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故事】冷水灘大陂岩:隱藏在城邊的神宮

2019-05-20   金牌主持陳瑜

【永州故事】冷水灘大陂岩:隱藏在城邊的神宮

陳瑜

曾多次聽說過冷水灘有個大陂岩洞,一直沒緣前往,適逢一帶一路網領導考察,陪同採訪,才圓睹大陂岩洞風采之夢。

一條蜿蜒的鄉村公路在丘陵中飛舞,農忙時節的田舍到處都是春插的身影,車在田園風景畫中游,呼吸那久違的泥土氣息,爬上一片山坡,就有一個高大的門樓:「大陂岩國際旅遊」醒目在上,穿過,繼續深入叢林,緩行而下一陡坡,就來到大陂岩洞入口,洞前一條頗有聲勢的山溪,清澈激流阻擋,我們只能飛越,慢行走過一座橋,就進入洞,因為還處於原生態,裡面沒有燈光設施,拿著手電筒,靠微弱的光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很普通的入口,進入後方知高大無比,因為經過幾年的整修、開鑿,路是不錯的。

清澈見底的洞泉水在腳下,時而淅淅瀝瀝,時而叮叮咚咚,時而歡呼奔涌,一不留神從洞頂飛流直下的水滴狠狠的扎在你頭上,一股透心的清涼和柔順。

抬頭望洞,手電筒的光束移動,就是奇形怪狀的鐘乳石懸吊在空中,或神針倒插,或神鼠爬壁,或金猴攀樹,那千層帷幔塗抹著金露隔斷出一間間皇宮,光影所及,金光四射,金碧輝煌,似海螺盤旋而掛,似銀釵斜插髮髻。

洞有三層,底層千溝萬壑,奔流不息的暗河,水流擊打著岩石飛出白霧,似散播著碎銀,聲音悠揚而清脆,中層和頂層都是石橋飛渡,有十多人云游洞中,後者仰望前者恍如在天庭邁步,前者回看後者,恍如深處地獄,個頭小而低矮,洞裡道路錯綜,時而穿越天橋,時而跨過飛渡,心裡誠惶誠恐,小心翼翼,生怕那飛橋上的青苔溜滑而掉入萬丈深淵,時而是只能側身而過的望不到頂、看不到天的「一線天」,緊挨著石縫,觸摸著滑溜、滋潤的一股股筋巒的石幔,雖潤澤,但不敢留戀,心境陡生涼意和緊張。

漆黑的洞裡,憑藉著微弱的手電光和手機光,壓根就無法拍照,也沒去統計過了多少橋,穿了多少洞,下了多少坡,心裡總在惦記著腳下的路而不敢胡思亂想,一大群的蝙蝠時而盤旋頭頂,時而突然出擊,心裡更增一份恐懼,估摸著走了四十多分鐘,就來到了出口,出口被洞泉所淹,只能憑藉殘留的跳板,踮足飛奔而出,終於走出著神奇世界,不過心裡還在為洞裡的神奇所嘆服,原來在我們的城區這麼近的地方竟然還有如此美妙神奇而沒有開發的神宮!

據大陂岩風景區負責人伍衛民介紹,洞裡有三華里,傳說舜帝南巡時在這裡休憩過,明洪武元年(1368)兵亂,為百姓避難之所。1944年,日軍陷境時,當地老百姓亦多避居岩內。

據伍衛民介紹大陂岩附近還有桂花廟遺址,還留有「花桂建特香桂,神妥地營神福祠」字跡,桂花廟原有前後兩進殿堂,前供大王菩薩和大王夫人,後供文昌帝和關帝,至民國22年,為新塑的大王菩薩開光點燭之時致大火被焚。附近還有青雲廟、龍山庵。

大陂岩位於冷水灘區普利橋鎮寬公村大陂岩張家庵子側邊,距冷水灘城區20公里左右,就在我們的附近,竟然還是如此原生態、還是處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