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男人是否都需要新鮮刺激?
冷大,我今年36歲,離異帶著10歲的女兒,18年初因為工作,認識了現今的男友,比我小四歲,未婚,基層的小領導,算是常人眼中的有為青年吧。
和電視里上演的狗血劇情一樣,一開始他父母堅決反對,他也抗爭了很久,覺得我就是他此生尋找的另一半。前段時間終於和我見了一面,態度還算往好的方向發展。
但我發現他出軌了,和他前女友。
我覺得自己陷入了無限黑暗,他哭著求我不要放棄這段感情,他只是肉體出軌,真正愛的還是我。我同意了,其實只有我知道並沒有真正原諒他,只是說算了吧。
每想到這件事情,心就在滴血。對他的信任感也幾乎降到了零。我現在每天活在惴惴不安中,口口聲聲說愛我的人卻傷我最深。
這是愛麼?還是他想要贏?
我現在既沒安全感,也無歸屬感。分手的念頭時時在我腦中盤旋。
他談過好幾任女友,和他剛在一起時,他和前女友還沒分手,所以我也算第三者插足。
他和前女友斷斷續續在一起七八年了,雖然沒正式公開,但這件事我們公司的人都知道。
他前女友很放任他,覺得只要最後能和他在一起就可以了,所以平時的私生活都不管他,造成這樣的局面,我都覺得是自己活該。
他對我女兒挺好的,我女兒也很喜歡他,其餘事情都很和諧。我們現在已經討論結婚事情了,可是我過不了這關,我今後要怎麼放下成見面對他以及他曾經不忠的事實?視而不見的裂痕仍舊在那裡?刺眼得很。
很多細節我不能一一呈現,我知道他是愛我的,否則不會反抗父母一意孤行選擇和我在一起,但他又不那麼愛我,是否男人都如此?需要新鮮刺激?局內中人,盼望回復。
冷愛回覆:
先給你2條建議:
1、男人並不都是這樣。
2、你可以選擇原諒,繼續和他在一起,也可以選擇立刻馬上離開他。
不管選擇哪一條路無對錯,永遠不要既留下又不接納,也不要既離開又懷念,選擇了就要心甘情願。
每當遇到這類題目,我總能在留言中看到有些人評論說「你在為渣男辯護」,或「你在為一些壞女人辯解」。
其實有時候想想,我會覺得很可悲,因為有些家庭長大的孩子,從小就被教育「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
就像看電視劇的時候,要分清楚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因為這樣能更容易看懂電視劇。
可是生活不是電視劇,當我們走進真實的生活中會發現,生活是五彩斑斕的,不是黑與白那麼簡單。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終將要擁抱這個色彩豐富的真實世界。
並且開宗明義,我必須向大家重申我創作的起心動念:
我的發心一定是為人服務,為人性做解讀,不是為男性服務或女性服務,更不是為誰辯解。
我們生而為人,只是為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們的內容是圍繞「人」這個主題展開的。在這個主題之下,我的動機和發心,絕不是為某一個性別群體發聲。
綜上,大家應該知道,我接下來的回應只是針對這個故事本身希望能啟發大家一些新的思考,絕不是要為這個男人進行辯護。
我不是律師,與這個男人也毫不相識,更沒有收過他任何辯護費,我只是想以我的理解去解讀這個故事裡蘊藏的「人性」。
至於女主做出什麼決定,這不是你我的事,是她自己的事。
在正式解讀這個故事前,我想先拋出一個結論。
在這個提問的最後,我們能看到女主很彷徨:
「是否男人都是這樣,需要新鮮刺激?」這些話可以直接解讀為:你告訴我,是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是花心的?他是不是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
我想說:不是的。並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會犯這樣的錯,也並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是花心的。我相信真的有男人是專一、忠誠的。
第一,這個男人缺乏愛的能力。
他有想要努力好好跟你在一起,他有過這樣的起心,並且有這樣的動作,不然他不會一直反抗父母,一意孤行也要跟你在一起。可是,他缺乏愛的能力,走了彎路。
所以整件事情的事實和全貌可以看作是他從一個起點開始,向著你們想要的終點去前進、移動的一個過程。
然後在你們向前的過程當中,遇到了衝突、挫折,甚至讓你覺得他走了彎路。儘管他走了一段彎路又回到軌道,但那段他走過的彎路對你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這就是事情發生的過程,它是起點在哪裡,去往的終點在哪裡的一個大綱。如果忘記了這個大綱,我們將無法看清這一切。
第二點,想必一定會有人問:他既然想要好好過,為什麼還要走彎路,要出軌?
