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咋樣?學習的時候需要操心嗎?
有一種情況家長會很犯愁,孩子每天特別努力的在學,可是成績就是上不去,特羨慕那些能輕輕鬆鬆的考到前幾名孩子。
雙胞胎姐妹,學習成績為何「天差地別」
我家樓下住著一對雙胞胎姐妹,今年剛剛上初中,前兩天在小區內帶孩子玩看到了他們一家。她們的媽媽坐下來跟我聊天:
你說為什麼?
同樣是我生的,這兩個孩子的差距咋這麼大啊?
我抬頭看向兩個孩子,一個笑著跟我打招呼,一個低著頭不說話。
媽媽這時候開始批評妹妹,你看看你見到人從不打招呼,然後轉過頭來跟我講,妹妹從小就而這樣特別內向。
還沒等媽媽說幾句,內向的妹妹就拉著姐姐回家了,留下媽媽跟我聊天。
這位媽媽跟我講:
妹妹從小就很笨,笨的要命
。姐姐就不一樣了從小很機靈,每次考試她們的成績都差很多。姐姐每天放學作業很快就寫完了,妹妹則要學到很晚,學得晚也沒用成績還是上不去。
通過雙胞胎媽媽的簡單的講述,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兩個孩子的差別在哪裡。
孩子之間成績的差距,原因出在哪?
很多人可能會說,智商不同吧?
智商只占一小部分的原因,更多的還是後天的影響,雙胞胎姐妹就是最好的例子。
1)天生性格的差別
不是所有雙胞胎的性格都是一樣的,很明顯姐妹倆一個開朗,一個內向。那會出現什麼問題呢?
開朗的姐姐遇到問題會
主動跟老師和家長溝通,找到解決方式
,內向的妹妹則會選擇一個人慢慢消化。可能解答不出來也不會跟別人說,一道未解開的題就這樣擱置了。
2)媽媽的「貼標籤」效應
可以看到媽媽每次再跟別人介紹自己的小女兒時,毫無遮攔的說孩子的缺點,包括成績不好、不愛說話,甚至會用到「笨的要命」這個詞。
這說明孩子在她的心底早已經被認定——學習成績不會好了。
貼標籤效應就是指:
當一個人長期被各種詞語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就算是標籤與自己不符,或者是他有能力去改變,他們也會放棄改變的機會。
換一句話誰就是,
反正我怎麼做你都看不起我,乾脆我就不做了
。
小女兒跟大女兒對比起來很明顯,而媽媽恰巧更喜歡大女兒的性格,所以小女兒在一次次的被「貼標籤」中,向媽媽所說的形象更加靠近。這些是性格和環境的影響下的外因。
孩子明明很努力,為什麼成績不提升?
在這些原因的背後,雙胞胎妹妹的學習方式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同樣在一件教室,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在初高中的時候可以相差上百分。除去一部分智商遺傳因素,我們來看看你的孩子是否有在正確的努力?
1)每天回到家學到半夜,放假也要悶在家裡學習
這些孩子看起來很努力也很自覺,每天把大量時間花在學習上,
起早熬夜都能堅持下來
,但我們要觀察。他們是否一直在不停的做新的題目。
只是做題而沒有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做再多的題也是無用的,而且每天熬夜到很晚還會影響第二天上課的效率。
2)瘋狂抄寫
雖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但是把時間花在大量的抄寫上,倒不如靜下心透徹的理解一下。學生每天的學習任務已經很重了,這樣做只會徒增壓力,且效果並不明顯。
3)盲目的模仿他人的學習方式
一些想提高成績的學生,會模仿成績高的同學的學習方法。但是到頭來發現沒有明顯的作用。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思維習慣不同,他們的方式不一定適合自己。找到適合的方式才是關鍵。
如果只是「看起來很努力」,只會事倍功半,
努力的方式不對,做什麼都是「徒勞」。
糰子媽心裡話:
雙胞胎兩姐妹的問題不是現在才出現的,在教育中有一個詞叫「因材施教」,即使是雙胞胎家長們也要觀察孩子的不同,不應該用一個孩子標準去要求另一個孩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