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過是想當個好媽媽,怎麼就那麼難?

2019-10-22   崔玉濤育學園

戳關注,你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作為曾經在產後抑鬱中掙扎過的一員,小編想和你聊一聊「產後抑鬱」。

首先,產後出現情緒波動真的非常常見!

因為分娩所引起的各項激素水平突變、產後身體不適、新生兒護理經驗不足、家庭成員關係需要重新調整等因素,大約有80%的產婦在產後幾天會出現哭泣、頭痛、失眠、焦慮,不過,這些只能算是產後不良情緒(也叫「產後抑鬱症狀」)

產後不良情緒一般隨著激素水平趨於穩定,哺育新生兒漸漸得心應手而逐步緩解。

其次,產後不良情緒≠產後抑鬱症!

只有當產後不良情緒沒有得到及時紓解,才會持續發展為產後抑鬱症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統計,有1/7的女性會因為產後不良情緒變得愈發嚴重,而發展成為產後抑鬱症。

產後抑鬱症是產褥期精神病的一種,患者容易產生殺害嬰兒和自殺的企圖,對這種情況,是需要立即進行專業干預的。

絕大多數媽媽需要處理好的是產後不良情緒,以儘量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

產後不良情緒是一種什麼體驗?

育學園APP上,一些媽媽的經歷和心聲可能比心理學術語更直觀。

小編從這些留言中,看到了自己產後的影子:喜迎新生命?No,No,No,開奶的焦慮、照顧新生兒晝夜顛倒導致精神萎靡、對身材失去自信……每件小事都像是一根稻草,慢慢壓得小編喘不過氣。

如今想來,產後不良情緒無非是因為以下幾種情形:

角色適應中,身心俱疲

傷口還在隱隱作痛,就開始擔心沒有奶;寶寶打個噴嚏,立刻緊張兮兮地差遣老公去問醫生;寶寶吐奶了,生怕她嗆著……

和家人關係的重新調整

長輩認為自己有經驗,事事想幫忙;老公認為自己做不好,乾脆當甩手掌柜;而產婦,身心俱疲還要負責協調多方關係……

完美主義

沒奶,我對不起寶寶!頭型沒睡圓?我對不起寶寶!一不小心著涼了,我對不起寶寶!

失去自我

「別玩手機了,傷眼睛!」「你想去逛街/看電影/做spa/上班?留下嗷嗷待哺的寶寶在家,你也真夠狠心的!」沒錯!帶孩子幾乎成了媽媽們生活的全部,連緩衝心情的餘地都沒!得!商!量!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覺得產後媽媽真心不容易?呵呵,其他可能導致產後不良情緒的因素還有對新生兒性別的失望、家庭變故、產後抑鬱遺傳……

陷入產後不良情緒的產婦往往對別人的言行格外敏感。產後,幾乎所有來探望的人第一句話都是「有沒有奶啊?」客觀來說,這當然是一種關懷。但是對於格外敏感的產婦來說,會覺得自己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為什麼沒有人關心我傷口疼不疼?

有時,也會不由自主地哭起來,理由往往非常「荒謬」(當時不覺得)。安吉麗娜·朱莉自從誕下龍鳳胎後,總是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又會不合時宜的笑出來,「我覺得我好像走進了一個非常黑暗的地方,早晨怎麼也起不來。」

馴服這隻「黑狗」!

邱吉爾有一句名言:「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之後,黑狗(blackdog)便成了英語世界中抑鬱症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邱吉爾做出了讓人望其項背的事業?英國首屈一指的心理治療師、作家斯托爾寫了一本書,叫《邱吉爾的黑狗》,斯托爾認為:許多憂鬱症患者都拒絕讓自己休息或放鬆,因為他們身不由己。萬一外在環境迫使他們無所事事,烏雲就將壓頂而來。

為了應付憂鬱的來襲,邱吉爾想盡辦法排遣,包括繪畫、寫作與砌磚。

沒錯!當身陷產後不良情緒,我們要自救!要通過很多已被證明有效的方式,去馴服這隻「黑狗」,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你可以這樣做:

做好育兒知識儲備

很多慌張、焦慮都源於無知,如果孕期就開始學習科學育兒知識,面對新生兒,就能更從容。

上文有條留言是「我連怎麼抱孩子都不會」,小編當時也一樣!沒關係,跟月嫂、護士、護工學,實在不行還可以請教來查床的醫生啊!

