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的趙小雷,憑《成都》成為多少人心中的「歌王」

2019-10-16     書筋巧談

一曲《成都》突然火爆全網絡,大街小巷上各種粗製濫造的音響發出嘈雜的歌聲,是《成都》那魔性的曲調;各種身邊大小型活動商演、演唱會上多次出現的,是《成都》那沉鬱的歌聲;全民K歌、抖音等各種音樂類APP上也充斥著那魔性的歌聲,還是《成都》。

突然之間、毫無徵兆的,《成都》讓全中國再一次刷新了對民謠的傳統看法,也讓唱這首歌的人再一次高亮地出現在聽眾的視野中。或許之前有很多人不夠熟悉他,但也會不經意的了解他一些信息,或許你不認識那個相貌平平的大男孩,但是他一直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里。

成功從來不是偶然,從世情中練就一顆不忘初衷的心

《成都》的成功絕非偶然,既有多年生活經驗的累積,也有家庭背景的悲情渲染。在北京長大的趙雷,有一顆流浪的心,早些年便在拉薩、麗江、西安等各地四處奔波。剛剛18成年的他,似乎總在路上,總是背著一把他最愛的棉木吉他,在去過的每一個城市的大街小巷裡演唱著他偶像的歌和偶爾興起而創作的民謠。那些年在古鎮舊巷裡的穿梭、觸摸過各地淳樸民風的經歷、在外獨自漂泊孤零零的他,為之後他的許多關於民謠的創作打下了一個很深刻的奠基,也為他之後的生活給了一個很獨特的定義。

縱觀他那些年的人生經歷,可謂大起大落、身世浮沉,他卻悲中作樂、堅守夢想,幸好現在生活也算平靜。最早認識他,是在2010年的快樂男生中,那個抱著吉他清唱的靦腆男孩,連開場舞都偷偷地溜走的那種可愛,他的歌聲總是那麼的清亮和透明,帶著剛成年的男生的那種乾淨的聲線,我以為他會在舞台上很久的,不說站到最後,至少前十強我想是可以的吧。

可惜天不遂人願,他止步快男12強。不是他不夠優秀,而是被人舉報他和評委的師徒關係,也正因此,兩人雙雙退出比賽。遺憾的謝幕並沒有讓這個男孩有過多沮喪,他依然有著孩子氣的天真與對未來的嚮往。可是母親敏子的離世,卻讓他至今也去無法釋懷。對他而言,母親是他一輩子都可以歇息時倚靠的港灣,母親突然的去世,讓他的歌曲總有一種不能消逝的濃濃的悲傷。

自我的追逐,在虔誠中那顆在煙火中的靈魂終於見了光

從那次的快男退出事件後,他帶著一輛摩托、一把吉他走上了自我放逐的隨唱旅途。直到2014年的《中國好聲音》,一首《畫》讓他再次出現在眾人的眼裡。在聽完那首歌后,劉歡什麼話都沒點評,上來直接開口問:「這首歌的作詞人是誰?這麼多年,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填詞。」意料之中,那個依然靦腆的男孩羞澀地點了點頭,這一點我想裡面都是滄桑。「我沒有擦去爭執的橡皮,只有一支畫著孤獨的筆。」這句歌詞,我想但凡有些歲月經歷的人,都會被深深觸動。尤其在評論里我有看到——在最無力的年紀,碰上了最沒有辦法解決的事和最喜歡的人。

還好最後的最後,上天總算沒有光上他所有的窗,打開了他那豁達而熱愛音樂的大門。所以,一曲《成都》,唱出了多少人的浮沉和無奈,也讓多少人在心裡將趙雷冠冕「歌王」。而成名後的他,卻十分低調,微博少更,娛樂節目少上。他還是那個寧願在破爛小巷的一家小酒館,光著膀子,旁邊帶著一個陌生小孩,虔誠地在煙火氣息中撥彈靈魂的趙雷。這麼多年,從一而終,堅毅而純粹。

《趙小雷》、《吉姆餐廳》、《無法長大》這三個專輯,成功的背後難掩心酸,也暴露出趙雷的不足之處。本人也曾承認過,自己並非一個很好的作曲家,所以一些曲調的和弦過於單調,音樂內容並不是十分豐富。而他也稱在努力改進,卻也沒說用別人作曲。或許對他而言,音樂的演繹是從內到外的抒發情感,而並非簡單的創作了事。

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音樂,但每個國家卻不約而同出現了民謠的創作類型,比如說美國的泰勒·斯威夫特。但中國的民謠似乎還在發展,趙雷更是這條路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簡單而且自己喜歡的曲調、安靜質樸的歌詞,簡單的樂器配音、無拘無束的場地……仿佛在給而後眾多的創作人指出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p2a1W0BMH2_cNUg7I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