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意識變化,中國或成全球最大的進口產品市場

2019-08-02     有農有藝

根據我國進出口貿易數據來看,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進口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農產品進口量逐年加大的同時,帶來的還有眾多消費者的排斥心理。不論是土耳其的櫻桃、秘魯的藍莓,還是越南的芒果,都在國內大銷的同時背負著產品安全問題的罵名。

近日,商務部於3—5月份對食品、服裝鞋帽等10大類主要消費品供需狀況開展了統計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當前主要消費品供需狀況呈現四大特徵:

第一,消費品供給以國產為主,消費者進口需求旺盛。調查顯示,75.2%的流通企業國產消費品銷售比重超過50%,與上年基本持平。79.6%的消費者購買過進口消費品,其中41.7%的消費者購買進口消費品占其購買同類消費品比重超過10%。

第二,企業和消費者增加進口意願強於減少進口意願。未來一年,9.7%的企業計劃增加消費品進口,比計劃減少進口的企業比例高2.5個百分點。未來半年,24.1%的消費者表示將增加購買進口消費品,比減少購買的消費者比例高3.2個百分點。

第三,消費品進口更關注品牌、安全和設計

第四,企業擬增加的供給與消費者購買需求基本匹配。企業進口意願較強的消費品品類與消費者進口需求旺盛的品類重合度高。具體包含:鮮果、鮮奶、水產海鮮、保健品、運動服裝、運動鞋、嬰幼兒食品、嬰幼兒紙尿褲、洗髮用品、護膚用品、彩妝用品、口腔護理用品、手錶、眼鏡、太陽鏡、鑽石飾品、新能源汽車。

調查顯示,有近8成的消費者買過進口消費品,進口食品已走進人們的生活中。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動擴大進口是發展我國經濟的必然選擇。自2018年11月1日起,我國降低了1585個稅目的進口關稅。至此,我國關稅總水平將由上年的9.8%降至7.5%。

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市場之一,進口額約占全球份額的十分之一,連續9年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二大進口國。

當前,雖然一直在說我國農產品供大於求,但有些農產品還是供小於求的,我們的農產品市場處於結構性供求失衡的狀態。進口農產品的引進,能夠改善我國的結構性供求問題,豐富消費者的購買選擇,同時為國內市場注入活力,在開闊國內種植者眼界的同時,也激勵他們生產出更加優質的產品。

此文由《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編寫,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gC3V2wBUcHTFCnfqRdE.html