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目前中國唯一的茶學院士。
他開創了我國茶葉農殘研究的先河,並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農藥的水溶解度是決定茶葉飲用安全性的重要參數;他所領導的實驗室被歐盟確認為中國茶葉出口唯一認可的檢驗機構。
他是專注茶葉研究50多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茶學會名譽理事長陳宗懋。
在第十五屆茶業經濟年會暨中國英德紅茶文化節即將來臨之際,陳宗懋院士接收南方+記者專訪。他認為,包括英德紅茶在內的中國茶行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根植於源頭,始終把質量安全放在首位。英德紅茶還要立足品種和工藝優勢,積極參與國際紅茶產業競爭。
英紅九號是全國最好的三種紅茶之一
記者:英德是中國紅茶主產區之一,請您對英德紅茶的品質做些評價,您認為英德紅茶在全國紅茶行業中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陳宗懋:中國是茶葉生產大國,目前共有4500萬畝茶園,但全國紅茶產量並不多,占比在10%-12%。紅茶又分兩大類,一類是大葉種,另一類的小葉種,而從國際市場來講,大葉種紅茶更具競爭力。大葉種製作出的紅茶口感濃醇鮮香,是國際競爭的優勢條件。然而,在我們國家就四個省有條件種植大葉種紅茶,一個是廣西,一個是海南島,一個是雲南,還有就是廣東。小葉種在全國茶區都有,如果是內銷,大葉種的優勢並不明顯,小葉種大家也喜歡喝,但從出口來講,大葉種更有競爭優勢。
我喝過很多種茶葉,在全國的紅茶中,個人覺得有三種特別好:第一個就是英德紅茶的英紅九號,品種非常好,泡出的茶湯滋味濃香。在今年3月的首屆中國·英德紅茶頭采節上,我也講過「國內所有紅茶,我把英紅九號評為第一」,它在世界茶領域也是頗具競爭力的。另外兩個是海南的海島紅和雲南臨滄縣的碧麗源有機紅茶。
質量安全應放在首位
記者:當前,大眾對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十分關注,而您一直致力於降低我國茶葉農藥殘留,請談談目前我國茶行業在質量安全方面的情況?英德茶行業應該如何規避這方面的風險?
陳宗懋:茶葉是健康飲品,茶葉質量安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現在我們有些企業很難出口,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出口目的國設置不合理的農藥殘留標準是主要原因,但作為經營主體的企業,不管是內銷還是外銷,質量安全都應該放在首位。
2018年國際上曾發表過一篇文章,對世界各地農藥用量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歐洲、美國、印度等地都是下降,即使是以前農藥用量較高的日本,近些年農藥使用量也不斷減少。總體來說,近二十年來,世界農藥用量總體趨勢都是往下走。我們國家科技部提出」十三五「雙減計劃,就是減少化肥和農藥的用量。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國家即使用藥也用不溶於水的替代品種。我們提出的「把農藥水溶解度作為茶葉飲用安全性的重要參數」這一意見也得到國際認可。
英德紅茶產品應多樣化發展
記者:英德紅茶經過60餘年的發展,已走出一條紅茶產業發展的「英德模式」。您對英德紅茶產業未來如何繼續健康發展有哪些建議?
陳宗懋:我認為,英德紅茶在全國紅茶中是處於領先位置的。因為英紅九號這個品種好,而且英德的制茶工藝也比較成熟,用好的原料、好的工藝做出來的茶葉一定不會差的,在國際上也會有競爭力。
現在英德最重要的就是繼續做好質量安全,努力打造全國綠色防控的典範,而且要長期執行下去。英德應該對茶園做仔細的檢查,就像人一樣要給茶園做「體檢」,不僅僅檢查農藥殘留,還要檢查污染物。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要產品多樣化。目前我國的茶葉發展已經出現一定的供銷矛盾了,每年300萬噸的產量光靠喝是喝不完的。茶葉消費無非就四種方式:直接喝茶、出口、深加工和做茶飲料。在喝茶方面,事實上近些年已經增長很快了,所以還是要產品多樣化,比如製作玫瑰紅茶、茉莉紅茶、功夫紅茶、抹茶食品等等,產品多樣化銷路才會更好。
健康飲茶應遵循七大方法
記者:現在很多人喜歡喝茶,但不懂怎么喝茶。如何健康飲茶,請您給一些建議。
陳宗懋:對健康喝茶,我有七大建議:一是不同體質喝不同茶。綠茶性涼,建議胃不好的人喝紅茶,新的綠茶放久一點再喝也可以。有肥胖問題的人建議喝烏龍茶、黑茶;
二是不同季節喝不同的茶。建議春天多喝綠茶,冬天喝暖胃紅茶,但主要還是看個人喜好;
三是每天泡兩、三次茶。不要一壺茶從早喝到晚,茶淡了應倒掉重新泡,一天泡兩、三次最好;
四是不建議喝濃茶,尤其是睡覺前。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會影響礦物質吸收,對神經刺激也大,建議150毫升的水放3克茶葉;
五是黑茶、紅茶用開水泡。有人認為,泡茶時為了避免破壞茶多酚,應用80℃的水,其實未必。嫩的一芽一葉茶可用低水溫泡,而黑茶、紅茶完全可用開水泡;
六是不喝隔夜茶。沒有研究顯示隔夜茶致癌,但是茶放了一夜,難免有微生物污染,衛生不能保證,所以不建議喝隔夜茶;
七是密封、低溫存茶。密封、低溫可避免茶多酚被氧化,並避免串味。密封好後,保存半年到一年,茶味都不會減。
【作者】 焦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