最常見的原因是有兩個:
第一、慣性
雖然他已經開啟新的生活,並且也想要好好跟你過下去。可是過去這麼多年,在他生命當中留下過一些慣性。
這些慣性,有點像我們從小到大每當出現一類事情,就會產生一類反應。
舉個例子,以前我坐飛機的時候從來不吃麵包,更不吃黃油,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也從來沒有去想其中的原因,這就是一個我從來沒有思考過的慣性。
而當這種慣性在我的生活中建立起來的時候,連我自己都沒有發現,也從沒想過為什麼自己不吃麵包這件事。
直到有一次,我跟一個心理學家一起坐飛機。吃飯那會,空姐給我們送餐,遞給我一個麵包,我說我不吃。
他當時很奇怪,問我:「你為什麼不吃麵包?抹上黃油很好吃。」
我說:「其實我也很想知道為什麼,我沒想過,也不知道到底為什麼。」
他說:「你試一下,真的很不錯。」
我回答:「唉,算了吧。」
然後他就說:「那你想一想,這種黃油讓你想到了什麼?你聯想起什麼?」
聽完他的問題,我覺得很有意思,就試著想想黃油讓我想到什麼。
很快我就想到,在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一個人在家,很餓又沒有東西吃,在家到處找吃的時,找到了一罐小小的、黃色的清涼油,然後我就把整罐清涼油都吃了。
想必大家都知道,吃了清涼油的結果,慘不忍睹。
當我在飛機上想到這件事後,當下我就決定要嘗一下。
試了之後,驚喜地發現黃油塗在麵包上真的很好吃。所以那一次之後,我就建立起一個全新的習慣:吃麵包加黃油。直到現在還很愛吃。
以上只是我覺察自己慣性的一個經歷,而在我們的人生中,有多少是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慣性呢?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以前我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自己不吃麵包,不吃黃油,而只是那一次,我就徹底改變了。
所以,這個男生有沒有可能也是處在一種「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慣性中呢?
當然,這絕不是說他因為慣性就可以不用為錯事負責,也不是在為他說話,這樣說只是想給大家一個啟發:不要只去評判別人的高與下,我們自己人生又有多少盲區呢?
第二、誘惑
也許這個男生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只是當前任來找他時,面對誘惑,甚至是完全不用付出任何成本的誘惑時,他做了。
很多人生命當中也有這樣面對誘惑的時刻,明知道一件事情不對,但是沒有任何成本,所以就做了。
反過來講,當你同意原諒他的時候,其實你也並沒有真正原諒他,因為你並沒有讓他承擔真正的後果,對他來說,做了這件錯事還是零成本的。
你在承受他應當承受的後果,你需要把這個後果還給他,讓他自己去承受。
- 哪怕只是為這件事情寫一封檢討;
- 哪怕是為他給你帶來的傷害做一個彌補;
- 哪怕是他需要為這件事情付出任何一樣東西。
總之,他需要受到懲罰。
如果忠誠是你們的約定,那當他違背約定時,他需要得到一個懲罰的結果,這樣他就會知道自己錯了,再也不敢了。
而此時此刻,他的行為是沒有後果,沒有成本的,那他永遠也不會悔改。
任何一個人都會面對誘惑,但使得我們面對誘惑依然能夠勿忘初心的,不僅僅是自己內心的堅守,還有我們知道自己需要敬畏的規則。
人長大的過程就是學習規則的過程。
講到這裡我小小的提個醒:在一段關係里,任何一項規則都不是全部,還要有愛,有接納。
這就好像是父親跟母親,父愛跟母愛,父愛是規則,它讓你知道做錯了什麼,會受到懲罰。而母愛是全方位的接納,不拋棄不放棄。
只有當父性和母性結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愛。
所以切記,不要只是一味的懲罰。
以上這兩個方面,其實可以深刻地解讀為:為什麼人會走彎路?已經走了彎路之後怎麼辦?
最後,我們這一次的解讀,不僅僅是關乎到出軌,更是教給大家理解人的行為背後更複雜的原因。
人生就是一場盛大的行動,每一次問題的發生都是生命當中的功課,我們都是在不斷的體驗和感受中成長。
我們專欄教的不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心法。
方法當然也要給,但更重要的是心法。心法是方法的源泉,當你理解了人,懂得了如何對待別人的時候,你自然知道了所有的方法。
如果只是學會一條話術,那你得到的就只是一條方法。下一次遇到新的問題,又不知道要怎麼辦了。
所以在這裡,我同情也憐憫所有在評論中質疑過我的那些人,我也會繼續愛你們,不管你們如何評論,我都會繼續愛你們。
同時,我也特別感謝每一位用讚賞的行動來愛我們的人,通過這個行動,我感受到了我們之間更深刻的聯結。
最後,今年我們已經以課程和問答的形式,做了四場公益見面會。我希望,在今年的第五場——北京站,見到更多的你們。這是我的發心,希望我們通過更深刻的聯結,來連接彼此,我愛你們!
插畫|申鎮,花鎮視覺設計師
本文插畫,任何組織及個人未經「花鎮」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iNGu24BMH2_cNUgi8v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