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但有些欠發達地區,山高林密、交通受阻,生產都困難,還如何養?更如何富?
想把高山好茶送到平常人家,並營收穫利、拉動發展,就要將生產、技術、銷售相結合,打造出一條健康完善的茶葉產業鏈。
在第三屆茶博會的展會現場,來自雲南省臨滄市的一家參展單位,正是產業帶動區域發展的典型示範。
生產保障
想通過茶葉提高經濟收入、帶動產業發展,源頭首先在萬千茶農。如何將深山裡小農戶種出的茶葉與萬千市場相連,很多公司都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優化茶葉產業發展。其中,來自雲南省臨滄市的天下茶都茶業集團,為這一模式做出了生動的說明:
公司:對合作社把關交售的鮮葉以高於市場價15%的價格敞開收購;年末給村集體、合作社進行二次分紅,在解決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二次分紅的70%用來獎勵農戶。與此同時,公司就近吸納建檔立卡戶到企業打工,增加貧困戶收入。
基地:擁有有機基地面積15000畝,年產有機茶922噸,惠及茶農12842戶49192人;
合作社:進行原料把關、組織農戶提供合格原料;在原料質量大幅提升的前提下,公司以價略高於市場15%的價格敞開收購,促進農戶茶葉收入增加;
農戶:按公司和合作社提供的質量標準和市場行情,生產原材料。
公司收購激勵、基地自然有機、合作社質量把關、農戶放心生產,完整的生產環節保障了優質的產出標準。
科學指導
當然,地方產業經濟的拉動,不僅需要生產過程的支持,還有包裝生產的科學性與技術性,來實現產品的質量升級。尤其是對於臨滄市這種加工水平低下、產業原始的地區,雖有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種茶歷史,但仍要科學的技術來指導。
在這方面,臨滄市選擇了與高校合作。而華中科技大學,就是掛鉤幫扶的高校,在提升和助推臨滄茶產業上進行了緊密合作:
研發升級:聯手研發高品質潔凈熟普,通過導入生物科技技術和新型發酵工藝,改變傳統普洱熟茶衛生標準低、理化指標可控程度差的問題,進而推動國家普洱熟茶生產標準的升級,使其經濟價值將得到質的飛躍;
專利保護:對相關生物科技技術會申請專利,保障專項技術的合法權利。以現代生物科技技術為支撐,努力整合台地茶資源、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銷售推進
在茶業產業鏈中,銷售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在本次茶博會雲南臨滄的展位上,一塊塊印有「捐助」字樣的茶餅,格外吸引人。
統一零售價466元,捐助扶貧50元。
簡潔明了,每賣出一塊,參展公司就會向臨滄市臨翔區的扶貧戶捐出50元錢。從2016年開始到去年為止,已經累計捐出了60多萬元。
正面標識售價、反面也是另有乾坤。當我們用手機掃描茶餅後面的二維碼時,產品、產地、品質、簡介等信息全部顯現,實現商品的溯源追蹤,優化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花愛心錢、買放心貨,這樣的茶葉,誰不會買呢?
生產支持、技術保障外加人性化銷售,一片小茶葉的背後是交互聯繫的產業鏈條。在茶文化越發火熱的今天,立足自身茶飲特色、完善全過程鏈條,把茶葉變身茶業,讓一片茶葉富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