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餘慶這位幹部的扶貧情懷........

2019-08-15     餘慶發布

梁忠義,男,漢族,中共黨員,現年50歲,大專學歷,現任白泥鎮扶貧工作站站長,1990年畢業於貴州農學院農學師資專業。他用奉獻做針,用拼搏做線,一針針,一線線,繡出脫貧致富的動人花朵,以信念為底色,以血汗為顏料,一滴滴,一行行,揮灑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層扶貧幹部,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也沒有激動人心的豪言壯語,然而他卻始終保持著敬業奉獻的精神,用精緻、細緻、極致的作風,引導、幫助全鎮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老驥伏櫪 志在脫貧

2014年,46歲的老梁挑起了扶貧辦主任的重擔,成為全縣年齡最大的扶貧辦主任,上任伊始,面對白泥鎮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工作量大的嚴峻形勢,從哪裡找到工作的契入點?怎樣快速進入角色?就成為他首先要面對的艱難課題。為此,他踏遍了白泥鎮的貧困村,走進最困難的家庭,在積累了大量數據和現實案例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白泥鎮脫貧攻堅「421」三步躍工作方法,並以「四個抓」為載體,解決了全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扶持誰」、「怎麼扶」和「誰來扶」的問題。一是抓幫扶聚民心。組織全鎮131名幹部對貧困戶進行一對一幫扶,確保所有貧困戶有幹部幫扶,所有的幹部幫扶貧困戶;二是抓搬遷挪窮窩。廣泛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動員貧困群眾搬遷至縣城,走上城鎮就業穩定脫貧之路。2018年,動員292戶貧困戶搬遷至縣城安置點,從而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三是抓動員強參與。通過「企業、合作社、產業大戶、社會能人+貧困戶」等形式,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近幾年來,全鎮共動員2個合作社4家產業大戶和愛心人士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四是抓產業促脫貧。堅持小產業脫貧與大產業致富相結合、長效產業與短平快項目相結合的同步發展思路。2014年白泥鎮順利脫貧10戶47人,2015年脫貧251戶1012人,2016年脫貧172戶583人,出列四個貧困村,2017年脫貧41戶179人,出列1個貧困村,2018年脫貧167戶614人,出列貧困村1個,並將487戶1166人納入低保或五保貧困戶,保障了特別貧困人員的基本生活,2018年底白泥鎮所有貧困村出列,為白泥鎮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盡心竭力 志在致富

迎春村村民滕昭碧剛過不惑之年,以前的日子挺滋潤。丈夫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收入穩定,孩子又懂事,可這樣的生活在前幾年戛然而止,丈夫慢性足關節化濃,幾乎喪失了勞動力,家中的頂樑柱一下子倒了,養家的重擔落到了她的身上。滕昭碧剛開始六神無主,可沒時間哭,只有想辦法賺錢、努力工作,維持生計,梁忠義同志主動與滕昭碧戶進行結對幫扶,多次上門宣傳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等相關扶貧政策,幫助她擬定脫貧計劃,鼓勵她參與適用技術培訓。滕昭碧在他的鼓勵下決定發展生豬養殖,但資金卻成了難題。梁忠義了解後動員並幫助她辦理了特惠貸併入股分紅。有了資金的支撐,滕昭碧發展生豬養殖的圈舍終於有了著落。如今,滕昭碧的生豬養殖發展得越來越好,生活也越來越有盼頭,她總是感慨的說:「多虧了梁主任呀,我感覺在心裡壓了很多年的一塊大石頭一下子被搬走了,說不出來的舒心。沒有他的幫助,我們怎麼會有今天的好日子呀!」在脫貧攻堅中,他盡心竭力,始終牢記著不讓一戶掉隊,不讓一人落後的囑託,時時牽掛著貧困戶,用心用計助他們脫貧致富。

鞠躬盡瘁 志在小康

「你見過凌晨兩點鐘白泥政府的燈光嗎?而他見過!」這一縷燈光的製造者—梁忠義,面對各項工作任務的倒逼,他開啟了沒日沒夜的工作模式,加之年紀大了,晚上視力不好,總能看見他將眼鏡支在額頭上,吃力的看著電腦工作,有時候時間太晚了,他便直接將棉被帶到辦公室安營紮寨,讓辦公室成為了他的另一個家。在落實扶貧項目時,他總是親臨一線,站在施工場地上進行監督。為了把扶貧資金精準地落實到貧困群眾上,他披星戴月,走村入戶,對發現的問題立時整改,對自己經手的項目更是嚴格把關,嚴格資金管理和使用;他淡泊名利,以身作則的同時更是時常提醒身邊的同事:「我們絕不能向群眾索取一分一毫的回報,幫助他們是我們作為幹部的職責與天命!」他在扶貧工作中兢兢業業、克己奉公,成為了白泥鎮老百姓小康路上的領路人,帶領他們一步一步走向小康生活。

他在平凡的崗位上紮實苦幹,在脫貧致富的行程中積極作為;他始終牢記著最初的諾言,讓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他銘記著時代的囑託,要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他始終踐行「責任使命在肩頭,脫貧致富在路上」的理念,一刻也不曾放鬆;心中時時刻刻記著扶貧工作,這便是一個基層扶貧工作者的赤子之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2XMl2wBvvf6VcSZtw6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