保證充足睡眠

對產後媽媽來說,最痛苦的就是因為要照顧夜醒頻繁的寶寶,導致睡眠不足,精神萎靡。

一般來說,寶寶睡,媽媽也睡,睡前不要刷手機,在精力上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保持適量運動

適量運動能夠促進身材恢復,讓媽媽們重新找回自信。研究表明,運動還可以緩解壓力,運動時體內分泌的內啡肽會讓人們感覺快樂。

偶爾抽離「媽媽」的角色

除了是寶寶的媽媽,你還是丈夫的妻子,你有可以在情感上依賴的家人,你有可以傾吐心聲的閨蜜,你,還是你自己!

化妝、試穿新衣、看書看電影、插花、烘焙、茶道,甚至工作,抽出一些時間,給自己選一种放松的方式吧!

別苛求完美

想順產結果變成剖腹產,想母乳結果沒奶,計劃被打亂了也沒關係,因為比起憂心忡忡更重要的是寶寶健康成長,媽媽心情愉悅。

別想像如願順產、順利開奶的產婦就沒有煩惱,別人家的寶寶都是「天使寶寶」,要知道,沒有人是完美的!朋友圈是被美化的生活,不要給自己壓力。

當然,更別苛求家庭成員(長輩、老公等)都不犯錯,甚至和你所有的想法、育兒理念一致,這是不現實的!

你希望對方怎麼做,坦然地說出來,真誠有技巧的溝通永遠好過抱怨、明爭暗鬥。想獲得家庭成員對你育兒能力的信任,也是需要時間來證明的,急不來!

學會求助與協調

你有沒有因為老公給寶寶換的紙尿褲漏尿,從此就自己包辦了?要知道,不多給老公幾次練習機會,他永遠做不好!

你有沒有因為長輩做的湯太油膩,直接甩臉色?

貓貓君的做法是拿吸管喝,照顧了家人的顏面,又避開了漂在表層的油。(點擊查看文章~)

小編的做法是反覆洗腦!既然長輩覺得油膩的湯才有營養,小編就順著她的思路:

今天說:「媽,您看報紙上寫的:現在寶寶哪有營養不良的,都是營養過剩!寶爸小時候也沒這麼好營養,你們也把他養成185大個子了!」

明天說:「媽,您別累著!我也吃不了太多,少做點。」

後天說:「媽,我堵奶了,隔壁王阿姨/醫生/貝貝媽媽(長輩信誰就說誰)說是吃得太油膩了,我還把您誇了一通呢!說您待我跟親閨女似的!」……

累不累?當然累!可是經過了這麼一番磨鍊,小編感覺自己的情商長進不少,也算是意外的收穫吧!

多和其他媽媽交流

有時很多局面讓你感覺自己要被「逼死了」,去和別的媽媽聊聊吧!你會發現自己並非孤軍奮戰,別人也和你有一樣的困擾,甚至可能早已有解決之道。

當然,家人的關懷,尤其是老公的理解,對產婦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小編說

「我曾經墮入無邊黑暗,想掙扎無法自拔……」朴樹的《平凡之路》,小編每每聽起,內心都五味雜陳。

小編的好友說:「曾經整夜整夜睡不著覺,大把大把掉頭髮,曾經失落失望……好在,我們都挺過來了!」如今每當徘徊迷茫,總會想起好友的話:「當初那麼艱難都過來了,往後還有什麼困難能打倒我們嗎?」

所以,現在正在和產後不良情緒作戰的你,也請加油!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孕早期心理保健》(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