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潤萬物百業興」太湖縣水利工程建設發展綜述

2019-07-31     惟亦若矣

水潤萬物百業興——太湖縣水利工程建設發展綜述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

這裡物華天寶,風景秀麗;這裡人傑地靈,風光無限;這裡,有這麼一群人,為了水利事業默默無聞地忙碌著,用汗水澆灌著水利事業的發展,為助推水利事業嘔心瀝血,書寫著太湖縣水利事業的壯麗詩篇。

近些年來,縣水利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把水利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緊緊抓住國家加大水利投資的機遇,建項目,抓工程,惠民生,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全面推進,水利建設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縣水利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穩步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01

水利建設成果豐

新中國成立後,全縣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庫93座,其中大中型各1座,小(一)型水庫15座、小(二)型水庫76座,總庫容24.7億m3;塘壩15242座,攔河堰7810處,總蓄水容量0.39億m3;萬畝以上灌區5處,千畝以上、萬畝以下的圩口9座;小型泵站工程128處(其中小1型15處,小2型113處),排水泵站工程4處,供水泵站工程124處,裝機容量5905kw;水閘工程95處,其中中型水閘2處,小1型水閘14處,小2型水閘18處,規模以下水閘61處;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92條,修築堤防工程110處總長663km;小水電站52座,裝機容量66245kw;新建農村飲水工程342處,鄉鎮集中供水水廠11座。全縣現有耕地灌溉面積58.5萬畝。

02

中小河流治理見成效

興修水利是利國利民的民生大事,中小河流治理是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多年來,我縣持續高位推進皖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在各地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治理工作初見成效,治理河段基本實現「河暢、岸固、水清、景美」目標。

「十三五」以來,先後完成了長河東門大橋下游段(6.44km)、長河泗水港段堤防加固工程(8.78km)、長河東門橋上、下游段左岸縣城治理工程(14km),皖河(太湖部分)治理工程(24.87km),累計加固整治堤防54.09km,完成投資22363萬元。黑河新倉鎮段堤防加固工程、冶溪河百里段防洪治理工程即將開工建設,這些水利工程在我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03

骨幹水利工程進展快

該局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和水利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發展大局,抓住水利發展改革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大力興水治水,水利骨幹工程建設有突破。

建設東堰口水庫是太湖水利事業發展中的一件大事,是太湖人民幾十年來翹首企盼的一件喜事。東堰口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鄉鎮供水、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庫,壩址以上集水面積23.5km2,設計總庫容570萬m3,設計灌溉面積3.8萬畝,供水規模5000噸/天,發電裝機容量1260kw。該工程建設內容包括現澆混凝土雙曲拱壩、壩頂溢洪道、飲水隧洞、電站廠房等。水庫建成後,對提高下游灌區灌溉能力,保障鄉鎮供水安全,改善水庫下游防洪條件,開發利用水力資源,促進全縣,尤其是小池鎮、新倉鎮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加快群眾脫貧致富具有重要的意義。

該工程於2017年4月1日正式開工建設,目前白石公路改線及隧洞出口交通橋已建成通車;混凝土大壩已澆築至116.5m高程,累計完成混凝土澆築3.75萬m3,占總澆築量的67%;引水隧洞開挖完成930m,占總任務的95.5%,隧洞襯砌正在進行;完成工程投資4250萬元,占合同投資的62.5%。

04

水利基礎設施獲提升

近年來,通過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小型農田水利改造提升、小農水項目縣和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等項目建設,新建、改造、加固各類小型建築物1476處,整治塘壩1507口,襯砌硬化渠道28.35km,清淤整治溝河95條19.85km,改造末級渠系5萬畝,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500畝,綜合治理面積8.45萬畝,累計完成各類投資12192萬元。2016~2018年完成12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截止2018年底,全縣87小型水庫全部進行了一輪加固。村飲水安全惠民生。2017年以來,累計投入13632.99萬元建設(改造)農村飲水工程187處,解決農村61337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貧困人口38131人),鞏固提升安全飲水12.2萬人,加快了貧困人口脫貧和美麗鄉村建設,促進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實施了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設置雨量監測站、水位監測站,搭建了縣級監測預警平台,防汛減災綜合體系進一步完善,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基本建立,防禦能力顯著提高,實現了全縣小(一)型水庫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全覆蓋。取得了2016年6.18和今年5.25特大暴雨抗洪救災和災後重建的重大勝利,譜寫了一曲曲英勇頑強、團結戰鬥的感人讚歌。

