜天氣。

但在體委的一條電令中,錯誤預測雨季會提前來臨,要求登山隊務必在5月7日前登上頂峰。

在這樣的指揮下,隊員強行登頂失敗,又因為體力耗盡、食品短缺,錯過了中旬——也就是日本隊員登頂的好天氣。

幸而5月25日又出現了一次機會,當年的登頂任務才沒有徹底失敗。

了解了這些史實背景,再來看吳京的《攀登者》,相信大家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和標準。

能不能尊重歷史,能還原多少歷史,勢必是電影上映之後的一大爭議點。

吳京《攀登者》將映,登珠峰到底有什麼意義?

平心而論,電影主演章子怡、張譯,監製徐克,都是妥妥的質量保證。

而導演李仁港,近作《盜墓筆記》、《錦衣衛》之類的,口碑就真的很是堪憂。

值得一提的是編劇——茅盾文學獎得主、《科幻世界》主編、藏族作家阿來。

他所著的小說《塵埃落定》,應該是中學生人手一本的必讀書目吧。

總之呢,不管爭議如何喧囂,三部獻禮片9月30日起就要陸續上映了。

吳京能不能續寫他的票房神話?能不能攀登口碑和票房這兩座大山?

就等我們一起見證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A-1g20BMH2_cNUgxN6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