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將荊州分給關羽,何不把漢中分給張飛呢?原因不簡單!

2020-09-29     張愛談情說愛

原標題:劉備將荊州分給關羽,何不把漢中分給張飛呢?原因不簡單!

《三國演義》中,張飛與關羽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而在歷史上,雖然沒有劉關張桃園結義之說,但是三個人的關係依然是非比尋常的。關羽、張飛都跟隨劉備多年,隨劉備出生入死,深得劉備的信任和倚重。因此,當劉備打下天下後,關羽和張飛自然就是需要受到優待的人了。劉備打下益州後,毫不猶豫的把荊州分給了關羽,然而,當劉備再次占據漢中時,他卻沒有把漢中交給張飛。為何劉備會這樣「偏心」呢?這背後的原因很不簡單!

《三國志》記載: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可以看出,劉備當時的選擇是非常出人意料的,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漢中一定是要交給張飛的,張飛自己心中也認為勢在必得。但是,劉備卻提拔了名不見經傳的魏延。當時的魏延不過是個牙門將軍,在劉備入蜀的戰役中,魏延雖然有功勞,但和張飛比完全不是一個等級上的。

顯然,劉備提拔魏延,是因為魏延有能力擔當這一重任。漢中部署完畢後,劉備再返回成都前大宴群臣,魏延就乾了一件很讓劉備長臉的事情。(劉備)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對於魏延這番說辭,劉備很欣賞。事後,魏延也並沒有讓劉備失望,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力拒曹魏,保漢中不失,回報了劉備的知遇之恩。

於是,當後世之人評價此事時,更多的是誇讚劉備的知人善任。然而,儘管魏延能力出眾,不負所托,但這卻並沒有能夠解釋劉備為何不用張飛。因為無論從任何一個層面來說,張飛都不輸魏延。

實際上,劉備不用張飛,更多是為了加強自己的王權!當劉備地盤很小的時候,這種王權意識並不明顯,但隨著劉備集團的急速擴張,劉備的這種王權意識也在不斷的升級,君臣的分別也就會越來越明顯。而相比與其他人,關羽張飛對劉備的王權威脅是最大的,他們既是可以委以重任的武將,卻也可能是會依仗功勞和權勢欺凌主上的權臣。

劉備的擔心並非沒有依據,他剛剛平定益州之時,關羽就給他找了個麻煩。《三國志》記載: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為何關羽要故意給諸葛亮寫這樣一封信呢?這並非只是因為關羽心高氣傲而已。

在劉備入蜀的戰役中,關羽雖然被委任主持荊州事務,但是實際上卻是寸功未立的。然而,劉備集團一半的地盤,荊州近五個郡都在關羽的實際掌控之中。如此一來,關羽在劉備集團的地位就很尷尬了。最被劉備優待,獲得了如同藩王一樣的權力,但是劉備集團內部卻有黃忠、馬超這樣的後起之秀威脅他的地位。因此,關羽認為有必要提醒劉備「關羽很重要」。當然,關羽並不能直接告訴劉備,只能通過諸葛亮代為轉達。聽到諸葛亮回信:「誰都沒有你重要」,關羽也就放心了。

但是,經過這一番鬧騰,劉備也發現,即便關羽對自己忠心耿耿,但是自己手下若是都像關羽這樣有巨大的權力,那他這個主公也就成個傀儡了。特別是考慮到自己已經年近六旬,百年後,自己的兒子劉禪如何能夠制約像關羽、張飛這樣的虎臣呢?

因此,當劉備拿下漢中之後,就絕對不能將漢中交給張飛管理,否則,劉備集團會產生第二個關羽。如此一來,劉備集團內部會發展形成劉關張「三足鼎立」的局面,自己勢力的邊緣地帶會有「只知將軍、不知王上」的情況出現。如此一來,還何談入主中原呢?

相比於張飛,魏延就好得多。魏延沒有名氣,只要劉備給他機會,他就會忠於自己。用魏延做漢中太守,實際上就是讓漢中處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非被某個權臣所掌握。這對於劉備集團的穩定顯然是更有好處的。所以,劉備不讓張飛當漢中太守,不只是因為魏延有能力,更多的還是因為要鞏固自己的王權, 也在某種程度上算是對權臣關羽的警示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uXQ13QBURTf-Dn5ht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