05

水政管理取得新突破

水利體制機制改革顯成效。一是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有序推進,完成了基層水利站設站布局調整,按鄉鎮設置15個水利站,作為水利局派出機構。二是為加強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組建了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心;調整了水政監察大隊的及水管單位的財政供給方式。三是水利工程管理取得重大突破。方洲水庫管理所先後獲得省一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國家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全國水利系統先進集體」,並被市紀委命名為廉政文化示範點。四是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取得新突破,出台了《太湖縣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對全縣小型水庫、泵站、小型水閘進行了確權登記工作,截止目前,我縣共發放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權證、使用權證112份(其中小型水庫75份、泵站25份、水閘12份)、簽訂管護責任書112份。

06

河(湖)長制全面推行

河長制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推行「河長制」是保護水環境、改善水生態的重要舉措,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2017年,我縣河長制工作全面啟動,結合縣域河流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河一檔」「一河一策」等細化管理措施,建立了縣、鄉(鎮)、村三級河長體系,共設立縣、鄉、村三級河長314名,確定了縣內八大主要河流及大中型水庫(湖泊)縣級河長,讓長期「沒人管」的河湖都有了「監護人」,實現了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重大轉變。

依託河長制工作平台,通過加強河湖管理,強化工程措施,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通過開展河湖清潔及河湖清「四亂」行動,進一步提升群眾田園風光、美麗家園的獲得感,實現了河湖面貌顯著改善、持續向好。河湖清潔行動以來,各地共清理河湖存量垃圾1萬餘噸,清淤整治河道65km,河湖面貌得到明顯改善。二是深入開展生態塘庫建設、全面推進塘長制。整合移民後扶、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中央彩票公益金等多個項目資金,積極開展生態塘庫建設,對當家塘清淤擴容、清除雜物、適度硬化美化,保持了自然風貌,讓當家塘變成「風景塘」。目前,已經完成生態水庫建設54座,生態塘壩 5860座。三是水資源保護卓有成效。創建了新城第二小學、太湖萬秀生態園等首批節水教育實踐基地。實施了10座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全面完成了全縣30個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務。深入開展農村水電站生態下泄流量調查覆核,督促農村小水電業主及時整改,保障河道生態流量,綠色發展理念得到進一步落實,為維護我縣河湖生態、保障水安全,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

07

水政執法能力更強化

近年來,水利局全面加強隊伍建設和水利綜合執法等工作,重點開展了河道巡查、入河排污口整治、水事案件查處、水事糾紛調解等工作,同時,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對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河道采砂等領域進行細緻排查,深挖涉黑涉惡線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止目前,共出動執法巡查710餘人次,累計查處河道非法采砂等水事違法案件72起(其中2018年47起,2019年25起),摸排上報涉黑涉惡線索17起,打擊盜採團伙7個,刑事拘留30人,治安拘留13人,處以罰沒款103.19萬元,有效打擊了各類水事違法行為,有力地維護了全縣水事執法和河道采砂正常管理秩序。

「水利事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事業,是關係民本民生和經濟發展的長遠大計。」縣水利局局長王海平說,展望未來,我們將在新的起點上,不斷開拓與創新,奮力推進全縣水利改革發展新跨越,以濃墨重彩的新時代大手筆,譜寫我縣水利事業的精彩篇章。

(朱方明 李傳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gW_W2wBUcHTFCnfSej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